分享

父母迷惑行为: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却还要怪他表达能力不强?

 齐姐育儿 2020-08-21

表达能力,是日常社交中最重要的一项技能。一个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往往在团队中处于中心位置,因为他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在众人面前进行表现自己的优点。


而且这一能力也注定了他们会在学校生活中如鱼得水。比如,学校的辩论赛、发言、演讲比赛等都是需要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的。

因此,孩子的表达也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一项问题。虽说如此,但家长一些下意识的举动却在损害着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损害孩子表达能力的行为

1、在孩子与别人交谈时,经常抢白

爸爸:“囡囡啊,在哪里啊?”

妈妈:“你跟爸爸说,现在跟妈妈在一起呢?”

孩子:“哦,我跟妈妈在一起。”

爸爸:“哦,那你吃饭了吗?”

妈妈:“吃了,吃了面条。”

孩子:“我吃了面条。”

上面这个对话场景熟不熟悉?是不是发生在很多家庭对话当中,明明这些话应该由孩子自己表述出来,却一次次地被家长抢白,美其名曰教孩子说话。

这个对话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出现,家长们大多都习以为常,发现不了问题。但是将它单独提出来,是不是就看出不对了?

在这场对话中孩子只是一个转述者!但他应该是本次通话的主角,因为爸爸要对话的人是孩子而不是妈妈。

那么妈妈强硬干涉到他们的通话中,还要让小朋友按照她的想法表达。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自己的表达。

说句难听一点的“什么话都让你说了,他说什么呢?”家长根本没有给他表达的机会,又怎么让他锻炼?

孩子表达能力不强,才更应该锻炼,就像如果孩子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家长不应该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要引导他的解题思路。

直接告诉他,下次遇到同样的题,孩子依然不会。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去表达,而不是直接代替孩子说。

2、在与孩子交谈时,经常打断他,并替他表达

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因此经常跟孩子进行所谓的“谈心”。但实际上大部分谈话都算不上一场有效的沟通,都是家长们的独角戏。

因为整个沟通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只是点点头,最多也就说个“嗯”这样的短语。父母自顾自地长篇大论,还觉得自己道理讲的那么好,孩子一定听得进去。

实际上,孩子真的听不进去。

他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却被家长粗暴地打断。

“好了好了,你说的我都知道了。”

“你不用说了,我懂你的意思了。”

真的懂吗?未必,他们只是想急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话所传递的信号就是:“你说的废话太多了,我不想再听,还是我说吧。”

家长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他会高兴吗?还会好好听家长的大道理吗?显然不会。

这种做法让人想起来那张捂着所有人嘴巴却高喊“我们很民主”的图片,太形象了。

二、锻炼孩子表达能力的方法

1、家长找话题,其余让孩子自由发挥

父母要想锻炼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可以找一个话题先引起他说话的兴趣。然后将话头抛给他,让他自己表达。

例如:“今天都有什么有趣的事啊?”

然后在他进行表达的时候,不要打断他,哪怕他说的颠三倒四、磕磕绊绊、词不达意也不要去不耐烦地打断他。安静地听完,在心里默默记下他表达中出现的问题。

等他说完之后,家长再发言,可以将他所说的内容润色一遍再表达出来。一来是告诉他爸爸妈妈有认真在听他的话,二来就是让他明白这些内容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表达出来。

2、可以不定期举行家庭小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非常锻炼小朋友的表达能力,还能让他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同时进行演练还能够锻炼他在别人面前表达的胆气和能力。

这个方式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家庭氛围变得融洽,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何乐而不为?

3、可以经常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鼓励他多和别人交谈

这些表达能力最终都是应用到社交当中的,这就相当于让他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了。

而且跟小朋友交谈,他不会有太大压力,也能在和他们的交谈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不过这一过程需要爸爸妈妈去引,另外,多交朋友还能让他变得活泼开朗一点,增强他的自信心。

  • 想要看一个人会不会表达,起码先要让他有说话的权利。

    一边捂着他的嘴,一边还要责怪他表达能力不够强,不是很好笑吗?

    如果他生下来就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还需要锻炼什么?



正是因为小朋友表达能力不强,词汇量不多才需要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锻炼。书上看得再多,不经过实践的都是纸上谈兵而已。

所以,不要再抢孩子的话头了,多给他一些表达的空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