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模式测评:《跨界冰雪王》那些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昵称71217366 2020-08-21

导言:2017年初,一档全新题材的真人秀节目出现在电视屏幕中,八位明星为助力冬奥,在导演张艺谋的带领之下,接受国家级滑冰冠军的指导,开启一段冰雪之旅。在国内以冰雪为题材的节目不多见,而作为这档节目模式创意来源的《Dancing On Ice》更在英国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这样一档脱胎于优质模式、题材未落窠臼的节目却遭遇了滑铁卢,就目前所播出的几期来看,市场反馈并不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跨界冰雪王》国外国内冰火两重天的不同境遇呢?

这档由北京卫视与华策天映联合研发的首档全景实境明星冰上真人秀,邀请了林更新、张静初、孙艺洲、左小青、曹格、李菲儿、王妍之、梁译木担任嘉宾,在“营长”张艺谋的带领下,由花样滑冰双人滑奥运冠军申雪、赵宏博亲自指导,国家花滑队贴身培训。明星们将接受冰上残酷而又充满乐趣的技巧训练,并且接受每周一次真实冰上实境表演的挑战。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档节目的有利因素:

这档节目题材较为新颖,有张艺谋这样的大咖加入,同时又符合主旋律,最重要的是它源自于英国ITV的明星节目《Dancing On Ice》。《Dancing On Ice》自2006年在英国开播之后,拥有很高的收视率及广泛的观众群体,从2006年到2014年,一共做了九季节目。因为节目获得了巨大成功,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都先后引进了这档节目制作播出,并在本国取得了成功。从节目的国际影响力来看,这是一档典型的优质节目模式,其成功是能够复制的,也应该能为《跨界冰雪王》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借鉴。

《Dancing On Ice》 现场


但节目播出之后,收视率和网络点击量都不理想。CMS52收视数据显示,1月7日《跨界冰雪王》首期节目收视率为0.338,在当晚省级卫视榜中排名第16位。虽然后期收视率有所上涨,但平均排名一直在第10位左右。在网络点击量上,腾讯视频首播点击量为263.6万,成绩不算理想,后期持续走低,第七期已跌至31.6万。

为何在多个国家都能成功的节目模式,偏偏到了中国就遭遇“冷空气”?难道以冰雪为题材的综艺节目就注定要受“冷遇”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跨界冰雪王》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遗憾。

遗憾一——冷门题材难被观众接受

节目遇冷的最大原因,在于滑冰运动不具备全民性。冰雪运动对中国人而言,是一项很小众的运动,而且受到地域和气候的限制。冰雪真人秀归根结底还是冷门,不够大众化,题材本身对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这类节目在中国注定遇冷。

不仅《跨界冰雪王》遭到市场冷遇,2016年先后推出的《冰雪星动力》(天津卫视)、《冰雪奇迹》(黑龙江卫视)等几档以冰雪为题材的综艺节目,在播出之后,收视率及网络点击率均不理想。来自索福瑞的官方收视数据显示,《冰雪星动力》与《冰雪奇迹》两档节目在索福瑞CSM52城收视率排行中都未能进入前25名。在网络点击量上,以腾讯视频为例,《冰雪星动力》只有第一期节目点击量为44万次,后来几期的最高点击量才24万左右,《冰雪奇迹》相对稍高,第二期达1081.3万次,但和动辄破千万的热门综艺节目相比,冰雪题材类节目普遍遇冷。

这与目前中国在冬季项目上缺少标杆性、旗帜性人物也有一定关系,体育讲求认同感和大明星,在国内,冰雪运动领域尚未出现像孙杨、林丹、张继科等这样具有全民效应的体育明星,所以无法对广泛的社会群体形成吸附力。

和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大众项目相比,再加上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滑冰滑雪这类冬季项目所受关注度十分有限。相比音乐类、挑战类、体验类等贴近生活的大众综艺节目,冰雪题材综艺节目在代入感上还无法与之相比。

这同时也给国内各大电视台及节目公司一个很好的警示——在国外大获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如果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就盲目引进中国,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跨界冰雪王》 现场

遗憾二——制作水准尚待提高+明星配合度不足

英国原版《Dancing On Ice》重在展现明星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节目制片人凯特·罗克利夫提到,“观众喜欢节目的华丽和色彩,明星们的装扮,明星们的艳丽穿着,也喜欢各种风格的舞蹈和音乐。”流光溢彩的舞台上,身着艳丽的明星,跳起动人心弦的冰上之舞,这是原版节目大火的重要原因。

《Dancing On Ice》 现场

而《Dancing On Ice》之所以能呈现出如此精美的舞台效果,与三个原因相关:一是明星们均提前三个月参加高强度滑冰训练,在节目正式播出之后,能够保证表演的专业度;二是节目重点展现舞台表演,节奏紧张引人入胜;三是节目拥有强大的制作团队,从制片人到灯光设计师,从舞台设计师到录音师,每一个人总是不断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每周都变换舞台色彩,每场演出都与众不同。所有最优秀的专业人才集合到一起,造就了这档优秀的节目。

《Dancing On Ice》 现场

在制作水准上,《跨界冰雪王》无论是在舞台背景的设置上,还是在场地的选择上,都比较单调,灯光色彩无法构筑层次丰富、色调饱满的舞台效果,而且每一期的变化都不大,在视觉上无法对观众形成冲击力。

《跨界冰雪王》现场

除了国内节目的制作水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之外,明星的配合度不够也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国内有冰雪项目基础的演艺界明星寥寥无几,他们如果无法抽出充足时间配合训练,在冰面雪面上自如表演或比赛的难度就会更大,节目效果就很难出来。

《Dancing On Ice》总制片人凯特·罗克利夫在接受采访时也特别提到,所有参加这档节目的明星,都必须提前三个月参加训练,训练强度很大,所以节目中的明星滑冰对决表演,无论是在动作上,还是在视觉上,都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舞台效果。

《Dancing On Ice》 现场

因为明星配合度不够,《跨界冰雪王》无法参照国外明星提前三个月参加训练的模式,不能成为一档展现华丽舞台的节目,而只能做成养成类综艺,重点展现明星们的训练过程。但对观众而言,与枯燥的训练过程相比,身着华丽的明星们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跳起动人心弦的舞蹈,显然更具有吸引力。

遗憾三——明星价值未得到完全释放

真人秀中最关键的是人。从《跨界冰雪王》邀请的八位明星来看,角色上的配置是合理的,但明星的价值显然还没有良好地释放出来。首先来说张艺谋,张艺谋是被节目组寄予厚望的,所以节目组也给了他足够多的戏份。但是问题在于节目中呈现出来的张艺谋与我们以往看到的导演形象毫无二致,没有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意外,节目过度强调了他严肃认真的一面,而忽略了艺能性的表现。

张静初较少参加国内综艺节目,应该有很多亮点可以挖掘,但节目组对她的表现显然不够,也并没有找到她独特的角色定位。林更新、孙艺洲是节目中最具艺能性的明星,他们都具备幽默搞笑的能力,然而两个人的角色分配不明晰,没有找到两人独特的点,后期林更新因伤退出后,孙艺洲一人要承担整档节目的笑点也十分勉强。而梁译木、王妍之虽然表现力不错,但作为新人知名度太低,尚无法成为节目的重要看点。

所以,虽然《跨界冰雪王》集结了张艺谋这样的大咖、张静初这样的综艺新人、林更新这样自带流量的搞笑鲜肉,但并未将他们的价值充分发掘并释放出来,也可谓一大遗憾。

《跨界冰雪王》 张静初

遗憾四——原版的直播与互动元素被放弃

节目的遇冷还与观众互动元素缺失及节目播出形式变更相关。

在原版《Dancing On Ice》中,一个很大的亮点是裁判和观众共同投票决定明星胜负,观众参与进节目,并有权利对自己喜爱的明星做出选择并决定他们的去留,这从心理上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积极性,但中国版去掉了这个环节。

对《Dancing On Ice》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知道,直播是这个节目的一个重要呈现方式。总制片人凯特·罗克利夫在接受采访时,说到:“节目最大的吸引力是舞蹈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明星们要时刻面对滑倒、出错的危险。比赛是现场直播,有时候,明星会突然摔倒,谁也无法隐藏,谁也无法预料。这也是观众对这个节目‘买账’的原因。”观众喜欢看明星冒险,这种心理分析得很准确,在《跨界冰雪王》中也有明星因受伤退出比赛的桥段,但由于节目没有运用直播手段,节目中出现的意外和受伤,都已被节目组事先知悉并精心剪辑过,观众对此早已心知肚明。原版节目最吸引观众的点——无法预知的意外性,在中国版里却彻头彻尾地消失了。

当然这两点元素的缺失,并非节目组本意,而是在当前中国实现较难,所以做了本土化改造,但它们的确也可能是节目遇冷的部分原因。

《跨界冰雪王》 现场

结语

标题

当然,尽管《跨界冰雪王》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就已播出的几期来看,最精彩的部分是几位明星及搭档冰上舞台剧的表演,虽然动作尚不熟练,但在整体上能呈现出艺术之美的视觉效果,加上几位明星多是演员出身,对角色情感的把握十分精准,的确具有感染力。如果后续能够加大冰上舞台剧表演的篇幅,或许能够将节目从颓势中挽救。当然,好的舞台剧效果呈现必须要明星的全力配合,如果他们能够破除中国明星普遍配合不力的陋习,多学习国外明星认真专业的职业态度,冰上舞台剧将会成为节目最重要的吸睛点。

另外,节目组还需对明星们的个性加以发掘,尽量找到他们不为广大观众熟知的那一面,并将此加以放大,在节目中适当增强这部分比例,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而老师教授滑冰技能的篇幅,则应该适当缩减,这样就会避免观众因为无法产生代入感而感觉到枯燥厌倦的问题,而能用更大的篇幅去表现那些有趣的、更符合观众期待、更能激发观众共鸣的东西。

虽然因为种种遗憾,《跨界冰雪王》无法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但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节目组那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在明知道冰雪运动在中国属于小众冷门的情况下,为了配合北京冬奥会,依然引进了这档节目。虽然节目播出之后反响平平,但是这为国内真人秀开拓了新的内容方向,并在某种程度上为普及冰雪运动贡献了力量。

谭菲是乐正传媒模式研发经理,主要从事综艺节目市场研究及节目创意研发。

作者:谭菲

编辑:谭菲

影视产业观察内容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等同步更新。

  寻求合作或加入影视产业观察讨论群,请扫描小编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