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艺编剧的秘密

 昵称71217366 2020-08-21

影视产业观察专栏文章,转载需经授权

郑霄洁为乐正传媒模式研发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韩国节目模式。业务探讨可联系微信mollen32。

作者 | 郑霄洁

编辑 | 都欣

演艺编剧奖三冠王—朱基卜编剧

朱基卜编剧,毕业于仁荷大学数学系,韩国王牌编剧。1999年通过综艺《接触!电影世界》出道,代表作品有《无限挑战》,《丛林的法则》,《我是男人》和《消失的汤匙》等,编剧资历逾20年。她曾分获韩国SBS、KBS和MBC三大台演艺大赏的编剧奖,因《丛林的法则》被业内称为“真人秀的先驱者”,是一位颜值不逊于明星,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关于综艺编剧这一行业,她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九十年代之前,韩国的三大台会通过专业测试和面试直接招聘专业编剧。九十年代之后,随着有线电视台的崛起及各部门需求的增多,编剧的供求失衡,同一编剧需要分身到不同的部门,甚至需要跨台合作,编剧逐渐从专属转变为自由职业者。前后历经三十年,韩国职业编剧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即便是临时组合,也运作得非常有序。通常综艺编剧体系分为资历深厚的主编剧,等级论资排辈的执行编剧和入行不久的新人助理编剧。执行编剧和助理编剧会在主编剧的牵头下以团队为单位行动,以项目为周期展开合作。一般年资10年以上的主编剧是编剧中的战斗机,负责将PD或CP(Chief Producer,类似于制作总监,由资深PD晋升,负责把关PD创意提案和制作执行)的创意转化成文字形式的构成大纲。而年资20年左右的主编剧可称为编剧中的航空母舰,多年的编剧经验的累积让此级别的主编剧同时身兼编剧和PD的属性,是综艺制作团队争相邀约的处于韩国电视产业金字塔尖的人物,朱基卜编剧就是其中之一。

鉴于中国目前并没有定性为综艺编剧的这样一个行当,让我们结合朱基卜编剧的访谈进一步了解下综艺编剧这一职业。

解读综艺编剧属性

综艺编剧不闭门造车,也不奉行单打独斗,与PD们的通力配合基本上会贯穿整个节目。在节目创意初期,主PD私下接触多位编剧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在编剧们看来这有损职业道德,主PD只会跟一位相熟的主编剧合作,编剧和PD更像是夫妻档。

通常编剧和PD的合作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在经过多次合作,彼此非常默契,才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搭档。至于主编剧如何与主PD打配合,朱基卜编剧表示:“参与项目的编剧人数要根据具体的节目类型来调整,如《无限挑战》就由七到八位的编剧和六位PD共同参与制作。做《消失的汤匙》时涉及到很多科学实验,编剧人数也做了调整,都不是定式。”通常与PD沟通确认了编剧团队后,编剧们会分工合作。从分工来看,团队中的主编剧要有无限想象,会将抽象的创意转为具体的文字,要顾及到节目的方方面面。执行编剧要基于构成大纲找寻节目看点以及为节目设置环节。而助理编剧要查阅资料,确认拍摄场所,邀约相关参演人员等。编剧和PD会经常进行基于节目各方面的沟通,PD有了灵感会找编剧聊聊,编剧有了想法会向PD推荐。在前期策划阶段,主编剧会组织编剧团队做大量的工作,其中的主编剧会思考节目的精神内核,构成方向,甚至是将要呈现给观众的节目全貌。在拍摄阶段,编剧们要在现场记录节目亮点,甚至在明星对内容设定有异议,不配合的情况下充当“知心姐姐”般的劝诱角色。在剪辑阶段,编剧团队要基于与前期设定的大纲内容的出入和实际拍摄过程中捕捉到的细节,对节目内容做出调整和梳理,提供剪辑思路给PD,方便剪辑PD们把控剪辑内容。这些工作全部需由编剧团队竭力完成。“编剧要内外兼顾,内部要分工合作,外部要与PD们携手合作,共同为节目负责。”朱基卜编剧说。

关于爆款节目与王牌编剧之间的关系,朱编剧认为:“其实在做节目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打包票说这个节目一定会火,很多节目的火爆也在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从编剧的立场上看,是因为主PD或主编剧的能力掌控了全局,或是特别出彩的明星带动了节目效果,偏向于认为人的因素更胜于模式的因素。一个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中的核心团队功不可没,核心团队中的编剧,PD还有演员是构成一个成功节目最重要的因素。优秀的PD本身的凝聚力以及他给人的信任度会非常高,自然有人愿意成群结队地跟随,这样的导演和同样有号召力的编剧一起工作时,都能擦出火花。一般成功的导演和编剧在制作过程中会比别人的整合能力及号召力更强一些,所以节目进入生产周期后它的成功率会更高。”

关于王牌编剧眼中编剧的必备能力,朱编剧表示她更看重的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判定出一个人的性格的能力。至于为什么要具备此种能力,朱基卜编剧对此的解释是:“虽然选角时最好的方法是按部就班,即不要预判会发掘出什么新的性格。对选择明星出演来说,要了解选择的明星平时留给观众是什么的印象,要基于这一点,以此为基准来设计。这也是为什么一般节目会倾向于用明星的理由,明星曝光度非常高,那他的性格放出来最大的那一面是观众对他的固定印象,就用这个固定的印象,在这个节目当中的定位可能就是观众心目当中的印象,这样会比较快。而对于缺乏印象的新面孔来说,则要考验编剧的辨人能力,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可塑的一面,但快速的分辨出不同的性格,挑选出性格反差大的人物,将其归入适当的位置,避免同质化,这些都是编剧的能力体现。”

如何应对“明星当道”的局面

朱编剧表示:“在韩国能成为一线明星的明星必然具备相当优良的品质和高度专业素养。通常一线的明星非常虚心,甚至比二三线的还要虚心,反而非一线明星容易摆架子,所以在一般编剧的眼中,选一线明星是比较保险,只要他能同意来参加节目,他的专业精神以及他的配合度都会非常高。”那么如有适合上节目的二三线的小明星,甚至是新面孔,该如何策划呢?“在策划一档节目的时候,如果选定的出演者是非一线明星,但是从形象、配合度乃至个性上是非常符合节目的,往往这个成功率也非常高,我们并不会死盯明星价值。因为实际上观众都非常敏锐,观众才是评委,观众看到这个人非常适合这个节目的时候,都会感慨说这个人就是为这个节目而生,要让观众有这样的想法,那选角的部分就成功了。现在我们倾向于邀请一些比较有名的明星保证节目的质量,同时在一组明星当中会选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明星,符合节目定位。”朱编剧说。

同时,朱基卜编剧表示:“因为综艺节目必须放得开,某些明星会担心参加综艺自己的形象遭到破坏,特别是真人秀都需要展现真实的状态,很多明星还没有做好准备把自己真实的一面交给观众,除非他已经觉得自己真实的形象可以公之于众,也愿意让大家看到他的另外一面,他可能会做这样的决定,但不做的理由可能是跟他的电视剧当中的形象有太大的差别,有可能会破坏掉大家心目当中那个形象,所以编剧也会非常谨慎,因为他们的主业是拍戏而不是做综艺,他们做综艺是为了他们下一步的影视剧有更好的选择。”如果通过综艺节目给了观众特别大的反差,等于明星公众形象的产生了变化,甚至是颠覆,会对明星之后塑造角色产生作用力。基于这些原因,朱基卜编剧表示理解且尊重明星的个人选择。

由此推之,如选择的一线明星既适合又配合,当然最好不过。如果此路不通,就要在编剧有识人能力和包装功力的基础上,寻找更适合出演节目的明星或新面孔把他塑造成符合节目定位的人。

关于山寨节目和模式输出

近年来,由于现象级节目频出,韩综大热,韩国多档节目被效仿,众多韩国的王牌节目《大韩民国你好》《无限挑战》也赫然在列。朱编剧表示:“作为编剧,面对自己的作品被模仿非常无奈,虽然节目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模仿学习的过程,韩国综艺起步阶段也有模仿其他国家的综艺,但把它作为一个过程,才能成长。面对抄袭,因为从法律上很难界定,是职业道德层面的问题,会给予道德上的谴责。目前看来,观众抵制对抄袭的反击比编剧抗议更给力。”

 纵观韩国综艺的发展历程,韩国在十几年前确实是从购买日本和欧洲国家的版权开始,通过制作经验的累积,近年来逐渐从输入转为输出,说明在这十几年间韩国产生了自主创造力。之所以能有如此扬眉吐气的转变,基于韩国在购买模式的同时,在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学习,融入了自己的创意,把节目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之后创造出来的东西也许有其他国家节目的影子,但是已经变成了独树一帜的韩综模式。

关于模式输出,朱编剧认为:“一个国家的节目模式输出其他国家,本土化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说只是一味的复刻作品,节目也不见得会有特别大的反响。贩卖模式其实是跨国指导创意思维。”由此推之,在综艺节目市场中,抄袭其实是给自己挖深坑,如果希望把节目做得更好,同时有能力去购买版权,或者说想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发掘出新意,其实购买模式是捷径,类似于看专家门诊,在正确指导下才有久病成医的可能。

给综艺编剧意向者的话

虽然综艺编剧入行门槛不高,但能成长为王牌编剧异常艰难,在编剧培训机构的学习只是入门,必须到现场亲身实践。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面临诸多问题,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有业内专家认为从入门编剧成长至王牌编剧的周期为二十年,认为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出培养出优秀的编剧。

数学系出身,也曾经历过新人阶段,终成长为王牌编剧的朱基卜编剧对于有综艺编剧从业意向的人,也给出了自己的忠告。“想成为一名综艺编剧,首先要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这种素质不取决于你毕业于哪里,而是观察事物的能力。一般入行时最主要是看这个人有没有对综艺节目的把控能力和直觉,当然这需要丰富的阅历,通常编剧都会观看大量节目,基本要做到对所有电视节目了如指掌,同时要对各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甚至要知晓一些普通人闻所未闻的冷知识。还要保有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卓越的洞察能力,对所有新鲜及流行的事物有较强的敏感度。如看到一个人在折纸,我会想可否做一期以折纸为主题的节目。编剧的灵感通常来自于影视剧、动漫和图书等日常的积累,要勤做记录。编剧还需要从小事做起,具有过人的体力,编剧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一样,这个职业不分昼夜,工作量非常大,所以需要有很强的耐力和体力才能撑得下来。”所以如果想成为一名综艺编剧,可以不问出身,但离不开匠人精神,要拓展多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要海纳百川,相当不易。

朱基卜编剧认为综艺编剧奉行的是一个挑战精神,她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把它只当做一个工作来对待,平常生活中也会热衷于思考观众会喜欢怎样的作品,是否有机会尝试更新的创作。由此可见,朱基卜编剧之所以能够制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源于她保有的赤子之心,勇于钻研未知领域,也印证了她的“先驱者”称号。朱基卜说:“在二十年的编剧生涯中,支撑我不断成长的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本文部分内容编译自徐炳基(音译)记者于15年1月22日在《先驱经济》报纸刊载的报道及新浪娱乐于15年3月30日刊载的《韩国编剧谈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的人物访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