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家邀明月 一起盼中秋》:这场“小而美”的晚会却传递出了浓浓的团圆情、家国梦

 昵称71217366 2020-08-21

影视产业观察专栏文章,转载需经授权。

作者 | 彭侃 胡钰鑫

编辑 | 都欣

宋代郭应祥在其诗作《醉落魄·丙寅中秋》中曾说道:“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以此来表达普天下人在中秋这天渴望与家人团圆、共贺中秋的心情。今年的中秋节正值国庆小长假期间,这也为很多离家在外打拼的人提供了回乡团聚的机会。而作为“国家舞台”的央视综艺频道也适时推出了《万家邀明月 一起盼中秋》特别节目,在中秋节到来之际,通过一场“小而美”的晚会,为广大观众打造了一场共话团圆情的温馨聚会。

《万家邀明月 一起过中秋》是央视综艺频道的品牌系列节目,自2011年起,曾在中秋节当天直播十小时,与观众共贺中秋佳节。去年,该节目转型为《万家邀明月  一起盼中秋》文艺晚会,在节日前一天与观众见面,以收视率1.89、市场份额6.20的好成绩位列全国同时段第一。今年制作团队继续发力,以创新的姿态保持高质量的文化输出,将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自然地融入到丰富的节目之中。

嘉宾星素搭配,打造“特色组合”

在表演嘉宾的选择上,今年制作团队依然保持初心,没有一味追求明星大腕的加盟,而是结合晚会的主题,邀请了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但都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家登台表演,包括老一辈艺术家李谷一,中生代歌唱家张也、廖昌永、陈思思、刘和刚等,少数民族歌手阿鲁阿卓、降央卓玛、扎西顿珠、泽旺多吉、阿尔法等,流行歌手大张伟、霍尊、玖月奇迹等,满足了各个年龄段、各民族观众的欣赏趣味。

节目组也将嘉宾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如曹颖和丈夫王斑、儿子王梓涵组成“家庭组合”登台演唱《相亲相爱》、李谷一和台湾歌手小虫儿组成“两岸组合”演唱《那溪那山》、泽旺多吉、陈雨其、阿尔法、钟丽燕组成“多民族组合”表演压轴曲目《我们共同的家》,不但使歌曲演绎出不同的味道,也让整场晚会呈现出万家团圆欢乐、全球华人共同前行的整体基调。

为何节目组没有随波逐流地去“砸钱”请明星来拼人气而是另辟蹊径呢?总导演孙滨曾在一次采访中给出了答案。他表示:“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一部分,央视综艺频道不仅要引领主流文化,还得满足全国观众的需求。因此,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个节目做的‘小而美’——让它在不失文化灵魂的前提下,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而非重金砸明星,砸出收视率。”

除了明星嘉宾外,晚会还做到了“星素结合”,选取了三组具有特色的素人嘉宾来讲述他们的团员故事,包括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职工家庭代表、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防火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以及奥运健儿们。他们都因为工作原因很难回家与亲人相聚,而通过他们的真情讲述,倾听他们那份与家人离别的伤感和再次团聚的感动,也让观众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节目形式多样,展现家国情怀

在内容设计上,《万家邀明月 一起盼中秋》特别节目实现了多样的表演形式与鲜明主题和浓厚情感的融合。

整场晚会以歌曲演唱为主体,但也在其中穿插了魔术、杂技、说唱、芭蕾舞、手影表演等新鲜的表演形式。如周乐天的魔术表演《魔幻钢琴》,表演者边弹边唱《但愿人长久》,手中的钢琴也随着节奏上下飘动甚至旋转,令人耳目一新。杂技《奔月-祥云圈》和芭蕾舞《胡桃夹子》为观众带来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之间的有趣碰撞。为晚会专门编排的手影表演《中秋狂欢夜》则让观众感受到欢快的中秋氛围。

更重要的是,这些表演内容都经过了主题化的编创,传递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文化底蕴。例如,在歌曲表演上,刘媛媛的《国家》、阿鲁阿卓的《欢乐中国欢乐家》以及玖月奇迹的《中国范儿》和晚会结尾的大合唱《我们共同的家》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之情,与“国庆”期间的氛围颇为契合;霍尊,火风演唱的《弯弯的月亮》、张也的《月上紫禁城》、廖昌永的《草原之夜》、陈思思的《天天月圆》以及扎西顿珠、曹芙嘉的《带上月光上路》则抒发了以月亮为象征的思念和团圆之情;由人声组合阿卡贝拉带来的《律动戏韵》、西游乐队的《兔儿爷》则将传统戏曲文化融入歌曲之中,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可以说,整场晚会通过不同形式的作品呈现,以家国、文化、团圆为主题,打造成一场属于中华民族的文艺盛宴。整场晚会保持着高水准的表演水平和切合节日主题的现场氛围,从而将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播给全国各地观众乃至海外华人,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通过节目抒发自己的思乡情和爱国情的机会。

多维度互动 打造全民狂欢

为了进一步拉近晚会与现场观众以及电视机前观众的距离,《万家邀明月 一起盼中秋》特别节目也设计了多种互动形式,营造出全民狂欢的氛围。

例如,在节目串连方式上,除了主持人的串词外,晚会沿用了去年备受好评的情景喜剧形式,由资深演员句号、曾出演《武林外传》的倪虹洁和肖剑三人分别扮演吴刚、嫦娥和玉兔,用诙谐的方式讲述了月宫里的神仙们也想和凡间的人们一起过中秋,映衬时下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他们穿插的九大片段使节目合为一体,正如导演孙滨所说,“整个节目现场看起来犹如一个小剧场”,令观众感觉其乐融融。

在一些节目表演过程中,也特别设置了与现场观众互动的环节。例如在手影表演结束后,两位表演者被主持人请到舞台上,告诉观众如何用手表演出猴子、小兔子的形状,引来全场观众的模仿。还有将民间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的民俗互动环节,如来自陕西韩城非遗面塑的师傅们带来了精心制作的目前国内最大的花馍月饼,直径高达两米四,现场的观众在观赏的同时还可以尽情品尝。

此外,节目也运用了多种融媒体手段,节目与赞助商金龙鱼和微信摇一摇合作,让观众通过不同时段的“摇一摇”,可以收集不同陷的月饼图案,而集齐五种馅料的月饼则可以获得4999元奖金。主持人在节目播出中也不断提醒观众拿起手机“摇一摇”,激发观众的参与。这样的互动既能够为观众送去福利,也可以促使观众持续关注节目,通过台网互动进一步拉动节目收视,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种互动方式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电视晚会“高高在上”的呆板形象,显得更加贴近群众,也展现出了央视综艺频道求新求变,响应国家所倡导的“融媒体”发展思路的努力。

舞台效果切合主题,展现匠心精神

在舞台设计上,尽管这场走“小而美”路线的晚会没有启用超大型演播厅,但通过运用360度全景式舞台,尽可能地放大了一千平米演播室的视觉效果。除了主舞台以万家灯火为主题进行设计,还特别为情景式串联开辟出一个“广寒宫”场景,古亭、小桥、流水,极具诗意。而观众坐席就被包裹在两个舞台之中,并以圆桌的形式展现团圆之意。两个表演舞台和观众席彼此之间相互呼应,通过空间上的联结将观众的内心情感拴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万家邀明月,一起盼中秋”的节日气氛。

观众一边在绚丽的灯光下欣赏风格多样的歌舞表演,一边在具有古典特色的“月宫”中聆听嫦娥与玉兔的幽默故事,制作团队利用立体的双舞台结构以及绚丽的灯光效果营造了一个温馨愉悦、现代与传统自然结合的舞台情境,这些场景十分切合中秋温暖、团圆的节日主题。

除了别出心裁的舞台整体设外,制作团队为了使舞台效果配合每一个节目的风格也颇下力气。例如为了体现作品表达的整体意境,在降央卓玛演唱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情景的歌曲时,竟然真的坐在一匹骏马上,而为了保证由张也演唱《月上紫禁城》的舞蹈效果,使舞蹈演员的红纱在歌曲中一直展现随风飘舞的姿态,节目组在舞蹈演员的荷花道具中内置了10台大功率电风扇,从这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节目制作团队的匠人精神。

虽然没有超大的演播厅,没有过分奢华的舞美和道具,但通过整个舞台的空间设计以及每个节目舞台效果的细节展现,《万家邀明月 一起盼中秋》特别节目为观众带去了一场大气而精致的视听盛宴,使观众沉浸在现场的氛围中。

可以说,这场晚会通过一个“小而美”话团圆之情的聚会,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像家一样的味道——温暖、舒服。央视综艺频道以大胆的创意和用心的打磨完成了高质量的文艺情感表达,用多样化的节目内容传递出家国情怀与人文情感,展露出了“国家舞台”风范。

寻求合作或加入影视产业观察讨论群,

请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