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最火的太空大片来了:《太空救援》逼真再现航天奇迹

 昵称71217366 2020-08-21

影视产业观察专栏文章,转载需经授权。

作者彭侃为乐正传媒董事,副总裁,影视产业研究专家,李丽薇为乐正传媒模式研发专员。

作者 | 彭侃 李丽薇

编辑 | 都欣

提到俄罗斯电影,很多中国观众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雁南飞》、《战争与和平》等经典作品。不过,这种印象可能很快便要被一部媲美好莱坞的太空灾难大片刷新了。

这部名为《太空救援》的影片1月12日在国内院线上映,迅速收获了诸多好评,豆瓣评分7.6,猫眼评分8.3。凭借强劲的口碑、故事本身的真实力量以及震撼的视听特效,该片有望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实现突围,重写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的战绩。

基于史实改编,让这部科幻太空大片更震撼

《太空救援》最独特的力量来自于真实感。区别于其它太空题材的影片以虚构为主,这部影片是根据人类史上公认的太空救援奇迹改编而成的,片尾彩蛋甚至还有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写实色彩。

1985年2月11日,苏联空间站“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后果无法预计,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带着无畏的使命进入太空,最终凭借精湛的技艺完成了这项艰难的太空维修任务,挽救了“礼炮七号”。

《太空救援》通过戏剧化的改编,集中表现了救援行动过程的惊心动魄,两位宇航员不仅需要手动操纵联盟号与礼炮七号对接,还将经历太空舱寒流、空间站起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氧气不足等一系列危机,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维克托·阿约金和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

值得玩味的是,《太空救援》并没有割裂故事与时代的关系,而是首次从俄罗斯视角解读上个世纪70至90年代发生在苏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太空竞赛。1971年到1991年,苏联开始实施太空空间站“礼炮计划”,“礼炮七号”便是这一计划的最后一个空间站。

影片中,美国人一直作为苏联的头号敌人,在客观上推动剧情发展。这次救援行动之所以紧迫,就源于苏联官方担心空间站落入美国人手里。不过影片结尾处,双方似乎达成了某种和解。在生死未卜的太空中,处于冷战对立国的双方宇航员,遥遥相望彼此敬礼,宇航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在那一刹那跳脱出了政治的隔阂,令人动容。

这部影片从独特的视角回望冷战时代,对于不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来说,犹如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救援行动本身的惊险刺激、微妙的历史背景植入、人类战胜太空灾难的荣誉感,这些都赋予《太空救援》比一般太空灾难片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挑战被好莱坞垄断的类型,彰显俄罗斯民族特性

《太空救援》上映之前就已吊足了中国观众的胃口,它首先凭借在俄罗斯本土的热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据了解,《太空救援》曾一度被誉为“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太空片”,10月5日在俄罗斯一经上映便收获赞誉无数,成为俄罗斯近20年来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口碑佳作,它的票房表现同样亮眼,首周末票房成绩突破700万美金,打破了当地电影首周票房记录,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还获得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点赞,他专门找时间在克里姆林宫观赏了该片,并和片中两位宇航员的原型以及电影主创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对这部影片给予了充分肯定。

《太空救援》以太空题材挑战好莱坞大片,也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观影欲望。好莱坞长期以来几乎垄断这一题材,近些年《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先后在国内上映,并收割了可观的票房。与之相比,俄罗斯电影在国内主流院线一度处于缺席状态。

《太空救援》作为2018年的开年巨制,唤醒了人们对俄罗斯文化的记忆。俄罗斯导演会如何诠释太空题材?很多观众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影院。

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相比,《太空救援》具有清晰的辨识度。这种辨识度集中体现在角色的塑造上。人物动作、台词设计、表情细节,方方面面都真实地反应出战斗民族的特性:豪放又内敛。宇航员弗拉基米尔就集中体现了这种个性。他在执行手动对接任务时,不听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他还违反纪律,把烈酒与香烟带上飞船。然而,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味地鲁莽骁勇,他的勇敢来自于娴熟的操作技术。他内心深处也包裹着对亲人的脉脉温情,当得知只有一个人可以返航时,弗拉基米尔毅然决定执行命令牺牲自己,默默地点燃了一颗香烟,那一刻的冷静内敛令人心生敬意。

另外,影片也可以看到俄罗斯人对神性的敬畏。开篇,一位女宇航员的宇航服被尖刺戳穿,弗拉基米尔成功实施救助之后,“天使之光”第一次照在他脸上。影片结尾处,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死里逃生,“天使之光”再次出现。导演没有正面呈现天使的画面,而是以人物感受到的光芒来侧面呈现,既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又不过分渲染神秘色彩,可谓恰到好处。

当年外媒对“天使之光”灵异事件的报道

集写实与诗意于一体, “以小博大”打造视觉奇观

在感官层面,《太空救援》集写实与诗意于一身,创造了独特的视听体验。据悉,这部影片的拍摄受到了俄罗斯太空总署的鼎力相助,影片中出现的很多实拍素材,例如挂钩、绞盘、宇航服、飞船、空间站、地面控制中心等等,多数是真正在航天事业中服役过的设备,这种超高规格的待遇在同类型的影片中难得一见。

另外,影片还高度还原了时代氛围。人物着装、交通工具、通讯工具都符合时代特点,片中甚至还有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Misha”熊出现,这也是女儿送给弗拉基米尔的礼物。通过真实的道具和逼真的再现手法,影片将一个时代完整地投射在大银幕上。

最值得称道的是,电影特效的运用为观众奉上了一道视觉盛宴。在太空场景的构建上,绚烂的极光、浩瀚的星空、蔚蓝的地球、高速旋转的太空舱等画面唯美浪漫、充满诗意。在细节处理上,漂浮在太空舱内的水滴群、两位宇航员饮用酒滴的场面、以及一只蟑螂的“飞翔”,通过精良的3D呈现,给观众制造出强烈的失重感,让人感受到独特的太空奇观。对于这部电影的特效,很多影迷都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绝美”、“震撼”、“惊艳”成为人们夸赞这部影片的高频词汇。

在剪辑上,影片显得很克制,没有使用大量花哨的组接方式来渲染气氛,而是沉稳凝练,于质朴中彰显出一种独特的力道。整体上,这部影片把神奇的太空景象与险象环生的冒险经历交织在一起,带来极具沉浸感的观影体验,而3D效果更是放大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人不禁感慨其精良制作不输好莱坞电影工业。

总体来说,《太空救援》拍出了有别于好莱坞的特质,为太空题材影片赋予了独特的俄罗斯风格,这对中国观众来说具有十足的新鲜感。无论是历史的厚重、故事的真实,还是角色的民族性、场景的逼真与诗意,这些元素都造就了影片上乘的品质。相信这部来自俄罗斯的太空大片在优良品质的加持下,有望在中国市场创造佳绩。


寻求合作或加入影视产业观察讨论群,

请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