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懿传》vs《延禧攻略》:双面清宫戏

 昵称71217366 2020-08-21

 “综艺大年,剧集小年”这一说法似乎在2018上半年得到了应验,上半年基本上被《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这类养成系的综艺节目刷屏,而谈到影视剧则是纷纷扑街。随着暑期档的到来,影视剧市场终于迎来了今年最大的“情节点”,从古装剧来讲,《扶摇》、《天盛九歌》、《如懿传》和《延禧攻略》单拿出来任何一部都有很强的话题度,这种势头似乎让影视剧市场看到了古装宫斗剧的“二次回春”。

很有趣的是在近期大热的剧集中,其中有两部都以清朝为背景,甚至连剧中人物都相互对标,观众也乐于在弹幕中寻找两部剧的契合点,这两部剧就是大热的《延禧攻略》和命运多舛的《如懿传》。

本来制作期相差近一年的两部剧不会出现撞期这种事情,可偏偏《如懿传》上档经历了一波三折,“天价片酬”、“剧本反复修改不过审”等新闻层出不穷,定档跳档的消息来来去去让观众早已耐心不足。

而《延禧攻略》运气就好了很多,不但在暑期档播出,还引起了全网大爆,一时之间风头极盛。同样是处在清宫背景下的宫斗大女主戏,这两部电视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反差。

面对越来越挑剔的观众群体,服道化已经成为观众评判影视剧的首要标准。不得不说于正在《延禧攻略》中抛弃了一贯的阿宝色,而采用了莫兰迪灰调的配色使整部剧在视觉上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此外《延禧攻略》在演员的妆容上也采取了清淡眼妆和清朝流行的绛唇妆,在服装上也专门聘请了故宫的专业绣娘制作,道具也较为贴切地复原了清朝的工艺制品。

反观打着精良大制作的旗号的《如懿传》在这一方面做的不尽人意,且不说备受网友吐槽的高饱和度调色和抠图,在演员的服装选择上和场景的布置上也对不起请了张叔平做造型指导。但在清朝三跪九叩首、六肃三跪三拜等大都复原了当时的礼仪,这也是剧方值得称道的细节。

作为大女主戏,成长型的女性角色自然是最大的关注点。《如懿传》早在播出之前,周迅饰演如懿就引起了很大轰动,周迅一向以灵动多变的演技为人称道,《大明宫词》中的小太平公主,《橘子红了》中的秀禾,《画皮》中的狐妖小唯,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周迅每个角色都有极为鲜明的特色。

《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如懿并不是传统大女主戏中的人设,乾隆的继后如懿是历史上有名的弃妇,从少女的青樱格格到承担着家族重担的如懿的转变,这个角色身上承担的不仅仅是闺中少女对爱情的向往,更多的是作为乌拉那拉氏所承担的家族使命。

在第二集向太后献膳这一场戏中,如懿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就表现出来,青樱奉上火腿鸡汤时,太后不动声色地暗示如懿,人要想火腿鸡汤一样,不能并重要分清主次高低。

这场戏周迅很巧妙的表现出了青樱的隐忍,太后说话时她低着头,全程高举着碗,指头被碗烫了也只是不断交换手指,依然稳稳当当地将碗举平。周迅这样的细节处理已经开始将青樱的少女天真渐渐抹去,是向在权力之下坚韧的如懿的转变。抛开周迅是否还能演出少女感不说,至少在人物成长转变上,周公子表演的层次感依然值得期待。

《延禧攻略》的女主魏璎珞大概是这部剧大爆的原因之一,同样是玛丽苏的人设却偏偏不是常见的傻白甜。魏璎珞从第一集就是双商在线,从来不肯吃亏的强悍女主,这种讨巧的人设在女性意识崛起的现在理所应当受到大多数观众的追捧。

魏璎珞具有很强的主体性,她入宫的理由是为了查明杀害姐姐的真凶,但这个主体性并不是脱离父权社会的纯女权,魏璎珞是现代性女权和封建式父权下的矛盾体,在面对皇上和嬷嬷面前完全是不同的姿态,这种隐匿在父权下呼吁人人平等的女权思维,正是魏璎珞聪明的地方,也是于正塑造人物的现代性之处。如果说《如懿传》的女主精彩在周迅具有层次感的演技,那么《延禧攻略》的女主则是胜在人设上。

究竟是市场为王还是主题为王,《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似乎与这个问题尤为契合。

《延禧攻略》一时风头极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符合当下大众的喜好,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对平淡缓慢的影视剧接受度大不如前,《延禧攻略》很好地权衡了情节点和剧情的速度,在平均每一集两个戏剧冲突的节奏下,很容易戳中观众的“爽点”,让观众取得一种个人权利觉醒并得到解决的快感。

此外,《延禧攻略》时不时所展现出“现代感”再让人出戏的同时也不得不认同它的精妙之处,例如皇帝选秀女时每一句精准的吐槽,莫名有种出戏又贴近现实的矛盾感。从《宫》到《延禧攻略》,于正的剧总是能很好地把握住当下市场观众想要看到的是什么的心态,但沉淀下来看还是缺乏更为深邃的意义。

《如懿传》不同于《延禧攻略》的打打闹闹,导演汪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懿传》不是宫斗,而更像是挽歌,是对封建帝王婚姻的控诉。”故事不拘泥于传统后宫嫔妃争宠的的斗争,而是在紫禁城的背景下,讲述乾隆和如懿的婚姻围城,处处暗含对封建皇权的反思。

就现在仅出的几集来看,整部剧的悲剧色彩已经改好了章,就如同宜修皇后死前对如懿所说“你要活下去,恨都不要有。”,如懿家族的历史,在权利下所受到的压迫,以及她“从未妄求皇后之位,只想跟皇帝恩爱长久”的愿望,都是造就她悲剧命运的既定因素。这个挽歌同样是乾隆的,如果说现阶段的乾隆还没有走向权力斗争的高潮,但乾隆对爱情和婚姻的妥协已经初露端倪。无论是乾隆还是如懿,都是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如懿传》作为清宫剧,它所探讨的不再是浅显的为爱杀敌,而是将视角转向爱情和皇权之前的矛盾,更深层次的去挖掘权力和本性的永恒主题。虽然很多人认为对于市场而言《如懿传》压抑严肃的氛围已经过时,但至少从立意上来说,《如懿传》的深刻性就值得思考。

宫斗剧作为豪门恩怨肥皂剧和偶像纯爱剧的结合体,经历了2011年《步步惊心》、《宫》和《甄嬛传》的大年之后,《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似乎带来了回春的可能。这两部剧不同于传统的宫斗剧,对于歪曲历史、父权社会和争宠三个宫斗剧固有“恶名”都有一定的弱化,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截然相反的走向,清宫戏表现的从来都不是历史,而是反映现代社会的心态。未来的宫斗剧到底要怎样拍,怎样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仍然是值得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