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四个故事告诉你,关于突破的意义

 昵称71217366 2020-08-21

她,在三十岁转行做演员,六十多年来仍活跃在影坛;

她,在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节里,用年轻的心态不懈追求艺术;

他,改变自己被校园霸凌的命运,并开始帮助更多的留学生在国外独立;

他,传承、融合、创新京剧、京胡艺术,征服东瀛观众。

这几个故事中,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那就是“突破”,突破自己的局限、突破他人的固有看法、突破看似牢固的现状,才成就了一段段不平凡的人生。今晚19:30,由CCTV-4委托乐正传媒创意制作的《世界听我说》第三季的舞台上,海外华人将诉说他们关于“突破”的故事。

第一幕:

成为好莱坞的华人面孔

尽一己之力改变外界对中国的看法

电影《喜福会》

1993年《喜福会》,母亲许安美与女儿的对谈,刻画出一位中国母亲、移民妈妈多年来的希望、自责、隐忍的形象;多年之后的2018年,另一部好莱坞出品的、以亚裔面孔为主的《摘金奇缘》里,祖母的对于儿媳妇的苛刻、对于孙子的溺爱和他选择对象的干涉,将典型华人家庭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演员叫做卢燕,从她三十岁转行做演员至今,已经在荧幕上活跃了六十多年,曾荣获三届金马奖,也是奥斯卡终身评委,可以说,她是整个华人电影业的先驱人物。

三十岁,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都已经步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对于当年的卢燕来说也是如此。卢燕年轻时节赴美,因家庭原因没能完成学业,当过小学老师、解说员等多项工作,最后从医院的出纳做起,经过四年的时间晋升为医院的三把手,那个时候她三十岁。

可是这份稳定的工作并不能让卢燕感受到快乐,于是她决定突破当下的生活状态,选择去到舞台和银幕上。六十年来,已过耄耋之年的卢燕仍醉心于演员事业。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如此奔波,她在《世界听我说》第三季的舞台上给出了回答,“这是我喜欢的工作,我不觉得是一种奔波,这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她也鼓励在场的年轻人,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这样才会从中感受到喜悦。

除了突破自己,卢燕也努力打破国外对于中国的偏见。为此,在1980年代她曾三进西藏,用镜头记录下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最令她遗憾的是,当时美国的电视台不愿意播放这些节目。多年之后,她与央视摄制组一道,重回西藏,见到如今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世界听我说》第三季里,卢燕将向观众讲述她对于演艺事业的选择,同时也用她亲身的经历,鼓励海外的华人回国参与国家的建设,让中国的文化、艺术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

第二幕:

打破年龄的束缚

践行大胆、疯狂的艺术想法

2017年,一群“大妈”配合着热闹的音乐,跳起了广场舞,引起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广场舞领舞的那位,头戴夸张的蝴蝶结,身着粉色的连衣裙,丝毫不惧怕周围的眼光。不过,这可不是大家熟悉的街头巷尾,这是在威尼斯双年展,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

领舞的那位,是陆蓉之,她以年轻、爱折腾的心态用尽一生追求艺术。她出身名门,曾拜师张大千;她自小展现出众才华,她也是台北故宫作品艺术品收藏的年龄最小的艺术家;她是当代前卫艺术的亚裔先锋,“策展人”一词由她开始……正如她所说,“艺术是我身后永不停息的风”,对于她来说,年龄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

67岁的老奶奶,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很多人的想象里应该在含饴弄孙、侍弄花草。而陆蓉之似乎完全都不沾边,在《世界听我说》第三季的舞台上,她头戴蝴蝶结,身着白色的蓬蓬裙,一出场便惊艳众人。

她不仅看起来年轻,做起事来也是如此。早年她留学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由于经费问题,辗转到了洛杉矶开始新的人生。从卖机床开始,又当了房地产中介,还成了金牌的销售员。后来她还在洛杉矶开了一家实验空间,出展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虽然没有盈利空间,但是她仍了乐在其中。短时间内画廊便成为了洛杉矶和柏林市建交的交换展十个画廊之一。

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陆蓉之做了策展生涯的告别展《未来通行证 从亚洲到全球》,集结了超过150位全球各地知名的艺术家。她坚信,亚洲的当代艺术将要引领全球。2017年,还是在威尼斯双年展上,陆蓉之把中国的广场舞带到了现场,也就出现了前文的那一幕。

无论是对艺术的追求,还是对于爱情的追求,“萌奶奶”陆蓉之似乎都没有想要遵循着大众和世俗的看法,这是属于她的“突破”。在《世界听我说》第三季的舞台上,陆蓉之将会给听众带来什么样疯狂而有趣的人生经验呢?

第三幕:

挑战内心的恐惧

赢得新环境的尊重

篮球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刻,比分持平,全场观众都在期待那位锁定胜局的球员。此时一个完美的高抛物线之下,篮球旋转着向篮筐飞去,全场唯一一位黄皮肤黑头发的球员瞬间起跳,单手接过篮球,狠狠把球扣进篮筐。全场陷入欢呼。

那位锁定胜局的人,是赵力昆。而那场比赛成为了他校园生活的分水岭,此前他默默忍受校园霸凌,在异国他乡独自忍受孤独;此后,他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喜爱,逐渐融入当地,并鼓励、帮助更多的华人融入社会。

15岁那年,赵力昆只身来到新西兰留学。面对陌生的环境,赵力昆刚开始英语对话能力不够好,很难和老师、同学自如地交流,慢慢地,和别人的阻隔越来越大,甚至大家的眼光像是在看怪物。于是赵力昆把自己的情绪寄托在篮球上,篮球水平也日渐增长。那场比赛,凭借着赵力昆的绝杀,球队赢得了比赛,他也成为了学校球队第一位华人首发球员。渐渐地,赵力昆充满自信,也逐渐开始敞开自己的心扉,也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回首高中历程,赵力昆发现,校园霸凌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不自信和自我封闭。只有改变自己的态度,真诚地展现自我,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赵力昆正是突破了自己内心的恐惧,才拥抱了一个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赵力昆不仅自己融入了当地社会,他在新西兰奥克兰也积极帮助华人。他举办篮球训练营,丰富华人留学生的课外生活。今年他还成为了新西兰全国青年领导力论坛青年代表,与国家领导人和多名政要人士一起探讨一个国家构建青年未来愿景,还组织了一场对校园霸凌说不的公益活动。

“当你推开一扇新的大门,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变得宽广;当你真正走进并拥抱这个世界时,你将拥有全世界”,在《世界听我说》第三季的舞台上,赵力昆将通过他的亲身经历,给观众带来勇气与力量。

第四幕:

融合传统与创新

在异国他乡传播京剧艺术

吴汝俊《爱心观音》扮相

戏台上,演员身段婀娜、唱腔清丽,那位只存在于历史中的杨贵妃似乎活了过来。戏台下,座无虚席,都是不懂中文的日本观众,但这并不影响观众们的热情。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出戏名叫《贵妃东渡》,杨贵妃的饰演者是吴汝俊。他是名动日本的京胡大家,京胡专辑连续三个月雄霸日本古典音乐排行榜;他还在异国他乡创立传播新京剧,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等高层政要都是他的戏迷。

吴汝俊的一生,与京剧、京胡艺术有着不解之缘。4岁起开始学戏,9岁学琴,11岁就被破格录取进了安徽的一个市的京剧团,13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21岁分配到了中国国家京剧院。因为爱情,他来到了日本。于是,他开始在日本的一所大学讲京剧和中国的戏曲音乐。

在一开始,他用了很多的曲牌、京剧的唱段,而日本的听众只是给予了礼貌性的掌声。“因为他们(日本听众)还没懂(京剧)呢,他怎么去喜欢你,他没法喜欢你”,于是吴汝俊通过与日本的歌舞伎艺术的步法、西洋歌剧的发声进行类比,深入浅出地让日本观众对京剧艺术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为了让京剧、京胡艺术在日本能够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吴汝俊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选择了突破和创新,“这种创新一定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才有更大的发展”,吴汝俊如是说。

在京胡方面,他花了很长时间,将民乐二胡、小提琴、大提琴和高胡的一些拉法进行融合。在近30年的时间内,京胡轻音乐、京胡组曲、京胡独奏曲,出了十几张金碟,在日本获了几次大奖。他的京胡金碟《为了你》,在日本销量突破30万张。

在京剧方面,他也进行了传统京剧的改革和发展,推出新京剧,形成了独特的“吴氏青衣”唱法,在扎实的传统唱腔与叙事方法基础上,借鉴国际流行文化元素,接连推出了《贵妃东渡》、《武则天》、《天鹅湖》、《四美图》等大型原创剧目,获得了国内外戏迷的喜爱。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能够得到继承、发扬?吴汝俊无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正是有了无数位像他一样致力于中华文化继承与传播的艺术工作者,有了他们的突破,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才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不息的生命力。

结语

人生如戏,四幕“突破”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灵激荡与思考?一切尽在今晚19:30 CCTV-4《世界听我说》。

      作者|曾明

  编辑|曾明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更多优秀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