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播出的跨界经商访谈类节目《跨界见真章》便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节目从专业的财经视角出发,以“纪录片探秘+深度访谈”的形式,挖掘嘉宾跨界投资创业的真实经历和投资理念,呈现跨界嘉宾在不同行业里的睿智洞察与奋斗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档节目的制作人、总导演,兼主持人章艳也是“跨界”而来,从台前走向幕后,走出直播间与跨界者共同拓展领域边界,章艳又经历了怎样的“跨界人生”? 日前,影视产业观察与章艳进行了一次对话,聆听她讲述关于这档节目创作的初心,以及这档30分钟的访谈节目所跨越的时间、地理和知识的界限。 初心: “跨界”源自好奇心和新闻人的职业属性 “我播了16年的新闻,一直在深耕细分市场领域,我觉得这是我人生看世界的一个窗口,当你累积到一定时间后,做节目其实就是职业属性使然”。别人眼中的“新闻主播跨界做节目”,在章艳看来不过是自己的职业属性使然。 她在出版的《艳·遇:跨界见真章》中这样谈到制作节目的契机: “在播报《环球财经连线》的环球人物板块时,有一条新闻是美国一家快要倒闭的减肥产品公司,因为‘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莉的入股,一夜间起死回生。她为什么要投资一家快要倒闭的公司?我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在媒体界呼风唤雨的人,同时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智慧,构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跨界创业的话题。” 《环球财经连线》让章艳对“跨界者”产生了好奇心 章艳坦言自己的好奇心再一次被激发,对于这些在细分领域的杰出人物,产生了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深挖其背后故事的想法。于是,2017年初,《跨界见真章》应运而生。 第一季的节目中,章艳就采访到了周曦、米磊、张嘉译、林依轮、秦岚等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的励志故事和投资理念。时隔两年,《跨界见真章》第二季也开始播出,新一季的节目无论从嘉宾身处的行业领域,还是节目制作手法、话题讨论,都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当被问及节目的嘉宾是否有选择标准时,章艳回答:美誉度、影响力、商业价值三项指标。“在你本身的领域你是翘楚,当你投身在另一个领域的时候,你也是见真格见真章,是在遇见另一个自己。”章艳补充道,“我们不和嘉宾聊他过去有多成功,而是和他们聊如何告别那些曾经成功的日子。” 三年的时间里,《跨界见真章》的采访团队最远到过西藏、云南、海南,走过了大半个中国,深入探访了24位嘉宾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差点就飞去美国采访了,无奈联合制作方再尊重内容,也心疼银子啊。”章艳笑道。 而这样不惜人力、物力、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去制作一档访谈节目,不过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在30分钟之内给观众呈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跨界见真章》第二季,章艳和拍摄团队一起来到云南采访封新城 专业: 把财经访谈节目做得有趣、有用、有营养 “你可以选择轻轻松松地去做一档节目,也可以选择繁琐地、痛苦地去做一档节目,而我选择了后者。” 在众多的节目形态中,访谈类节目是特别难出彩的一种。在大众的固有印象里,这类节目操作方式十分简单,只需要把嘉宾请到演播室拍摄即可,而章艳和团队却选择了不走寻常路。 “第二季我们尝试了浸透式的采访方式,不仅要和嘉宾在演播厅聊话题,还要深入到他们的工作状态,甚至是生活状态中去,借助大量的工作场景和生活细节来反映嘉宾的真实经历和想法,让观众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的另一面。” 章艳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采访第二季首期嘉宾、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时候,团队一行人驻扎在他的杨梅岛数日,每天观察他的工作和生活,为正式访谈积累素材。“大家都知道吴先生知识非常渊博,更是资深的财经媒体人,面对这样的嘉宾其实压力很大。”章艳介绍到,“我们光是采访提纲和人物资料就准备了10万字,这些内容需要我在几天之内快速消化,挑战还是不小的。” 虽然身为出于专业背景,章艳对吴晓波已经很熟悉,造就读过《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这些经典作品,但为了挖掘嘉宾的另一面,章艳却在采访过程中拿起了他的散文集——《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我很喜欢里面说的一句话——原来生命从头到尾就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跨界见真章》第二季,章艳和拍摄团队赴杨梅岛采访吴晓波 也正是对每一位嘉宾全方位、多维度的探索,才成就了《跨界见真章》和其它访谈节目最大的不同之处。 “其实我们的节目是通人性的。”章艳告诉影视产业观察,“它其实是以财经的视角、商业的视角去打开一扇扇大门,通过一个商业事件,去看到一个行业的缩影,看到一群人的生存状态,从而看到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背后的无限性。” 有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这档节目:它是在讲人,而不是在造神。你会发现节目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和屏幕前每一个普通的你产生关联。用章艳的话说:“我们不会去考虑他们站得有多高,我们更关心他们的经历是否有趣,哪怕是‘失败’的故事,但只要对观众来说能提炼到有用的信息,就足够了。” 有趣、有用、有营养,是章艳对《跨界见真章》始终坚持的衡量标准。“我不怕看节目的人很少,我只怕没有给看过的观众留下些什么。” 《跨界见真章》第二季录制现场 坚持: 十年如一日,零社交的全情投入 值得欣慰的是,《跨界见真章》播出近半,不论是平台内部的评定,业内专业人士的反馈,还是大众舆论和节目搜索量的上升,都超出了章艳的预期。而这份小小的成绩单背后,是其多年来的坚持使然。 2004年,研究生毕业的章艳进入了深圳卫视,第一档节目叫做《早安深圳》。众所周知早间节目并不受主播们欢迎,7点直播的节目往往需要主持人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到岗化妆、备稿,四五点起床是常态,而章艳却在这样一档节目里坚持了两年。 “因为这是一档想象空间很大的节目,你有两个小时自由发挥的时间,能收获别人几倍的成长。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新人来说,我挺愿意吃这个苦的。” 2006年,积淀了两年的章艳和团队一起策划了新节目《直播港澳台》,除了担任主播,她还参与选题策划、外景采访等各个环节。功夫不负有心人,《直播港澳台》成为了当地的知名节目,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也收获了不小的知名度和好评,章艳也凭借这档节目和六年对新闻工作的坚持,获得了中国主持人最高奖——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并顺理成章地迎来了新的机遇—— “央视向我伸来了橄榄枝”。 章艳随央视团队赴新疆采访 这一次坐上的是《经济信息联播》的主播台,算起来,今年是她来到央视的第十个年头,她自言这十年懂得了什么叫做坚持的力量,正是这份坚持让她收获了《跨界见真章》。“我必须去坚持,坚持一成不变的生活,坚持每天梳理新闻的习惯,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坚持为人处事的态度,坚持自己要做的事情,坚持所有的认知。” “八年从未看过天,一直在看脚下的路。”章艳曾在书中这样写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她几乎割舍了一切社交活动,“我有时会怀疑自己有‘社交恐惧症’,真的很难和不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或许也因此错过了一些交朋友的机会吧。但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尤其是对于新闻人来说,它是支撑你完成专业的动力之一,可能比起社交,我更愿意把这份好奇心留给嘉宾、留给观众、留给《跨界见真章》。” 在章艳看来,自己一路走来是幸运的,但并非每个人的成长都如此幸运。媒体人的天职、敬畏心,个人极强的共情和同理心,让章艳想要与每一个人分享心得和体验。 对于媒体人这个角色,章艳有着自己的思考 |
|
来自: 昵称7121736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