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这是不久前Netflix对外公布的秋季档上线影片数量,选择在威尼斯以及多伦多电影节举办期间对外公布这一片单,Netflix的意图显而易见,在过去几年间,多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均出自威尼斯、多伦多等秋季电影节,而每年的9月也被看作是长达半年的北美颁奖季的正式开始,各大制片厂都会将自家的冲奥影片放在这一档期上映,而最终的目标当然只有一个:在颁奖季过关斩将后,于来年2月的奥斯卡上有所收获,而Netflix对外公布的这份片单,也是其作为流媒体公司正式冲击奥斯卡的标志。在本文中,笔者将为大家解读Netflix过去与电影节和院线之间的恩怨,以及今年Netflix为冲击颁奖季所采取的战略。 Netflix与电影节、传统院线之间的 矛盾由来 Netflix的颁奖季之路,还得从戛纳电影节开始说起,今年5月,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一举拿下金棕榈大奖,这部电影当然与Netflix并无关系,但是执导这部电影的导演奉俊昊却和Netflix有着不解之缘。在2017年,奉俊昊执导的《玉子》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部电影的发行方正是Netflix,也正是从《玉子》开始,法国院线对Netflix进行声讨,认为其搅乱了传统院线的发行格局,而戛纳组委会也开始严肃考虑流媒体电影究竟该不该入选戛纳的问题。 果不其然,《玉子》于戛纳电影节放映之后,戛纳主办方对未来的参赛影片颁布了一条明确规定:只有在法国院线公映的影片才有资格角逐主竞赛单元,且参赛影片需在院线上映36个月后才能在流媒体上线,但是Netflix对法国院线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影院上映的同时流媒体平台也同时上线,法国院线联盟很快便拒绝了这一提议。 Netflix和院线双方皆不愿做出让步,而出于大局考虑,戛纳电影节组委会选择了站在院线联盟一方,Netflix总裁Reed Hastings在得知戛纳这一新规后,在社交网络上发文讽刺院线:既得利益者们联合起来想要排挤我们,6月28日来(Netflix)看《玉子》吧,院线联盟想要阻止我们进入戛纳主竞赛,因为这部电影实在太棒了。 《玉子》作为Netflix发行的第一部进入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电影,似乎也象征着Netflix与戛纳间的关系破裂。在2018年,戛纳电影节正式公布主竞赛片单之前,外界曾对入围影片有过多种猜想,而Netflix方面也已经握有多部重量级影片,其中就包括已经拍摄完成的由墨西哥国宝级导演阿方索·卡隆执导的《罗马》。 在已经看过成片并予以高度评价的戛纳组委会主席福茂看来,如果这部影片与Netflix毫无关联,那么《罗马》必将会被选进本届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并极有可能在最终斩获大奖,然而Netflix与法国院线的矛盾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此时的戛纳组委会也绝不会选择一部带有Netflix血统的影片入围主竞赛,《罗马》最终未能入围戛纳,而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戛纳电影节与Netflix彻底划清了界线。 戛纳失意威尼斯得意, Netflix迎来转机 与戛纳电影节彻底闹掰后,Netflix也并没因此放弃对于电影节和颁奖季的执念,针对大制片厂不断用超英电影、续集电影、IP电影轰炸影院,使得好莱坞不少优秀的作者型导演失去创作机会的问题,Netflix适时地向这些作者导演抛出了橄榄枝,也正因如此,我们看到近几年来投奔Netflix的导演、演员越来越多,电影制作成本也越来越高,史蒂文·索德伯格、保罗·格林格拉斯、科恩兄弟、阿方索·卡隆、马丁·斯科塞斯……这些世界影坛上的知名导演都开始为Netflix拍摄电影,而Netflix会给予他们比传统制片厂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同时,没有票房的压力,这些导演往往也都能更好的维持自己的作者风格,让影片更具艺术性。 笼络了一批知名导演和大牌演员后,Netflix下一步要做的,便是找到一个能够宣传自家电影的平台,每年8月末至9月初举行的威尼斯电影节成了Netflix的首个目标,作为与戛纳齐名的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威尼斯身上还有着戛纳所不具备的优势:威尼斯组委会主席巴尔贝拉在近年转变策略后,开始选择一些更贴近北美观众口味和更具奥斯卡相的作品入围,并且,威尼斯不排斥Netflix这样的流媒体公司。与戛纳的曲高和寡相比,能入选威尼斯的影片往往能叫好又叫座,而这对于急需宣传自家影片的Netflix来讲可以说是比戛纳更优的选择。 以201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为例,与戛纳分道扬镳后,Netflix很快投入了威尼斯的怀抱,在201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由Netflix出品的《罗马》《7月22日》以及《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三部影片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并且《罗马》一举拿下了最高奖金狮奖,《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则获得了最佳剧本奖,可以说,与戛纳的态度恰恰相反,威尼斯不仅对Netflix大力欢迎,甚至在奖项上也毫不避嫌,当然,这也要归功于这批影片过硬的质量,而《罗马》最终在奥斯卡上夺得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外语片奖的结果,也证明了威尼斯的独到眼光。 时间线来到现在,在9月落幕的威尼斯电影节上,Netflix与威尼斯延续了“甜蜜”合作,本届电影节同样选择了2部Netflix电影进入主竞赛:索德伯格执导的《自助洗衣店》和诺亚·鲍姆巴赫执导的《婚姻故事》,另有一部大卫·米奇欧德执导的《兰开斯特之王》进入非竞赛单元,纵观整个电影节,《婚姻故事》始终领跑场刊评分,获得各国媒体3.95分(4分制)的超高评价,同时在权威电影评分网站mtc上本片也获得了95分的优异成绩,在知名颁奖季预测网站GoldDerby上,影片已经占据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种子席位,继《罗马》后,Netflix和威尼斯有望再度联手造就一部奥斯卡大奖级别的影片,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婚姻故事》并不是Netflix唯一一部颁奖季种子选手,除了本片外,Netflix还手握多张王牌电影,其中,《两代教皇》于9月初的特柳赖德电影节上放映后赢得满堂喝彩,被看作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的有力争夺者,另一部影片《爱尔兰人》由知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于9月27日的纽约电影节开幕放映,被誉为年度重磅炸弹,在预测网站上,《爱尔兰人》与Netflix的另一部影片《婚姻故事》处于同一梯队,几乎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所有大奖的有力竞争者,而这些影片也成了多伦多、纽约和伦敦等电影节的抢手片目,可以说,在刚刚开启的颁奖季上,Netflix几乎抢走了绝大多数的风头。除此之外,在Netflix的秋季档期中我们还会看到《我叫多麦特》《地震鸟》等多部具备颁奖季水准的作品出现,而距离Netflix笑傲明年的奥斯卡,大概只剩下时间问题。 先进院线后上流媒体, Netflix“曲线冲奥” 5年前,Netflix大概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流媒体公司,而2015年Netflix出品的原创电影数量也仅有2部,到了2018年,Netflix一共制作了70部原创电影,这其中就包括上述所提到的由知名导演、大牌演员合作完成的“冲奥片”,而随着去年《罗马》在颁奖季上的优异表现,Netflix在今年也扩充了自家的“弹药库”,不仅作品更多、投资更大,同时像马丁·斯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安东尼·霍普金斯这些老牌导演、演员的加盟,也让Netflix的颁奖季之行信心十足,以往由五大制片厂和中小型独立制片厂统治颁奖季的局面,或许将会随着Netflix这家流媒体公司的加盟而重新洗牌。 在手握更多王牌的同时,Netflix还在积极解决另一个遗留问题,过去电影节拒绝与Netflix合作主要原因,在于对其所采取的院线与流媒体同步放映的方式表示不满,这不仅搅乱了现有的发行格局,更对传统院线的地位产生了巨大威胁,而Netflix与北美几大院线之间长期未能取得任何共识,也成了其冲奥路上的一个主要障碍(奥斯卡的评选规则中,要求参选影片必须在北美商业院线至少公映一周以上)。 2015年Netflix制作的首部原创电影《无境之兽》曾遭到Regal、AMC、Cinemark等北美多家商业院线的联合抵制,最终无缘奥斯卡评选。尽管北美主流院线没有像法国院线那样激进,认为院线电影必须要公映36个月后才能在流媒体上线,但北美院线始终认为90天的院线窗口期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底线,如果一部电影在Netflix的上线时间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他们便会拒绝与Netflix进行合作。 过去在窗口期的问题上,传统院线和Netflix之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但是近两年来Netflix却显现出了妥协的姿态,在Netflix看来,既然线上线下同步上映不可行,便只能在窗口期问题上尽可能与院线达成一致,去年Netflix就用延后几周在流媒体上线的代价,争取到了让《罗马》在北美一些商业影院小范围上映的机会,Netflix高层也将这一策略延续到了今年,在其公布的秋季影片档期中,Netflix一改过去院线与流媒体同步或准同步的战略,反而将院线公映和Netflix上线的窗口期延长至三到四周,虽然仍然无法与AMC这样的主流院线达成共识,但Netflix的《婚姻故事》《爱尔兰人》却可以成功在北美一些影院进行小规模上映,而对于这批旨在冲奥的作品来讲,只要能够满足颁奖季的公映要求,Netflix便已经达到了目的。 结语 过去,Netflix始终无法与戛纳这样的国际性电影节完成联姻以达到宣传自家电影的目的,因而一次次错失冲击奖项的机会,但是转换战场的Netflix却获得了威尼斯、多伦多、纽约这些与北美颁奖季关系更紧密的电影节的支持,依托电影节的宣传平台,手握更多王牌电影的Netflix也逐步与商业院线在窗口期问题上达成一致从而获得奥斯卡评选机会,而这一切迹象都表明,在已经到来的颁奖季和即将到来的明年奥斯卡上,Netflix比任何一家好莱坞传统公司都要更有底气。 |
|
来自: 昵称7121736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