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omments|“不经历,不发言”

 菲儿的沥城堡 2020-08-21


“戏剧人生

在荒唐的问题也会有现实版”


我们时常会提起一个问题:“你妈妈和女朋友同时落水,你会先救谁?”

这个考倒了万千男性的问题,即使在岁月里被很多很多的人巧妙地化解,但事实上,当这个问题真正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时候,却变得着实考验人。

最近邢台洪水越来越聚焦公众的注意力,而在这样的注意力极度聚集的情况下,灾难中的人物故事便显得那样备受关注。

我们关注一场灾难性事件,总会去关注那些在灾难中饱受磨难的人,人才是支撑事件发生的基础。今天关注到一位在洪水中“失去”妻子以及两个孩子的一位丈夫的故事。

之所以把“失去”二字加了引号,是因为此失去并非死别,而只是生离。由于在洪水到来的第一刻,这位丈夫选择了赶去救自己的母亲,而没有选择先救自己的妻儿以及在家中腿脚不便的老父亲,最终他的妻子选择了带着家里仅有的两千块钱,带着两个孩子离开。

灾难中最让我们松一口气的是少一些伤亡,而这种现实中的类似于“你妈和妻子同时落水,你先会救谁”的情况发生的时候,这种选择着实太难。

针对这个事件,其实网上有很多网友讨论。

有的说“就应该先救妈,生命为母亲所赐,要尽全力保护。”

有的说“丢下行动不便的老人幼儿,害怕的妻子,这样真的好吗?如果因为救了妈妈而导致家里其他四人遇难,简直不敢想象。”

也有人会说“很难想象这个妻子是如何在如此害怕的情况下将孩子老师弄上房顶保证安全。沉默离开是对这个男人最轻的惩罚而已。”

网络总是给我们提供了无限随意发声的渠道,但事实上,所有没有经历过这一事件的人,是不应该具备资格评论当事人的。

“不经历,不发言。”

这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之后的“范跑跑”。新闻评论课上我们看过《一虎一席谈》有关“范跑跑”的那期节目,当年的那一期节目很好地向我们呈现了当事人和非当事人的争论。

就像冷静下来看“范跑跑”事件,我们实则没有资格去评价一个老师在八级大地震面前因为本能反应所以率先逃跑是否应当受到全社会公开谴责,因为我们也没有经历过八级大地震,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地震那一刻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倒是很期待看到那期节目里特别有职业道德感的“郭跳跳”先生在这样的大地震面前的第一反应是否如他所言一般伟大。

而我们再来看邢台洪水中的这个男人。

我们会去评价他为了母亲而选择先放弃妻子儿女和父亲,一比四的选择是否值得需要商榷。好在现在最令人欢喜的结局是没有伤亡,我觉得就是因为“没有伤亡”所以让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评价这个事情。亦或是发表类似于“这位妻子应该原谅自己的丈夫”这样的言论。

正如这个男人说的“来不及,真的来不及,我都来不及想先救谁。”

在灾难面前,在人最脆弱无比的时刻,有一些在平日里看来很荒唐的选择题真正呈现在人面前的时候,我们似乎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而“不经历,不发言”,恐怕是最冷静理智的做法。

不要说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事情正是因为非当局者,所以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无力。虽然老话很有道理,但似乎也应该分场合,这样才更理智而有力。


好在我会游泳,永远不会拿“你妈妈和女朋友同时落水,你会先救谁?”作为一个测试题。

想到这里,便有一种莫名的释然与洒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