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月与安生|我不是林七月,你也不是李安生

 菲儿的沥城堡 2020-08-21


我没有看过安妮宝贝的原著,我只是稀里糊涂地看了电影版的《七月与安生》。

没有看过原著的我,不会执着于去关注原著和翻拍的区别与相同,因为我眼里的只有电影。

而电影里的青春,即使有撕逼,即使有不堪,但一切却似乎处理的刚刚好,为青春的痛楚与美好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

于是你忘了,青春也许不可能是这样的故事。


要说《七月与安生》适合什么年龄层的人去看。

也许它适合十几岁的女孩子看,因为可以傻头傻脑地去喜欢其中的剧情设定,以及幻想自己也能去流浪。

这部电影似乎也适合二十几岁的女孩子看,因为每一个不在幻想去流浪的人,依旧可以看看别人的故事,不管故事里有肮脏的成分,还是令人羡慕的文艺清新。

而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也许不再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也许会想起生命里出现过的那个林七月或者李安生,只是,那些人可能都已经不在了。


你也许会喜欢七月与安生的故事。

是因为这是一个结合了安定与漂泊的日子。你的青春里也许自己会努力成为一个乖巧的林七月,但是你却羡慕那个叫“李安生”的朋友,在最美好的年纪里漂泊游荡。

但是每一个安定的林七月除了觉得漂泊很酷,却可能不知道那些漂泊途中的苦与泪。

就像是电影里那次两人的旅行,李安生只住得起廉价破旧的小旅馆,而林七月把她带到了豪华的大酒店。而当李安生想要用自己惯用的生存方式去为自己的好朋友赚来一顿大餐的时候,当林七月发现自己的好朋友靠和别人拼酒和老板达成协议才换来一瓶酒的时候,事实上两人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剧烈冲突。

对的,林七月不喜欢这样的李安生。于是林七月说自己有钱,要请李安生吃龙虾,而李安生却说自己喜欢吃沙拉。其实是因为沙拉最便宜。

我们有时候会羡慕别人拥有的某些生活,但我们永远只看到了其中美好的地方,而从未看见过阴暗的那一面。面对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一样。


整部电影的高潮大概是浴室撕逼那一段吧。

男朋友意外死掉的李安生,恰好有苏佳明的帮忙,并住了苏佳明家里。

苏佳明是林七月的男朋友,也是未婚夫。被林七月看到李安生住在苏佳明家,于是好闺蜜在浴室撕逼。

“除了我,根本没有人爱你。”林七月的话犀利而又直击要害。因为只有我能够跟你知根知底,因为我们曾经赤裸相见,因为全世界我最了解你。

好闺蜜为了同一个男人撕逼大概是电影中常见情节,白用不烂。

这次并不是其中一个要抢对方男朋友,而是一个男人架在两个女人之中的故事。

苏佳明是电影中那个摇摆不定的男人,红玫瑰白玫瑰都想占有。他会喜欢林七月的安静优雅,也喜欢李安生的放荡不羁。大概到婚前他也不能明白自己,所以逃婚。

连自己到底喜欢谁也不清楚的男人,大概最可怕了吧。


好在这真的只是电影。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签死亡确认书。

林七月产后大出血,是李安生签的死亡通知书。似乎她的死亡,只关乎自己的“闺蜜”,而连之前影片中一直有戏份的其父母,也没有出现。

而林七月生下的孩子,由李安生抚养。而这一切就连让林七月怀孕的那个逃婚的苏佳明也毫不知情。

莫非林七月为了躲避因为被逃婚的流言蜚语离开小镇,就能够这样与小镇永远断绝联系吗。

所以,电影真的就只是电影啊。

现实生活中,死亡通知书只能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签订,而林七月的死亡终究能够被苏佳明知道。

其实我倒更愿意结局是林七月真的浪迹天涯,而死亡只是为了浪迹天涯而编造的谎言。

而电影里,流浪不过为了掩盖死亡。

林七月应该体验一下李安生曾经的日子。毕竟虽然她一直说不愿意远行,说自己的妈妈说“女孩子不过是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她大概是真的羡慕流浪。

而当她真的流浪,她才会真的懂得那些年的李安生吧。


最好的情况真的便是我不是林七月,你也不是李安生。

这些都只是电影故事。

现实生活中,我其实开始不喜欢谈“闺蜜”,我只说,那是我最好的朋友。

因为开始慢慢觉得,有些时候一谈“闺蜜”,空气中就会有一种似乎变质的气味。

大概是十几岁的时候太喜欢说“闺蜜”这个词,到最后才发现,这个词语被妖魔化了。

“闺蜜”没有那么亲密无间永无隔阂。

以及还好,我没有喜欢过自己好朋友的男朋友,也没有好朋友喜欢我的男朋友。

我们不需要像电影里,发生喜欢上同一个的奇葩桥段。

其实,我们可以嫉妒自己的好朋友比自己长得好看,我们也可以被嫉妒自己更加聪明。

毕竟,现实生活比电影里接地气多了。


我们都不会是林七月和李安生。

因为我们的生活可比她们精彩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