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最黑暗的,恐怕是那道自以为耀眼的光。

 菲儿的沥城堡 2020-08-21

这是2017年的第 300 篇推送 】

每一座城市都需要一道光,

但应该是美好的光亮。

# Dec.23 #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终于上映了。

经历了国庆档期的撤档,还好在2017年即将过完前,上映了。

因为看过原著,所以太期待电影上映了。

好在电影剧情大致还是跟着原著走,除了大Boss在电影里就是江亚,而不是装睡的魏巍以外,基本上该呈现的都呈现了。

其实我理解为什么电影里魏巍没什么存在感,虽然原著中,她是那个江亚背后更可怕的女人,但毕竟电影受到时长限制,也没那么多时间解释渊源了吧。

不过去繁就简,让电影里的人物关系简单一点,就像是方木和廖亚凡的关系简单纯粹一些,好像更适合大荧幕呈现的这种方式。

电影中关于案件的呈现比较简单,每一个案件都没有用太多的篇幅。

每一个被害人都是时下新闻热点事件中的“罪人”,比如因为罚学生一晚上做完一本习题册而导致学生自杀的无良老师,比如因为贪图利益而把母亲驱逐门外的逆子、比如随便停车占用消防通道阻碍营救的自私市民。

他们都没有得到好下场,他们在网络上得到了各种指责和咒骂,那个无良老师最终被要求用自己的血当墨水做习题最终流干了血,那个逆子被塞到了一个像是巨型母体子宫一样的袋子里,真的被“塞回去了”,那个占用消防通道的市民感受着因为消防车无法进入小区而被活活烧死。

不过,电影中对于“齐媛案”律师被杀死的篇幅稍微多一些。讲的是一个叫做齐媛的女大学生因为好心扶老奶奶反而被讹诈,审判结果出来之后,老奶奶方的律师任川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一次虽然警方提前对任川进行了人身保护,但因为“城市之光”的调虎离山计,最终任川被绑上了炸弹,而与此同时,网上进行了投票,如果票数累计到十万,那么炸弹将会被引爆。

“城市之光”就是所有案件的凶手江亚。

他在网上发起了对于任川的“舆论审判”,如果十万+的人想看到任川死,那么任川就会死。其实想来很可怕,所有投票的人一定都没有想到,自己其实也是杀人凶手,虽然自己只是随手投了一票,但对于任川却是致命的。

网络舆论太可怕了,某种程度上,是所有参与“对XX恶人的讨伐”的人助长了“城市之光”的狂妄,让他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一道光。

我想起了年初看的电影《玩命直播》,那部电影中最后一个直播游戏的内容是“游戏双方同时向对方开枪,先开枪者胜利”。

其实很容易就能够想到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游戏,而是一场谋杀,可是大多数的观看者在最初都选择了“赞成”,大家喜闻乐见游戏双方互相开枪,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人命。

想来对任川的审判其实也是如此。大家都觉得任川作为律师怎么能只顾个人利益呢,太该死了,却不知道自己也成了杀人犯。

我突然想到了最近在日本刚刚结束庭审的江歌案。

那时候江歌妈妈走投无路曝光了刘鑫的隐私信息,大概的确让刘鑫一家人很奔溃吧,某种程度上似乎应该理解刘鑫的狠话,“你不撤回我就停止协助调查”。

其实很多网民们都很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摆到圣人的高度开始用语言审判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人,那些新闻事件中的所谓恶人。

就像是江歌案。江歌都搭上一条命了,刘鑫一家怎么还能这么冷漠呢,真该死。

江亚自称“城市之光”,其实似乎是有道理的。

每天都有各种新闻热点事件,上个月携程亲子园虐待幼儿的老师、杭州保姆纵火案里的那个保姆、拒绝剖腹产导致孕妇跳楼自杀的那家人,各种新闻事件里总有那么多引起民愤的“恶人”,有些人违背道德,有些人违反法律,于是网民们群情激愤,开始辱骂咒骂。

很多人还会说:真该死。这种人为什么不去死?

想来如果有一个自称正义的化身,号称着自己在审判这些恶人,也许会有人赞同他的行为吧。这样的人就是江亚。

他杀了网民们最痛恨的人,他像是替天行道,很多人觉得很解气,于是才有了很多人投票支持“杀死任川”。

表面上看,江亚似乎是为民除害,真的像是一座城市里的一道光,照亮所有阴暗面,但谁能说,杀人是对的呢?也许最耀眼的那道光最黑暗。

舆论和道德可以代替法律吗?当然不能,能的话,还要法律做什么?

只是有一点很可怕,很多人太认可舆论和道德的力量了,却忘记了法律高于一切。

其实看电影,你会发现,电影真的就是生活。就像是扶老奶奶却反被讹一笔这种事情,好像真的就会在身边。

所以很多人在网络上叫着“这种人渣为什么不去死”,好在他们都还没有真的去杀死这个人,如果有人那么做了,那就成了江亚。

不能说江亚十恶不赦,但他的确是用了不对的方式。

如果这个社会,总是被舆论和道德左右,而忽略了法,觉得谁该死就应该去死,那可能这个社会将被阴霾笼罩。

有时候,我们需要正义感的舆论,我们也需要道德感去引导社会进步,但我们不应该忘了我们为什么要发表言论,我们不是为了参与网络暴力。

有时候我会觉得现在的网络环境太过于乌烟瘴气,可能是因为网民的媒介素养层次不齐,而网络空间又相对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所以把网民们“惯坏了”。

好在现实版的江亚还不存在,还没有人站出来,对于网络上一边倒声讨的“恶人”采取投票决定生气的方式进行审判。

还好这一点,电影还是电影,小说也只是小说,还没有变成现实。

不过我们终究应该认识到,我们不要参与网络暴力。

对于不同的言论应该采取包容的心态,对于反个人价值观的行为,多一些理智的评价而少一些无脑的怒骂。

有时候,自以为是一道光,却把自己搭进去了,不值得。

江亚本该真的努力成为“城市之光”,比如成为一名警察,只是他走偏了,就没有走回来。这真的太可惜了。

说几句关于演员的评价。

邓超版的方木有些老成,但有种老男人才有但自信和理智,不过当他扑倒在廖亚凡尸体面前时表现出来的是悲伤感性,和分析案件时的冷静不太一样,总之人物性格还是比较丰满的。

刘诗诗是女神级的演员啊,不管她演什么都很喜欢,不过她把米楠演得真的太帅了。有时候冷酷,有时候可爱。

阮经天在电影里就是江亚,其实我一直很好奇阮经天会怎么演江亚这样一个角色,但看完电影,大概除了发型差评以外,都觉得很好。他演出了江亚那种变态心理,从小父爱缺失,渴望被认可的那种已经偏执的心理。

可以说演技还是比较在线的。不过可能是因为看过原著的原因,我还是觉得电影缺了点什么,也许是某些细微的剧情衔接,又也许是结局交代得不够清楚。

但总之,这部电影有一点很吸引我,就是对于“网络舆论暴力”的反思。

这样的话题,不管用什么方式呈现,都值得反思,不是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