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黎圣母院着火了,有人却拍着手说是报应。

 菲儿的沥城堡 2020-08-21

【这是2019年的第 106 篇推送 】

这本是令全世界人民心碎的一天,

但有些人却特别开心。

# Apr.16 #

今早起床,吃早饭的时候照例刷刷手机,结果看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巴黎圣母院着火了。讲真,第一反应是震惊,然后是很想知道火势如何。

毕竟那是巴黎圣母院啊。

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怎么就烧起来了呢。

事实上,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巴黎圣母院。

大概在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看了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那时候觉得外国小说并不好读,但却记得外貌丑陋的卡西莫多。

但这一次,巴黎圣母院烧了,卡西莫多在失去了心爱的姑娘埃斯梅拉达后,终究也失去了他心爱的钟楼。

根据法国媒体报道,这场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导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烧毁,世界著名的玫瑰花窗也被烧毁。

塞纳河畔,从1163年开始,用了182年时间,直到1345年才建成,巴黎圣母院就这样见证着法兰西民族的风云激荡,然而,来了一场大火。

不少媒体报道这则新闻的时候,引用了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写的一句话,“熄灭了火之后,灰也是冷的”,当一场大火烧了巴黎圣母院以后,就算火被扑灭了,那些无法挽回的损失也让人的心情是冷的。

更何况,像我这样从未到过巴黎的人,还没真正见过巴黎圣母院的模样。

这本该是全人类的一大损失。

作为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在法国哥特式教堂群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意义和历史价值。所以,我本以为,这样的建筑发生火灾,应该都是叹息的声音,但我却听到有人说,“天道好轮回,法国人当年做的恶,报应来了”。

一群自诩爱国的人,开始从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联想到了圆明园。

因为当年英法联军抢夺并烧毁了圆明园。

连雨果都在当时写下“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所以,很多人说“巴黎圣母院大火是报应”。

乍一看,这样的逻辑没毛病,毕竟有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看上去仿佛真的是当年打砸抢烧圆明园的法兰西民族遭报应了。

但这样的逻辑真的没有毛病吗?

显然,毛病很多,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痛恨法兰西民族,可以对当年在侵略战争里毁了我们圆明园的行为记入黑名单,但这并不代表着要对“巴黎圣母院就该被烧了”的观点拍手称好。

圆明园被毁是历史问题,在中国饱受屈辱的历史阶段,毁掉圆明园不过是侵略国家的一种侵略手段,勿忘国耻,并不代表着丧失判断力。

其实我并不太喜欢去逛圆明园,在北京念大学的那几年,我就去过一次圆明园。

当你看到那些被毁掉过的遗迹的时候,你的确只能感到沉重。

所以,圆明园在现在的确是一个景点,但不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点,但我们需要了解圆明园,因为“国耻不能忘”。

可是,了解圆明园,记住那段历史,就代表着民族仇恨,就代表着要对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国家遇到的所有灾难都点个赞,并冷嘲热讽“这就是报应”吗?

这简直有些可笑,这大概是一群披着“爱国情怀”的外套,掩盖着自己内心的狭隘与丑恶的人吧。对了,我猜这其中还混着一批听风就是雨的愚人。

其实我本并没有想到,这场震惊世界,让全世界叹息的大火,最终竟然会引来这样一波议论,而且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是一两人,你随便一搜就能找到一打。

对了,你也别想着和这些人讲道理,因为你如果尝试着讲道理,你就会疯了。

这些三观不正的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保持“我不听我不听”的状态。

不过,在巴黎圣母院大火事件面前,你至少能够看清楚哪些人和你三观不一致。

有些人看上去很明事理,但却在巴黎圣母院大火事件面前叫嚣着“这就是报应”。

我有时候不太看得懂这样的人,但抛开想要去扭转这些人的崎岖三观的无力感,今天终将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日子,毕竟,巴黎圣母院烧了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