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仁宗“朱胖胖”在位仅9个月,为何评价却很高?只因人家管得宽

 剧透历史 2020-08-21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1424年8月登基,1425年5月就驾崩了,在位不足一年。虽然执政仅仅9个月,但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却很高,《明史》中赞他可与汉朝的文帝、景帝相提并论。

在位时间如此之短,为何朱高炽还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相比他父亲朱棣的严厉统治,朱高炽的管理手法显然宽和了许多,因而他的庙号“仁宗”,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历朝历代的大臣,最喜欢的不是汉武帝刘彻,或明太祖朱元璋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喜欢哪一类呢?仁义之君。君主仁慈,臣属们日子才好过,至少不用担心伴君如伴虎,什么时候脑袋不保都难预料。

朱高炽的“仁”是发自内心的,下面详细说一说他的“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朱棣大概是朱元璋的儿子中间最像他的一个,执政时锐意进取,热衷于开疆拓土。但两人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朱元璋希望继承人以文为主,给天下以安宁,朱棣却希望继承人像自己一样,喜好兵事。

偏偏朱高炽虽然是朱棣的嫡长子,却最不像父亲!他生性沉静,对儒学很感兴趣。朱元璋在世时,曾召皇孙们到北京读书学习,朱高炽为人谦虚,学得又快,朱元璋十分喜欢他,多次夸赞。

但朱棣看中的继承人却不是他,而是嫡次子朱高煦。也许是爱静不爱动的关系,朱高炽肥胖体弱,走路都有点费劲,要内侍搀扶,朱高煦却健康英武,精于骑射。兄弟俩一个是整天泡图书馆的文科生,另一个是活跃在篮球场上的体育生。

尽管碍于嫡长子继承制,朱棣只能立嫡长子朱高炽为世子,但日常生活中时常显露出对他很不满意的情绪。

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被朱允炆的朝廷大军击败,正着急时,朱高煦率军来援,朱棣欣喜地抚着他的背说“勉之!世子多疾。”言下之意是你哥身体不好,估计活不到继位的那天,接下来继承人的位置就轮到你了。

收到这样一张“空头支票”,朱高煦很受鼓舞,奋勇作战打败了朝廷军。之后,朱高煦把朱棣这话当了真,经常和朱高炽作对,施展各种阴谋诡计,夺储之意非常明显。在他的陷害下,支持朱高炽的解缙冤死、黄淮入狱。

但是,虽然朱棣个人很喜欢朱高煦,但朱高炽既有嫡长的身份,又崇尚儒学,仁爱温和,早已收服了大臣们的心,再加上“好圣孙”朱瞻基这么一个加分项,朱棣的天平就向他倾斜了。

如此一来,朱棣似乎对朱高煦有点抱歉,对他容忍度很高,本让他就藩云南,但他耍赖不去,朱棣也就听之任之,并不勉强。直到永乐十四年,朱高煦闹得实在太不像话,朱棣才出手惩治他,剥其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废为庶人。

在此之前,朱高炽深受朱高煦之苦,也知道二弟想取代自己,但他一派长兄风范,对朱高煦关爱照顾,尽了长兄的职责。此时更是顾及兄弟之情,在朱棣面前苦苦请求,保下了朱高煦。

朱高炽登基为帝后,朱高煦依然存有异心,朱高炽也明白这一点,却还是一再封赏,做足了好哥哥的模样。

当然了,朱高炽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不只是对亲人好,对臣民百姓也好。两次下诏赦免诸如齐泰、黄子澄等靖难遗属,这两人都是建文帝的死忠,家眷受到牵连。还禁止对犯人滥用肉刑,告诫官员们一定要慎用死刑,并尽量避免株连。

明朝从朱元璋30来年的铁血统治开始,经历建文朝4年战乱,又熬过了朱棣20多年严厉的统治,终于熬到朱高炽这么个宽和的皇帝,再挑剔的人,都得称赞他是位仁君。

况且,除了“仁”之外,朱高炽治国也很有一套。在位虽短,却干了很多实事,例如改组内阁、削汰冗官、改革科举等等。

另一方面,朱高炽还很关心父亲种种计划所引起的财政困境,采取了应对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取消下西洋。

毋庸置疑,郑和下西洋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宣扬国威走向世界,对后世的影响很深远。可是,每次下西洋都要耗费大量的钱财人力,入不敷出,对明朝财政是很大的负担。

朱高炽下令取消,除了少部分大臣觉得遗憾外,总体来说大家是非常认可的。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实施了减税计划,获得巨大的声誉,但其实这些都是朱高炽在位时政策的延续。他曾派人去调查南京、苏州、松江、嘉兴、浙江等地的纳税情况,准备研究之后在这些地区减税,还没看到报告就驾崩了,而这成了朱瞻基减税计划的基础。

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两朝被称为“仁宣之治”,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百姓安居、社会稳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不输于汉唐强盛之时。那这盛世怎么来的呢?先有仁,后有宣。朱高炽定下框架,打好地基,才有了朱瞻基时期的爆发。

综上所述,朱高炽虽在位不足一年,却是最符合古代士大夫理想的君主,仁爱宽厚,又有理政之才。所以在历史中的评价才那么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