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新用户07039177 2020-08-21

元符三年(1100年)皇子赵佶继位,史称宋徽宗,这位末代皇帝当政的最初几年可谓节俭爱民,颇有圣君气象。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但此时的北宋已经风雨飘渺,朝廷总是觉得财政紧张,民间则已无法承受种种苛捐杂税,再加之党争,局面绝非统治者墨守陈规可以应付。

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此时北宋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而后世素有奸臣名号的蔡京却因独到的见解迅速走上历史舞台。

一、消费刺激经济

后人评价蔡京总会觉得宋徽宗同样昏庸无能,居然信任这样的小人。但事实上在担任丞相之前蔡京就已经名满京城。

早在王安石罢官,旧党重新恢复旧法时,蔡京就以他极强的执行能力获得大家的赞许。

当时旧党要求在5天内恢复差役法,由于时间紧迫满朝文武没有人做到,只有蔡京完成了任务。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宋史》记载,司马光因此高兴的说到:

“若人人奉法如君,有什么行不通。”

因此蔡京能得到皇帝的青睐绝非偶然,他也绝非是腹中空空只会溜须拍马的投机客。

不过对于北宋的经济困局,蔡京提出的解决方法确实石破天惊!他认为,越困难越要拼命消费,只有这样经济才能好转!

为了将自己的经济学思想在朝野上下贯彻下去,蔡京结合北宋信奉道教的特点,提出了“丰亨豫大”的口号。

简单来说“丰亨豫大”四个字都出自《易经》中的卦象,前两个字的解释为:

“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

就是说王者做任何事情都要盛大隆重,后两个字的意思是:

“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指的是太平安乐的景象。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蔡京认为只有奢侈浪费才能使得天下安乐太平,秘密就在消费之中。天下既已“丰亨”,那就应该“豫大”,大家得拼命花钱,否则消费不足就会影响生产。

这种思想并非蔡京首创,早在春秋时代,《管子》就明确提出: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在古代让富人多消费不能算错,毕竟当时没银行,大家存款只能放在家里,这些钱是无法投入再生产的,但蔡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他直接提出消费才是生产的基础,你不消费别人就不生产,所以想让经济变好最好的手段就是刺激消费,鼓励奢侈浪费。

满朝上下对这种奇谈怪论当然是目瞪口呆,纷纷上疏反对,但蔡京的手段十分毒辣,《宋朝诸臣奏议》中记载:

“至蔡京用事,师法安石,而残狠过之,议己者置之死地。”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那么当蔡京不顾阻碍推行自己的新政又会造成什么后果?大家觉得是蔡京正确还是满朝大臣正确?

二、敛财与消费

鼓励消费促使经济发展的思想在实际执行中,被蔡京具体化为六方面的改革。根据《宋史》记载,大致可以分为:

  • 继续推动王安石变法。
  • 改革币值。
  • 改革漕运。
  • 改革市舶制度。
  • 建立福利制度。

在上篇“明白了王安石变法,就弄懂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一文中,我们知道了所谓变法本质就是从民间敛财。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蔡京新政中的改革漕运和改革市舶制度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本文暂时不做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币制,能想到这个主意蔡京简直就是天才。他首先在川蜀地区“交子”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纸币“钱引”,并大量印刷。

受限于客观条件,当时的纸币无法完全替代金属货币,所以针对流通中的铜钱,蔡京通过减少含铜量,更改面额发行劣质的“折十钱”。

这是宋朝版的通货膨胀,朝廷在短期内迅速累积起了巨额的财富,而民间在发现钱越来越不值钱后,当然也会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储蓄。

那么朝廷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后要怎么做呢?蔡京的理念就是尽快花出去,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要想花钱,最直接了当的是开工大工程,本来宋徽宗就是个喜好享受的皇帝,在蔡京的鼓励下他斥巨资建成了名为“艮岳”的皇家园林。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艮岳”复原图

这座园林几乎可以媲美后世的圆明园,赞美之词古今不绝,耗费民脂民膏岂止亿万。

皇家花钱如流水不算,蔡京还给民众大发福利,甚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完备的福利制度,设立了居养院、安济院和漏泽园。

凡是符合孤寡等条件的,吃饭不要钱、看病不要钱、安葬不要钱。

如果仅从刺激消费的角度来看蔡京无疑是成功的,不管是皇家还是民间个个花钱如流水,《东京梦华录》详细描述了当时开封的繁华: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如果你确实穷呢?朝廷也有福利给你,确保你有钱花。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劝谏皇上要节俭些,蔡京马上就会用成套的理论堵住你的嘴,他是真的认为消费可以发展经济让每个人都得到好处。

对奢侈看不过眼的人当然大有人在,《宋史》也记载了蔡京的反驳:

“及蔡京为相,增修财利之政,每及前朝惜财省费者,必以为陋。”

看到没?蔡京苦口婆心地举了很多古代节俭的例子告诉大家,他们都错了,节俭是陋习,奢侈才能发展经济。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只要消费就可以让经济变好吗?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蔡京当政的时期无疑是北宋最繁荣的时期。

可事实恰恰相反,北宋末年经济长期处于下滑状态,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差,先不说开封民间当时流传的民谣:

“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后来蔡京被罢相流放后,一路上捧着金银珠宝居然在没有人肯卖吃的东西给他。在临死前蔡京也是万分不解,哀叹道:

“京失人心,一至于此。”

宋徽宗也想当个明君,他当然发现在蔡京的折腾下形势变得越来越糟糕,但却弄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也不想放弃奢侈的生活,最终只能放任自流。

当现实与理论出现冲突时,我们通常认为是理论出了问题,那么“刺激消费就能发展经济”到底错在了哪儿?

三、富强之道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曾经提出过“破窗理论”。

简单来说在经济衰退时大家都没有工作,这时候如果有个顽童把窗子给砸了,那么户主就只能掏钱去维修。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户主掏了钱,维修工有钱赚,更上游的玻璃厂商也有钱赚,整个产业链条都获益了,经济瞬间就拥有了活力。

所以得出结论,为了让经济迸发活力,那就要鼓励奢侈浪费,勤俭节约是个人的美德却对整体的经济发展有害。

从这个角度来看,“聪明”的蔡京还比巴斯夏提前了好几百年,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户主修玻璃的钱从哪儿来?

如果不修玻璃,这笔钱可以用来买家具,用来吃大餐,或者存在银行里被工厂主贷款接着投入再生产。

总之这笔维修费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你把玻璃砸了户主只好缩减其他方面的开支,玻璃产业链得益了,其他产业链遭受损失,社会总财富减少。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消费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家都奢侈浪费不储蓄,消费业当然会烈火油烹,但全社会需要积累资本再生产的行业必然会遭受损失。

更加糟糕的是刺激消费,比如直接发钱,朝廷不产生财富,所以蔡京发的钱都是民间的税收。

你把大家的钱都拿走在朝廷里过一遍还给大家,可民间不知道啊,他们以为钱凭空增加了可以挥霍浪费了。

北宋的民众们在短暂的快乐时光后,很快发现自己的储蓄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接下来就是难熬漫长寒冬。

奢侈浪费在任何时代都不具备正义性,消费就是财富的损耗,是没有产出的!北宋的皇家园林和福利体系是纯消耗,对国力没有任何作用!

说的再明白些,怎样才能算是富强之道?最底层的逻辑就是多生产,少消费,将生产剩余集中起来投入再生产。

只要消费经济就会变好?北宋奸相蔡京告诉你答案

这是个良性循环,艰苦奋斗,将自己工作所得的大部分储蓄起来。总有人认为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这大错特错!

靠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才是不可持续的!国力等于产出减去消费,目前比较夸张的数据,认为北宋末年的GDP占全球大半。

但如果GDP是用消费拉动起来的,那毫无意义,所以“靖康耻”的发生并非偶然,烈火油烹之下,北宋已经摇摇欲坠。

当然也不能强制性的将民众的消费压到最低,将生产剩余全部拿走。

最极端的情况你把除了口粮之外的所有财富都拿走,那好,大家都不干活了,让你什么也得不到。

如何拿走生产剩余也是门大学问,本文暂不展开讨论。


参考资料:

《宋史》

《易经》

《管子》

《东京梦华录》

《宋朝诸臣奏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