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 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猫眼观史 2020-08-22

陈景润是我国当代知名的数学家,于1933年5月出生,1996年3逝世。

身为福州汉族人的陈景润自幼勤奋好学,1949年考入厦门大学攻读数学系,毕业后被安排到北京的四中担任数学教师。1957年,深受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中央台曾这样报道陈景润同志,他半生处在逆境中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几乎达到忘我地步,最终其在解析数论研究方面突破多项成绩,取得多领域的重大成果。

成就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布一篇“1+2”(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证明文章,立马引起全球范围的轰动,使得世人们认可了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项目上做出了大贡献。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1742年,德国的数学专家哥德巴赫首先提出数学界的知名猜想,说的是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在国内我们简称为1+1。

后来我国的陈景润数学家对这项猜想发起研究冲击,尽管当时他身染病情,学习环境恶劣,每晚只有煤油灯相伴,可他依旧坚持进行数学演算推测,由于房间太过简陋,他就从外来搬来砖头找来一块木板,铺垫起来成为他的个人黑板。

最终在陈景润的努力下,“1+2”的诞生轰动全球,而国际数学圈则把该贡献称为“陈氏定理”,因此陈景润从1978年之后,一鸣惊人,随后他的毕生求学事迹也被人津津乐道,开始四处传颂开来。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后来很多学者都出于对知识的敬重,从而更加尊敬陈老先生,并且在他的影响之下,我国新一代青年学子们更加热爱学习,坚定不移的用行动跟成绩报效祖国。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张平先生,就曾表示称,自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上尊重知识,敬重人才的风气,开始对每一位国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可见张平先生的肺腑之言,跟陈景润前辈的贡献有关。

正是陈景润当年的巨大贡献,才有了后代人的自豪与敬重。

婚姻

关于婚姻,陈景润生前娶了一个老婆,名字叫由昆。

渐渐长大的陈景润,眨眼来到1977年,旁边很多朋友跟同学都因人介绍处了对象成了亲有了娃,这让年近50岁的陈景润多少有一些焦急。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不料他身体不好,可能是经常熬夜学习的原因,导致他患病住进了当时的309医院,正巧在哪里遇到了他的妻子由昆,当年由昆女士刚从武汉军区调遣入该医院实习。

此时两人相遇,对爱情不再渴望的陈景润,内心突然被由昆点亮了,他特别开心能认识由昆,俩人相谈甚欢,很合得来。

有一日,陈景润终于按耐不住的问出了动情男子最经常提问女生的问题:“你家住哪里,有男朋友没有?结婚了吗?”三连问把由昆女士问的毫无防备,甚至有点羞红了脸,然而她很快就恢复过来,回答道:“还没有,都早着呢”。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经此一问,由昆女士开始逐渐关注陈景润,并且从他人口中得知对方的一些事迹,明白陈景润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于是俩人很快就陷入了爱河,走到了一起。

爱情总让人感到甜蜜,自从跟由昆在一起后,陈景润先生的病情也相对好转不少,有一天,由昆好奇的问陈景润:“都说你是知名数学家,很多人都敬重你,你为什么偏偏选择我呢?”

面对爱情的拷问,年过半百的陈景润先生,很难像青年人一样说出海枯石烂的甜言蜜语,他只能真诚的道出一句:“我想清楚了,如果你不同意,我这一辈子就都不结婚了”。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最终陈景润跟由昆结成了夫妇,并且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在谈到自己丈夫的时候,由昆十分平静的表示,可以讲先生的“1+2”钻研成功是用他自己的生命换取的,当先生完成该研究之后,国际数学界为之震惊,而其他国家的优秀数学专家也因此受到大影响,从而针对这个工作认真研究起来。

所以当时世界各国的数学家深受陈景润“1+2”的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始终无人能超越陈景润先生的成就,这期间足可看出该贡献成功的超高难度,岂非一般人可望及。

1973年,陈景润先生因发表“1+2”详细证明,从而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学大家,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有着巨大贡献。

之后,陈景润在数学领域不断探索,依旧没有因获得贡献而放缓自己的研究脚步。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1981年,陈景润因为各方优秀表现,被提升为中国科学院士,其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成员。

1992年,中国《数学学报》聘请陈景润为该报刊的主编。不过晚年时期的陈景润先生身体状况越发不理想,苦熬了几年,最终在1996年3月19号,于北逝世,享年63岁。

求学

谈起陈景润的少年时期,可以从福建三明市的档案馆资料里参见一二。

1945年,2月正值春风吹拂大地,柳树萌芽时分,一脸书生气息的陈景润进入了三元县的初级中学就读,那个年代能够读上中学的学生并不多,仅有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尖子生才能报读,而陈景润的那个班级,总有18名学生,在兢兢业业的读完两年后。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1947年,陈景润把初二的学业刚完成,正准备升初三之际,却因家庭变故,无奈跟从爸爸搬回了福建福州。

不过现在关于陈景润的求学之路,很少有人提起,可能也没有人知道。

翻阅他的生平资料,也就寥寥无几的几句话而已,简单的说了在某个学校读书。

其实中国有很多取得成就的数学家,如华罗庚、陈省身、苏步青等人,都是数学领域杰出的人才。

都说数学被认为是最难学懂的学科,实则不然,若找对学习方法,懂得概念以及公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其实造成“数学难学”的原因,是人们的潜意识,记得读书时,因为人家一句“函数真难”,此后的一端时间内对函数都提不上兴趣,这是在害怕去学习。

也许你认为数学难,但是千万不要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并没有接触过,如果他能得到好的学习方法,对数学产生兴趣,成绩自然会有提升。

要想数学成绩好,就必须要寻找兴趣点,首先得让自己产生兴趣,这样才有学下去的动力。

我之前推荐过一套书,粉丝们也确实受益匪浅。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一套三本,分《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谈》、《数学的图地》。

刘薰宇所著,可能你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肯定知道有个叫杨振宁的,杨振宁就曾表示,读刘薰宇先生的书,就是通俗易懂、极具趣味,有的数学还真不知道可以这样学,这样的书籍就应该传播到每一位学生手中。

这套书的优点在于趣味性,当然这是在知识性与可读性的基础上,作者传递给孩子的是思考问题的思路,还有方法,并不是一味地强调答案,而是让孩子们知道数学题应该怎样去解。

当然这套书的排版和布局,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大字体、还保护视力,图文并茂、直观清晰。

适用于中小学生阅读,更是高等院校教师的参考。

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公布“1+2”证明方法,妻子:用生命换来的

还是那句话,也许你认为的数学难,不一定是孩子的想法,用最少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