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腿菇种植有“诀窍”,“三招”让它出菇快、质量好、产量高

 新用户72971chl 2020-08-22

鸡腿菇,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煎炒烹炸都可行,深受大家喜爱。

鸡腿菇种植有“诀窍”,“三招”让它出菇快、质量好、产量高

鸡腿菇的种植,要想出菇快,质量好、产量高,在选择好菌种、调制好培养料、做好培养料灭菌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好以下三点。

一,蹲菌。

鸡腿菇的种植,要经过菌种准备、培养料制作、装袋灭菌、接种、养菌、菌棒入畦覆土、采摘等多个过程,蹲菌要在养菌后期,入畦前进行。

鸡腿菇菌棒养菌,就是培养菌种在菌棒内萌发、发育、生长,以菌丝体吃透菌棒内培养料,并长满菌棒,视为菌丝发育成熟,可以进行种植下一步骤---入畦。此时,不要急于把菌棒,移出养菌场所,进行入畦操作,而是让它继续在养菌场所内生长7~10天,待菌丝继续一个更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蹲菌。

★蹲菌时,不是简单的把菌棒放置在养菌场所内,消极的等待它继续生长一定的时间,而是要进行如下操作。

【1】控温。

蹲菌开始,就要把养菌场所的空间温度由养菌时保持的25℃左右,用一天时间逐渐调整到8~10℃,最高不能超过12℃左右,最低不能低于8℃,这个温度要一直持续到蹲菌结束。

鸡腿菇种植有“诀窍”,“三招”让它出菇快、质量好、产量高

【2】控湿。

蹲菌期间,空间的相对湿度要控制在50~60%左右。不必担心菌包内培养料水分的蒸发,低温条件下,水分蒸发缓慢,加上持续时间较短,培养料的含水量不会有太大的流失。少许的流失在覆土后培养料可吸收菌畦内和覆土中的水份,很快就得到补充。蹲菌(养菌)场所的光照和氧气供应条件保持与养菌期一致就可,不必有任何变化。

▪低温、低湿的生长条件,可使菌包内的菌丝生长的更为洁白、粗壮,菌丝体更有活力,生命力更强。这也正是进行蹲菌的目的,强壮的菌丝更能抵御因为入畦,即将改变的生长环境带来的不适,更有利于快速的恢复因去除塑料袋、进行覆土带来的惊扰,从而在适宜子实体分化的条件下,快速的形成原基,菌丝体更多的积累了营养,为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鸡腿菇种植有“诀窍”,“三招”让它出菇快、质量好、产量高

二,覆土。

鸡腿菇的生长,是无土不欢。鸡腿菇的菌丝如没有土壤进行覆盖,根本无法形成原基,进行子实体分化。所以,鸡腿菇的种植,必须对其进行覆土,鸡腿菇菌丝体在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和其他微生物菌落的刺激和作用下,鸡腿菇菌丝体就能快速的形成原基,实现子实体分化。因此,覆土对鸡腿菇种植很重要,

覆土对鸡腿菇的生长很重要,覆盖什么样的土,怎样覆土对鸡腿菇的生长,更是重要。

【1】土质要求及处理。

鸡腿菇种植,所用的覆土,不能随意取土,就进行覆盖,它对土质具有一定的要求。

⑴土质。

种植鸡腿菇时所用的覆土,应为略带沙质的腐殖质土。原因是,腐殖质土营养含量高,团粒结构好,疏松性、持水、保水性能俱佳,水分即能保持覆土层的湿润度,一定的沙质,还能使水有限度的渗入菌棒放置层,保持菌棒放置层的湿度。

带有沙质的腐殖质土很难形成,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对腐熟程度完好的腐殖质土,掺入一定量的细沙,土和沙比例为5:1即可。

⑵覆土的处理。

用于种植鸡腿菇的覆土,必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避免覆土带有杂菌和虫卵,进入鸡腿菇种植区域,给鸡腿菇带来危害。

处理方法,在进行覆土前10天左右,把覆土用生石灰和敌百虫粉剂拌好放置,等待使用。

鸡腿菇种植有“诀窍”,“三招”让它出菇快、质量好、产量高

【2】覆土的厚度。

种植鸡腿菇,覆土层的厚度要控制在在2~3厘米。

▪覆土层过薄,保水、持水性能差,加湿水流稍大,就会使水很容易渗透进菌棒放置层,久而久之,菌棒放置层水分积累过多,含水量过大,造成菌棒放置层缺氧,影响菌丝体正常生长。过薄还容易造成覆土层水分蒸发快,含水量低,给加湿带来压力,也不利于菌丝体吃土,不利于菌丝扭结,影响原基形成。

▪覆土层过厚,需要加湿时间长,加湿水量不好控制,渗入菌棒放置层的水分不均匀,时多时少,干湿不均,环境湿度的不稳定,造成菌丝体生长不稳定。过厚也不利于菌丝体吃透覆土层并形成原基,致使菇蕾分化较慢,延缓出菇时间。

【3】耙挠覆土层。

▪对覆土层的耙挠,相当于搔菌,就是用木耙梳挠覆土层表面,耙挠必须掌握好时机,要在菌丝有一半吃透覆土层,但尚未扭结时进行。

▪耙挠时,动作要轻,深度不能超过1厘米。目的是挠断覆土最表层的菌丝,使菌丝受到刺激,让先吃透覆土的菌丝体断裂后,横向伸展,最后菌丝相互交叉,长满覆土层。这样情况下,覆土层菌丝浓密厚实,一旦扭结,形成原基能力强,且扭结时间较为一致,子实体分化时间,大体一致,利于出菇管理。另外在挠平的一个平面上生长,出菇齐整,成熟采摘期较为一致,利于采摘。

鸡腿菇种植有“诀窍”,“三招”让它出菇快、质量好、产量高

三,环境因素调节和控制。

环境因素的调节与控制,就是对空间温度、空间相对湿度、光照、空间氧气含量的调节与控制。

【1】温度的调节和控制。

温度的调节与控制,主要集中在子实体分化期,这个时期的温度变化调节,就是进行温差的调节。利用白天与夜晚温度的高低不同,形成温差,通过温度变化,来刺激鸡腿菇的菌丝体,使其尽快形成原基,实现子实体快速分化,快出菇、出好菇。

温差的刺激在10~26℃之间进行,昼夜温差调整在10~15℃之间。子实体分化实现后,要保持16~18℃之间,这个温度下,子实体形成最多,生长速度不快不慢,菇体表现出柄粗、菌盖肥厚肉多的特点,品质最好。

鸡腿菇种植有“诀窍”,“三招”让它出菇快、质量好、产量高

【2】空间相对湿度的调节。

调节空间相对湿度时,要调节出“干干湿湿”的空间环境,实现一定时间内75~90%之间的湿度变化,即湿度差。通过湿度差别变化,配合温差变化,刺激原基形成,加快子实体分化,完成子实体分化后,保持85%左右的湿度恒定,特别是采摘前的湿度恒定,不要让子实体含水量过大,以利于采摘后的运输和存储。

【3】光照。

保持出菇环境散射光照射状态,光照强度在300~500勒克斯之间,并在这个强度区间内,实行一定时间内的相互变化,利用光照差,来刺激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切记500勒克斯为光照强度的最大值,超过这个极限值,鸡腿菇的菌盖容易生长出鳞片状组织,尽管不影响品质,但影响外观品相,影响商品性。(1瓦=12.56勒克斯)

【4】空间氧气含量。

保持空间通风顺畅良好,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鸡腿菇种植有“诀窍”,“三招”让它出菇快、质量好、产量高

做好蹲菌、覆土及覆土处理,加上环境各因素的到位调节,鸡腿菇就能达到出菇快、产量高、质量好。但并不是要忽略菌种、培养料制作、培养料灭菌等因素,这几方面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是蹲菌、覆土、环境因素管理的基础,鸡腿菇的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是整个种植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整体协调,这三个“诀窍”只是管理表现更为突出。本文所述均对室内畦式鸡腿菇种植所言,室外种植者要斟酌参考。

我是初始农人,每天分享农技。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