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腿菇种植歌诀之一:菌畦里长木耳,想要高产跑断腿

 新用户72971chl 2020-08-22

春夏之交,在辽宁西部山区,正是鸡腿菇生长季。做完手里的活,突然想起好久没有老王的消息了,于是致电。他说这阶段好忙,早就想喊我聚一聚,可脱不开身,让我速去。这老王部队转业,比我进入食用菌种植这个行业还要早,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老把式,这些年经常在一起摸爬滚打的,从他那儿学到了好多知识。

鸡腿菇种植歌诀之一:菌畦里长木耳,想要高产跑断腿

十几里的路一会就到,老王并没在办公室等我, 正在卷棚被的工人说,老王吩咐过,要我去前面的鸡腿菇棚里找他。走进大棚,见老王满后背的白渍,一改平日放入干净利落的形象,正蹲在靠里的菌畦中忙活着,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叨咕着一句话,走近了才听清,就是那句“菌畦里长木耳,想要高产跑断腿”,我也在这时才注意到,宽宽的鸡腿菇菌畦里,真的长出了“木耳”,或多或少,或铺满,或点缀,抬眼往往,每个菌畦可能都没有幸免。

老王说,让我来,就是让我见识一下“木耳”的现场,种植鸡腿菇这么多年,对菌畦长“木耳”,只是从书本上看到,知道和听说过,真正的见识,还是第一次。老王还强调,从目前情况看,他种植的六个大棚的鸡腿菇,怕是全部中招,即使挽救,可能也于事无补,估计要失败。

其实,这所谓的“木耳”,叫胡桃肉状菌,因外部形状和木耳及其相似,所以也叫“假木耳”,是鸡腿菇种植中的一种恶性传染病。但发病不多,所以很是少见,文献记载和详细介绍几乎没有,只有一些简单的叙述。

鸡腿菇种植歌诀之一:菌畦里长木耳,想要高产跑断腿

老王是一周前发现菌畦内有“假木耳”生长的,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在心里觉得这应该是自己听说过的“假木耳”,但并没太在意,直到前天下午菌畦内,越来越多,才引起他的重视。

【1】“假木耳”的初期表现。

发病初期,可见菌畦内某个位置,有微小“假木耳”出现,出现时,不是直接在覆土面出现菌蕾,而是向植物破土一样,从覆土层下部钻出,可见覆土层表面有拱起状,如小苗破土一般。“假木耳”的生长速度并不快,2~3天才初具木耳模样,耳片如刚萌发的枣树叶般大小 。

扒开“假木耳”生长处下面的覆土,可见覆土层中,长满浓密醇厚的白色菌丝,菌丝连成片,不见扭结,呈棉絮状。继续下挖,可见培养料,有浓密白色“假木耳”菌丝下的培养料,颜色发黑,但有极少鸡腿菇菌丝体成现状穿过黑色部分。没有棉絮状“假木耳”菌丝覆盖处的培养料,可见鸡腿菇菌丝,但菌丝稀薄,稀薄的菌丝围绕黑色部分,远看黑色部分就如一个“黑洞”,被稀疏的白色菌丝围绕,大面积打开覆土,就如白色平面上,长满了形状不规则的黑斑。

【2】“假木耳”成熟期表现。

自发现“假木耳”破土而出,到不再长大,也就是成熟时,约1周左右,耳片一直保持如桃树叶般大小,并逐渐又柔软变硬,但不干枯,还有一定的韧性,手摸感觉很脆,但不易掰断,拔下整个耳体,根部不是很粗大,与真木耳根部相比,相似程度几乎不可分辨。

扒开成熟“假木耳”下覆土,仍可见覆土中有其浓厚菌丝存在,覆土下培养料全部变成黑色,鸡腿菇菌丝已全部消退,拿出培养料,整个菌棒已全部变黑,不见一丝鸡腿菇菌丝存在,培养料散发出一股有刺激性气味,近似于漂白粉的味道。

鸡腿菇种植歌诀之一:菌畦里长木耳,想要高产跑断腿

【3】“假木耳”危害。

从现场情况和鸡腿菇生长状况,以及所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分析,我和老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假木耳”的危害达成共识。

鸡腿菇菌棒被“假木耳”这种杂菌侵染后,鸡腿菇菌丝体开始慢慢退化,并逐渐萎缩或消失,也可能是学习时老师所讲述的,是鸡腿菇的菌丝体出现自融,形成黑色液体,致使培养料被染成黑色。没有鸡腿菇菌丝生长的菌棒,鸡腿菇也就再不能在形成子实体,被“假木耳”侵染部分的鸡腿菇种植宣告失败。

“假木耳”侵染鸡腿菇菌棒后,其传染速度并不快,不像有些杂菌那样,一夜之间或很短时间内,就布满整个菌畦,发现后及时处理那还能够保住为被感染的菌棒,这些没被感染的菌棒,能够继续出菇。

“假木耳”菌丝在覆土层中,隐蔽生长,初期形态和鸡腿菇菌丝相似,不好分辨,感染时不易于及时发现,发现后,不容易判断感染区域,扒开所有覆土进行诊断甄别,比较难,截至目前没有特效药剂,能抑制或消灭“假木耳”这种杂菌,一旦发现,只能费工费力,一点点淘汰感染菌棒,远离种植区焚烧。所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预防。

鸡腿菇种植歌诀之一:菌畦里长木耳,想要高产跑断腿

【4】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要做好预防,必须找出发病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⑴发病原因。

根据老王回忆整个种植过程,应该是菌种或覆土出现了问题。

这次鸡腿菇种植,老王自制菌种,母种取自于去年种植的鸡腿菇菇体。去年的鸡腿菇种植在距离这里30公里以外的大棚里,据后来询问种植户得知,那里好多的确有过“假木耳”出现,但发生的范围很小,当时不知道是什么物种,因处于出菇的末期,根本没在意,这些年再没发生过类似现象,也没放在心上。所以菌种带菌感染存在可能。

这次用的覆土取自距大棚不远的耕地里,因为那里正在建农业设施,所以把土堆积起来,覆土内既有地表土,也有深层土。地表土裸露在外部,容易带有各种杂菌。尽管覆土进行了拌和生石灰的杀菌处理,但老王觉得有疏忽,拌和生石灰时可能不均匀。

之所以不可能是棚内原来存在杂菌或接种时菌棒染菌,原因是棚内灭菌是老王亲自处理,通过查看种植日志,不存在漏洞,况且菌畦挖完,地表土已经全部清出棚内之后,老王又进行了一次针对菌畦的灭菌杀虫处理。接种时,老王亲自在场,严格执行了接种操作规程,接种时及参加人员和使用的工具都进行了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⑵预防措施。

“假木耳”的预防,要从菌种入手,不论是自制还是购买,一定把好菌种关,尽量使用新型抗性强的菌种,从源头拒绝杂菌的进入。

做好培养料灭菌,严格执行灭菌操作规程,达到灭菌温度和时长标准,即常压灭菌温度100℃,在此温度状态下保持12小时以上,保证灭菌效果。

做好接种操作,严格执行接种操作规程。做好接种室消毒灭菌,做好操作人员着装,使用的接种工具的灭菌消毒。

选好土质,做好覆土的消毒灭菌处理。覆土一定要使用表层20厘米以下的新土,一定要均匀足量的拌合好生石灰,真正的杀灭杂菌。

鸡腿菇种植歌诀之一:菌畦里长木耳,想要高产跑断腿

老王的鸡腿菇种植,今年遭受“假木耳”的侵害很严重,一共六个大棚,几乎全部中招。今年的产量他自己有个预测,产量不会太高,如果能够收回投入就算不错。所以,杂菌感染问题,永远是食用菌种植的第一个问题,不管是多年的从事者,还是新手,都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否则,一时的疏忽或不谨慎,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就是满盘皆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个人经验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 。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