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式分析基础第1课:音乐主题发展常用手法

 鹦鹉咖 2020-08-22

音乐舞台的梦想 从这里起航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分享鹦鹉咖


前言

曲式并非一门独立的音乐学科,它是融合了音乐史、音乐美学、作曲技法及不同地区的人文特征等诸多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对音乐作品“形式”上的局部认识。因此我们在了解学习有关曲式的内容时,不能仅限于对乐谱谱面的剖析,而是要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而对于学习音乐创作的人群来说要提醒的是曲式与音乐内容的关系是互补互进的,曲式虽然可以让作品更有表达力,但终究是音乐内容决定着曲式结构,总是先有受欢迎的音乐,后才诞生相应的曲式,我们不能为了填充某些曲式而去作曲,或是受已成熟的曲式制约,创作时而不敢有大胆的创新。

曲式是"结构"概念。我们把它分成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指音乐在空间上的结构,我们称之为"织体",另一个是在时间上的结构,专业名词是"曲式"(form of music)。为什么说曲式是"时间上的结构"呢?一部音乐作品,无论是长篇巨制,如交响曲、歌剧,还是短小的歌曲,都要在时间的延续中一点一点地铺展,这种在时间上的延续,正是音乐艺术的一大特点,所以音乐被称为"时间的艺术"。而音乐在时间上的延续,无论长短,两三分钟或两三小时,都必须有一个结构框架,有个章法,而不能是混沌一片。这种结构框架或者章法,就称之为"曲式"。它不是预设的理论,而是在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维范式。

在掌握了乐理、和声学及复调相关的理论后,我们就要开始去了解传统的音乐织体形式,并依次为参照,开始真正的进行完整的作品的创作。鹦鹉咖的曲式分析基础,以著名音乐教育家吴祖强先生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为蓝本,为大家进行基础的曲式讲解。

由于曲式内容众多,考虑到制作成本及效率,基础课程中为大家讲解至复三部曲为止,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的现代音乐创作使用,而回旋变奏等曲式虽然属于常用的经典曲式,但实际用于原创创作的机会较少,所以就在将来的进阶课程中再向大家分享。

最后,曲式教学只是向大家展示了经典的作曲思维模版,并不代表仅仅只有这些,除了学习好这些曲式,扎实基本功以外,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能够突破传统,敢于创造,这样才能发挥音乐的最大魅力!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第24课:结束总结

历史回顾:

1、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第23课:写作实践之旋律对位

2、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第22课:写作实践之节奏对位

3、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第21课:对位实践之审谱

4、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第20课:声部结束的处理

5、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第19课:声部开始的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