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被逆境“压弯”腰的农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度过艰苦岁月

 昵称ht8hZRkp 2020-08-22

前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中人物均为真实姓名,讲述的是:鸿鑫猕猴桃专业种植合作社李桥成与何娣夫妻俩,他们在人生路上经历了什么样的苦难,又是如何从逆境中走向成功的。

由于篇幅有限,无法一次把他们的故事讲完。因此,细妹将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分享他们开始种植罗汉果到猕猴桃乃至种植黑老虎的真实故事。本文为第一篇,之后细妹将以鸿鑫猕猴桃专业种植合作社的种植经验为主体,陆续向大家介绍。

鸿鑫猕猴桃专业种植合作社,地处摆脚村,坐落在临桂县与龙胜县交界的隶属花坪林区广福顶的山脚下。早年,这里是山里人外出赶集、买卖之人的必经之地。过往之人多在此歇脚,故该村因此而被称之为摆脚村

一个被逆境“压弯”腰的农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度过艰苦岁月

逆境,几乎压弯了他的脊梁

他,出生于1960年,祖祖辈辈都是摆脚村出了名的本分人。爷爷解放前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至今杳无音讯,是奶奶独自一人将父亲抚养长大。因此,奶奶无力送父亲上学,到了该婚娶年龄,奶奶托媒人给父亲订了一门亲事,之后便有了本文中的主角,鸿鑫猕猴桃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李桥成。

一个被逆境“压弯”腰的农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度过艰苦岁月

李桥成夫妻俩从2000年开始种植罗汉果

一、因为家里穷而承担不起弟弟的医药费,由此,弟弟成了智障儿

李桥成是家中长子,父母先后生下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再生下一个妹妹,总共兄弟姐妹五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父母拉扯着五个孩子,加上奶奶已经年迈,哪怕就是勒紧裤带也还是日子过的紧巴巴。

李桥成的弟弟4岁那年,因肚里长了大量的蛔虫而引发了高烧多天不退,不得不送往医院。在医院,医师给弟弟连续动了二次大手术之后,家里已经无力承担医药费用,老实巴交的父亲四处借钱,但最终也没把医药费凑够,无奈之下,李桥成的父母没经医院批准就含泪偷偷把弟弟带出了医院。那段时间,4岁的弟弟瘦的只有了10几斤,虽然捡回了弟弟一条命,弟弟却成了智障儿;也成了李桥成继父亲之后要用一生来照顾的人。

一个被逆境“压弯”腰的农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度过艰苦岁月

只能做些简单农活的弟弟,至今单身

二、都说屋漏偏遇连夜雨,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假

改革春风吹来后,村里的人们各显其能,有的买车跑运输;家里条件好的则在自己家门口开起了小卖部,还有的外出做生意,不少人的家庭收益是一年比一年好起来。

李桥成睡不着了,他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我该如何改变现状?可看看家里的情况又能怎样呢?奶奶已经80多岁,除了吃饭不用喂以外,其他的日常生活起居基本要人照顾;父母已经年近60,因常年劳累,导致身体虚弱只能干一些扫地洗碗的家务活;而弟弟连插秧这些最基础的农活都不会干,更别说算数、社交之类更难一些的生活方面事情了。

地处大山脚下的摆脚村,人均水田面积还不到6分田,每年的稻谷也只够一家人的口粮。难道真的要继续穷下去吗?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伙伴来邀李桥成一起外出打工,偏偏他的父亲这个时候突发脑中风而生活不能自理。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从不叫苦,现在连说一句话都会口水直流,本就瘦小的母亲此时显得格外无助。

看着这一切,李桥成心里矛盾极了,是外出打工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还是在家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呢?苦苦思索之后,李桥成终究还是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想。一个半瘫的父亲、一个连钱都不会认的弟弟,还有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怎能把这副重担推给妻子独自承担而自己外出打工呢?先熬着吧,苦日子总会熬到头的!

一个被逆境“压弯”腰的农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度过艰苦岁月

岳母的一次建议给李桥成的囧境带来了阳光;也给他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一、岳母建议李桥成与自己联手承包一片已经有一年了的罗汉果

90年代末21世纪初,龙胜县、临桂县、永福县,原本集体种植罗汉果的村镇的许多山村,又开始恢复了种植罗汉果。李桥成的岳母得知宛田乡小河村有一户人家,在将军滩的一片罗汉果刚种下去一年,第二年因其家里有事要将罗汉果连苗带棚一起转让,而种罗汉果的土地按当时的行情收租金。

那时候的罗汉果是多年生茎块种植的,种下去的第三年才开始挂果,这样一合计,将这片罗汉果买过来的第二年才能挂果。但是有一点好处,地处将军滩的罗汉果地是同在宛田乡,离家不是特别远,如果承包的话,是还能时不时回来照顾得到家里的农忙的。

一个被逆境“压弯”腰的农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度过艰苦岁月

二、妻子何娣干脆的回答:我与母亲去山上

岳母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尝试,问李桥成意下如何?李桥成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口,那是6000块的本钱哪,自己去哪弄那么多钱?而内心深处却非常渴望有翻身的机会。岳母看出了他的想法,她说:“如果真的想要的话,我暂时出本钱,让何娣跟我上山一起打理,女婿你在家照顾家中老小与农活,等赚到钱了再扣除本钱。但是,在未赚到钱之前你可能比以前要更辛苦,女人不在家,你上要照顾父母、下要管弟弟与两个孩子,这种艰难我能体会得到。”

“妈,我已经苦了半辈子了,我不在乎再苦两年,我只怕,再不努力,我的儿女将会像我一样这么苦下去。可我一个农民,家庭条件又只是这样,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一定要去尝试。只是苦了您的女儿,她跟着我这么多年,默默的操劳却从未叫过一声苦。”

“只要你们都没意见,我与母亲去山上管罗汉果,这个苦我能吃!”李桥成妻子何娣干脆的回答。

一个被逆境“压弯”腰的农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度过艰苦岁月

千恩万谢之后李桥成给妻子打点行装,从此开启了两个家的模式,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5年

一、滴水之恩,没齿不忘

何娣把孩子交给了婆婆与丈夫桥成照顾,自己随着母亲一起来到了山里。山里交通不便,父亲为她们搭好一个简易的棚子,母女二人便住在了山里。

为了节约成本,母女俩给罗汉果施肥基本不用化肥,培土追肥时用的农家肥由何娣从家里面拿,因为家里养的有两头水牛。她叫桥成在家首先用编织袋将粪装好;再请车运到山脚下;母女俩再用肩挑到大山里,后来实在挑不动了,才请人用马给托运上山。

家里种稻谷农忙双抢时,何娣回来突击帮忙10来天;等罗汉果培土追肥、授粉时,李桥成再去山上帮几天,但是因为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要照顾,每次去最多只能帮上三两天就要回家。为了方便两头照顾,李桥成一咬牙买了一辆摩托车,这样方便了许多,夫妻俩也可两头兼顾。

到山上的第一年,也就是罗汉果种下去的第二年,当时罗汉果是没有收益的。母女俩第一年唯一的收获是在山上养了一头肥猪,山里人的过年习惯是必须要有过年猪。农历二十三那天,岳父母叫上李桥成来到山里,一家一半把猪肉分了。桥成满含感激,在心里发誓:“何娣,我桥成此生一定要干出个人样来,否则,何以报答你与岳父母的恩情。”

一个被逆境“压弯”腰的农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度过艰苦岁月

二、努力过后,终喜迎收获,李桥成从此打开了以种植致富的新思路

经过了两年的努力,第二年的冬天终于有罗汉果卖了,又恰逢那年的罗汉果价格特别贵,大果卖到了2.5元一个、特果3元一个。母女俩一算,除去成本,每人分得30000块,母女俩一下子觉得,在山里这辛苦的两年都不算什么事。

这样的好势头连续了二年,他们不仅收回了成本,终于还有了积蓄。李桥成看到满是欣慰的妻子,心里除了感激之外,也开始默默酝酿起了新思路:我要把罗汉果种植技术带出山外。

村里还有不少像自己一样,既不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致富门路的家庭。他们也是每年守着那几分水田,只能保障吃粮食不用买,经济收入只能靠打点零工。我要把罗汉果种植技术带出山外,让村里面的人们跟着我学种罗汉果,让大家在自己家门口就能靠种植而致富。#技能改变生活#

一个被逆境“压弯”腰的农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度过艰苦岁月

结语:李桥成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夫妻俩在经历了将近5年的两头顾的日子后,结束了山上种植罗汉果的生涯,回来带头在村里种起了罗汉果,后来还种起了红心猕猴桃。这都是后话,因篇幅有限,下一篇文章再与大家介绍李桥成夫妻俩的致富经“罗汉果与猕猴桃能套种?且听老果农怎么说”。#2020金稻穗计划#

感谢您的阅读,下一章节将与大家分享李桥成的“种植致富系列文章之二”罗汉果授粉正当时,3种授粉方式选哪种?老农说授粉工具更关键

原创声明:本系列文章为真实人物故事,拒绝抄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