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树树型不重要,经济效益才是王道!

 农业技术团队 2020-08-22

我国桃树种植范围广大,各地地形、气候条件差别不小,因此栽植密度从每亩22株(株行距5×6米)至每亩333株(株行距1×2米)都有。在桃树的整形修剪上,树形也是五花八门,除传统的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两主枝自然开心形、小冠多主枝杯状形、主干形外,还有一边倒、V字形等新奇的树形。各类树形树冠有高有低、树姿有直立有开张,可谓千姿百态。究竟哪种树形好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靠所谓的新树形哗众取宠,沽名钓誉,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的是个人的经济目的。也有的人是自己习惯了某种树形,就对其他树形持否定态度。作为果农应该明白,咱种植果树图的是产量、是效益,树形无关紧要,只要能结好果的树形都是好树形,没必要在“哪个树形好,哪个树形差”的问题上纠结。

其实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有利就有弊,绝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树形。在管理上,只有认清每种树形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啥树形都是可以的。

为帮助广大果农认清常见桃树树形的优缺点,本报专门刊发一组文章进行剖析,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稀植大冠型

稀植大冠型可分为高冠整形和低冠整形两类:桃树树型不重要,经济效益才是王道!

高冠:一般为平原或缓坡丘陵桃区,年降雨量相对较少。

栽培模式:定植株行距4~5×5~6米。为较传统的稀植大冠模式,主枝3~4个,主枝上再着生侧枝,侧枝上再着生结果枝组或着生结果枝,树冠成形一般需要3~4年,4~5年进入盛果期。主枝开张角度多30~40度,树体高度3~4米以上。

优点:生产出的果实果个大,品质好,盛果期产量在2000公斤以上。

缺点:整形修剪较复杂,进入盛果期相对较晚。

低冠:平原或缓坡丘陵桃区均有分布。

栽培模式:采用5×5米或4×5米株行距定植,多采用三主枝自然开心形,干高50厘米以下,主枝开张角度50~60度,甚至更大,树体高度1.8米左右,修剪上采用短枝或长枝修剪,每棵树约160个果枝,亩产1000~1500公斤。

优点:树冠低,修剪、采果方便。

缺点:结果表面化,限制了产量的提高,且背上易萌发徒长枝,夏季修剪量大。

V字型(中密)

V字形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与行向垂直的2个主枝,没有中心干,沿行看群体结构呈“V”字形,是否培养侧枝依株距不同而有所差别。目前新发展的桃园有所应用,株距多为1.5~3米,行距为4~5米,树体高度多在3米以上。桃树树型不重要,经济效益才是王道!

栽培模式:定植株行距为2×4米,主枝多为2个,与行向垂直,主干50厘米左右,主枝与主干夹角30~40度,树体高度2.5~3米,行间有少量空隙,主枝上着生小型结果枝组或直接着生结果枝,多采用长枝修剪,结果枝量200枝/株左右,亩产4000公斤左右。

优点:树冠上下均能结果,果实在树冠内分布较均匀,中下部透光较好,中下部果实也着色良好。地面由于为起垄栽培,多采用自然生草。一般2~3年开始结果,3~4年丰产,进入盛果期需4~5年。

缺点:为充分利用光照,南北行向最佳,东西行向光照不良。斜生枝、侧生枝旺长,控制难度大。

主干形(高密)

主干形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中央领导干,结果枝或小型结果枝组直接着生在主干上。株距多为1~1.5米,行距1.8~2.5米,多为2米。 桃树树型不重要,经济效益才是王道!

栽培模式:株行距1.0×1.8米,树势中等,南北行,树体高度2.5米,株产商品果15~18公斤。冬季修剪留长果枝35个左右,中果枝25左右,短果枝25左右;留果量长果枝2个,中短果枝1个,6月、8月各夏剪1次。行间耕作采用小型旋耕机。定植第2年树体高度达到1.5米,产量1500公斤左右,第3年3500~4000公斤,盛果期亩产5000~6000公斤。

优点:这种模式由于管理相对简单,投产快,产量高,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新建桃园采用较多。

缺点:后期的树势控制上,要防止上大下小及徒长枝的生长

关心三农,关注齐鲁苗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