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素笛轩 2020-08-22

本期所选一首魏末古风、一首唐七律、一首南宋词,以及一则文言文节选和一则词话。

愿您将素笛轩推荐给更多朋友,与『日有所长』一同进步。

周一 古体诗

酒会诗

魏·嵇康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注:

1.嵇康(223-263),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十大古琴曲之一。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诗今存五十余首,以四言诗为多,占一半以上。散文《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是千秋相传的名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已散失,仅存10卷本;明人刻有《嵇中散集》。

周二 近体诗

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2.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3.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4.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

5.颜状:容貌。

6.拳毛:攀曲的马毛。

7.雕:猛禽。眄(miàn):斜视,一作“盼”。

8.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9.扶病:带病。

周三 词

贺新郎 秋晓

南宋·蒋捷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注:

1.蒋捷(约1245-1305),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一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2.渺渺(miǎo):微远的样子。

3.啼鸦:乌鸦啼叫。

4.了(liǎo):停止。

5.亘(gèn):绵亘,辽阔。

6.鱼天:指水面。

7.峭屿(qiào yǔ):陡峭的岛屿。

8.五湖:太湖的别名。

9.窥(kuī)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来判断

10.天色的迟早。因为近清晨时星渐稀少。

11.青花:即牵牛花。

12.愁痕:愁容。

13.翻催:反而催逼。

14.鬓(bìn)鬓:面额两旁的黑发。

15.金粉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16.参(cēn)差(cī):高低不齐。

17.白雁:一种鸟,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时南飞。

18.天杪(miǎo):最高处,天边。

19.敛:消失。

20.楚山:指太湖一带的山。

21.杳(yǎo):隐没不见。

周四 文言文选段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会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於子哙。(沈同,齐大臣。自以私情问,非王命也,故曰私。子哙,燕王也。子之,燕相也。孟子曰可者,以子哙不以天子之命而擅以国与子之,子之亦不受天子之命而私受国於子哙,故曰其罪可伐。)有仕於此,而子悦之,不告於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於子,则可乎?何以异於是!”(子谓沈同也。孟子设此,以譬燕王之罪。)齐人伐燕。(沈同以孟子言可,因归劝其王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有人问孟子劝齐王伐燕,有之?)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孟子曰:我未劝王也,同问可伐乎?吾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彼如将问我曰:谁可以伐之?我将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天吏,天所使,谓王者得天意者。彼不复问孰可,便自往伐之矣。)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今有杀人者,问此人可杀否?将应之曰:可,为士官主狱则可以杀之矣。言燕虽有罪,犹当王者诛之耳。譬如杀人者虽当死,士师乃得杀之耳。今齐国之政犹燕政也,不能相逾,又非天吏也,我何为劝齐国伐燕国乎?)(选自《孟子》卷四下·公孙丑章句下)

注:

1.《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周五 诗话

方回词极沉郁

方回词极沉郁,而笔势却又飞舞,变化无端,不可方物,吾乌乎测其所至。方回踏莎行[荷花]云:“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下云:“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此词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醉,何以泪堕。浣溪沙云:“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而今。只无人与共登临。”只用数虚字盘旋唱叹,而情事毕现,神乎技矣。世第赏其梅子黄时雨一章,犹是耳食之见。(选自《白雨斋词话》)

注:

1.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又字伯与,原名世琨,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属常州词派后学,其论词上承张惠言余绪,在写于光绪十七年(1891)的《白雨斋词话自序》中,明言自己的创作宗旨是有感于倚声之诗词的六种过失,批评清初自朱彝尊以来“务取秾丽,矜言该博。大雅日非,繁声竞作,性情散失,莫可究极”的现实而发,要“本诸风骚,正其情性,温厚以为体,沈郁以为用,引以千端,衷诸一是”。陈廷焯性情磊落,“与人交,表里洞然。无骩骳之习”。光绪十八年秋卒。

2.《白雨斋词话》共八卷,六百九十余则,是近代词话中篇幅较大的一部重要著作。清光绪十七年陈廷焯撰成《白雨斋词话》,生前五易其稿,后由其父陈铁峰审定,删成八卷,光绪二十年由其门人许正诗、王雷夏等刊行。本书作者自称撰述的宗旨是“本诸风骚,正其情性,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引以千端,衷诸壹是。非好与古人为难,独成一家言,亦有所大不得已于中,为斯诣绵延一线”(《词话自序》),是有意识的针对词坛风尚提出和阐述自成体系的论词主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