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份证君臣史 | 从万岁爷说起(上)

 素笛轩 2020-08-22

《周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华夏民族发祥的重要源头河洛地区,相传曾有龙马、神龟背负图书现于世间,书中记载着远古的文明密码。怀着对文明的向往与对先人的崇仰,素笛轩『河图洛书』栏目将与大家一同玩味掌故、体验历史。我们会将探索历史时偶得的点滴乐趣书写成生动诙谐的文字,与同好们漫谈古代典章制度和朝野趣闻,期待你时来一叙。

『河图洛书』首次和大家见面,我们一起来聊聊那些你一定有“印”象的身份证君臣史

古画上的帝王收藏章

近年来,在博物馆火起来的口号之下,全民走进博物馆。看古画的热潮持续不退,故宫馆藏重磅级书画再度成为亿万人瞩目的焦点。《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之前经常挤得水泄不通,但比人头更密集的,则是在不少古画的画面空白处争奇斗艳的簇簇鲜红朱砂印。尤其是长寿皇帝乾隆那些分外妖娆的“牛皮癣”(网友对乾隆及以后皇帝乱盖书画印的谑称),分分秒秒提醒着参观者——这些艺术品是朕的宝贝,朕看过不止一遍,朕是古今第一艺术家皇帝!

章成每被秋娘吐

后有乾隆:“小娘子回头来,朕一片闲情,爱煞你哩!”

前有嘉庆:“秋娘端的是色艺双绝,近前来,容朕御览!”

杜秋娘:“死一边去,看见你们两个就烦!”

我们首先应该感谢乾隆爷为中国古书画的搜集整理,作出了前无古人的卓越贡献,但同时必须冒着大不敬之罪,对这种在古画上疯狂打call的奇葩行为,表示强烈谴责。究竟有多少古代艺术品惨遭毒手,没有精确的统计资料,乾隆皇帝各类私人印章,包括清宫保存和国内外有过拍卖记录的,总共不下一千八百枚!一类叫做闲章,通常刻上皇帝的原创诗文,还有经典箴言,仅“自彊不息”四字就用不同材质刻了45方之多;还有一类称为名章,分为地名章、人名章,以及盖在古董和书画上的各类收藏章,最常见的比如“古希天子”石渠宝笈”等等。

御玺才是玺

无论是闲章还是名章,都仅仅代表了闲暇时的风流天子,并非庙堂之上的一国之君,与见证重大历史事件的“御玺”或者宝玺”不可同日而语。通过法律制度确立玺印制度可上溯至西周,但当时在名称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体现君王的尊贵和严肃,将原先人人可用的玺(壐)”字列为皇帝印章专用字。同时,他还第一次提出了“六玺”的概念,每个玺是四字冠名,前两字或是皇帝,或是天子,后两字分别是行玺、之玺、信玺,这样总共为六枚。

采用蛟龙纽的大清嗣天子宝,二十五宝之一。

在之后大约八百年时间内,六玺制度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只不过到了唐代以后变成了八玺,宋代又增加了三印,明朝嘉靖年间(16世纪上半叶)扩充到24枚。机构完善和国务趋繁决定了御玺数量的逐代递增,清代康熙年间达到了39枚(其印文可在清宫旧藏《康熙宝薮》中查到),乾隆某日整理宫内所藏御玺,觉得数量过多,于是下诏精简为25枚,统称为二十五宝。这一数字有两重含义,一是为了凑足阴数叠加的吉利,二是为了比肩周代享国二十五朝。这些御玺同一时期由皇帝分不同场合使用,其尺寸、形制和质地并不统一,除了金印和玉印,还首次出现了檀木材质。

曾保存于沈阳故宫的奉天之宝,属于十枚命宝之一,牙牌是该系列特征。

用于“谨封识”的墨玉印“广运之宝”边长接近20公分,是其中最大的一枚,即便是最为袖珍的“皇帝尊亲之宝”也有6.8厘米见方,超过普通印章数倍。乾隆最喜欢的还是檀香木材质的“皇帝之宝”,登基、大婚、册封皇后、颁布金榜都用它,甚至被人怀疑僭越了其他御玺的职权。上文说到的39枚印中剩下的那些,挑出10枚印文重复或者已经废止不用的,送往盛京(沈阳)故宫凤凰楼放入匣内保存(鐍而藏之),称之为“命宝”外观上二十五宝和命宝大致类似,但前者印文满汉两种字体,后者仅有满文,但印纽上栓了一块牙牌。

这些私印和御玺,尽管难得一见,但毕竟深藏清宫,或偶尔出现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但有一颗今天早已无人见识的御玺,多少年来只活在人们的口耳之间,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栏目策划:彦稠;图文编辑:疏桐

河图洛书 · 1908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