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不走心,是你不动脑 | “神医”的悲剧之死

 素笛轩 2020-08-22

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初年,湖北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位神乎其神的江湖医生,名叫朱方旦。据说他看病不用亲临病榻,只需坐在自己家中发功,疗效立竿见影。湖广总督以妖言惑众的名义将他押送京城,他却算准自己可以化险为夷,结果正赶上大赦天下,他不但无罪释放,还获得皇帝接见,获准留居京城。之后他再次施展“远程医疗”神技,用意念让遭遇难产的亲王妃顺利分娩,一时间名声大噪。

且去著书

但物极必反,达官贵人的追捧很快超出了理智界限,甚至参与平定吴三桂叛乱的前方大将,在遭遇战场挫折后,也找朱方旦问卜军机。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康熙发布谕旨:“军机大事,万不可听其蛊惑”,失去皇帝信任的朱方旦于是云游四方,以收徒讲学为生,不久还著书立说,先后写成了《中补说》《中质秘书》两本医书,刊印后广为散发。在书中朱氏提出,人的意念、记忆都储存在大脑之中,并从脑中释放出来。正是这一言论,给曾经与康熙相谈甚欢的朱方旦带来了杀身之祸。

 游方郎中行走江湖,积累了一定知名度后,往往会被怀疑为骗子。

合乎经典

其实这一理念并非朱方旦首创,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脑为髓之海”,髓海正气虚弱,就会出现头晕、耳鸣、腿酸、目眩、嗜睡等症状。《本草纲目》说的更加直接“人之头如盖,穹隆像天,泥丸之官,神灵所集”,并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的基本观念。什么是泥丸?按道教理论,人脑中有存思之神,与北斗星宿对应,称之为泥丸君,也叫天蓬大将”(是不是想到二师兄了?)。问题是,李时珍写的是纯粹的药书,头脑这方面只占很少内容,相当长时间也只在医界流传,不致引来太大麻烦。

道家认为我们的头脑中都有一个思维主官——泥丸神哦。

冒大不韪

但朱书直接向经典理论开炮:“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所谓中道,也就是意识,而山根就是思维中枢——意识存在于两眉之间的大脑。此言一出,引来全国上下一片惊呼,大小官吏和名流大儒纷纷口诛笔伐,称其“阳托修炼之名,阴挟欺世之术”,京城中以翰林院编修王鸿绪为首的满汉大臣上书要求严办。康熙很快下旨,将朱方旦连同三名弟子斩首,著作尽行销毁,敢有私藏者严惩不贷,斗胆为朱求情的顺承郡王勒尔锦也遭革职。

康熙皇帝博览群书,雄猜好杀,对于任何思想界的异动都绝不容忍。

作为清廷驭民要术的宋明理学,在当时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而且中国人的传统认识中,不管是横下来,还是提吊胆,脑子与此无关,思维出自胸口跳动的方寸之丹是绝对真理。上层人物即便读过《内经》也只关心房中术之类的享乐之道,从没想到过,医学实践甚至宗教假设,与主流哲学之间,竟然存在如此之大的分歧。哲学理论扎根于对物质世界不断更新的细化认知之上,无法取代具体的学科研究,但在专制王权之下,新生事物对于信仰高塔的任何挑战,都可能让先驱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顺承郡王因曾求医于朱方旦,故而对其笃信不疑。

冤启后智

作为民间郎中,朱方旦的确曾经招摇撞骗,写书错字连篇,但至少心、脑职能这一问题上,他动了一番脑子,也正因为如此,脑袋真的被搬动了。但真理的车轮毕竟无从阻挡,百余年后的道光年间,名医王清任在去世前一年,出版了《医林改错》一书,开篇就分析了心脏结构,否定其具备“生灵机,贮记性”功能,并说“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王清任总算没有被掘墓鞭尸,著作也得以流传至今,与此同时,全世界范围对于大脑机能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大脑是唯一思维器官的认识终于影响到了哲学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

和布鲁诺、达斯克里这样,在毕剥作响的火刑柱旁灵魂升华的科学巨擘相比,朱方旦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谁又能说他的死,不是中国思想史上一堵别样惨烈的丰碑呢?

本期策划:彦稠;图文编辑:疏桐

知我者 · 1908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