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生民立命

 素笛轩 2020-08-22

前几周我们论述了孔子的君子之道和为学之道。这周,我们一起来看看孔子的为政之道!

孔子的为政之道主要体现在他的以礼治国以德治国这两个方面。

以礼治国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王室衰微。面对这种情况孔子感到非常气愤,他提出要“以礼治国”。他认为只有礼治才能使社会恢复正常的状态。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

礼治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在不同的时代,根据不同的国情,对礼制进行适当的修改,就是在弘扬为政之道。

以礼治国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正名”。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选自《论语·子路》)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特别注重礼治制度中的等级名分,礼治制度的产生也是为了维护这一等级名分。

不仅如此,严格的君臣关系也是以礼治国的重要方面。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选自《论语·八佾》)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君主处于最高的统治地位,“忠”便是大臣最大的“礼”,任何不忠的行为都是不符合礼的。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要求人们遵守自己的本分,不做僭越违礼的行为。

为政以德

孔子还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选自《论语·为政》)统治者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里强调了“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用道德教化感化百姓,而不是用严法来约束百姓。

孔子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选自《论语·为政》)以礼和道治国,百姓才能真正明白道理,知道这件事为什么该做,为什么不该做。而以严刑峻法治国,百姓只是不敢做,并没有从心底明白为什么不能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孔子的德治还包含着民本思想。关于民本思想,孔子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选自《论语·尧曰》)这里强调君主要关心民间疾苦,要懂得“节用而爱人”。孔子论政还讲究“信”。在孔子看来,“信”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非常重要。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足信之矣。”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颜渊》)

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食、兵、信这三个基本条件。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一个国家如果不讲信用,它的发展必然不会长久。

以上就是孔子为政思想的重要内容,《论语》中还有很多处涉及孔子的为政思想,小编就不一一叙述啦,感兴趣的宝宝可以私下了解哦!

孔子的为政、为学思想都已经和大家分享过了!不知道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哦!

栏目策划:清圆;图文编辑:疏桐

图片来源:网络

知行合一 · 1911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