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饭局饭局,吃饭被人做了局。

 素笛轩 2020-08-22


几个月来相信大家朋友间的聚餐比往年少了许多,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宅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其实是一种纯粹的幸福,古人云“宴无好宴”虽然有失偏颇,却也是从一桩桩惨痛教训中累积而成的至理名言。

本期河图洛书我们就一起看看古人的饭局。



违反中央规定



前阵子热播的《清平乐》中有一个故事:集贤院校理苏舜钦按照惯例,卖了积压作废的公文纸,再和同僚凑份子包了矾楼的场子聚餐庆祝。没想到遭人告发,最终参与宴会的人中,苏舜钦被削职为民,其余梅尧臣等人也都遭降职或贬官责罚。

办公用品倒卖所得公款拿来吃吃喝喝,在北宋官场环境下不算什么大事,但如果细论起来确实属于陋规。加上那么多气味相投,具有精英意识的士大夫聚在一起趴体狂欢,难免喝高了信口放言,自嘲风格的还好,一不小心满肚子牢骚没兜住,洒了一地可就不好收拾了。尤其是王益柔那两句诗真真是要命:“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超出了一般文士的酒后狂言,简直有找死之嫌。



文人凑在一起吃饭,酒过三巡就管不住嘴,往往惹来杀身之祸。



之所以王拱辰抓住宴会这事不放,倒并不是和苏舜钦本人不对付,更多得是冲着他的岳父杜衍,这两人政见不和时有冲突早已不是秘密。其实作为御史中丞,王的主要职责就是弹劾弹劾再弹劾,只不过有些言官能够分清工作分歧与私人恩怨,但王拱辰显然不属于这样的磊落君子。当然整件事的关键人物还是李定,他之所以要“积极揭发”,主要是因为先前他曾提出凑个分子赴宴,却被高傲的苏学士拒绝了!

可见古人说“勿得罪小人”真是一点不错,但小人收到邀请,就一定会老实本分,感激涕零了?当然不是。



吃了人的嘴不软



长寿元年五月,女皇武则天下令全国禁止屠宰牲畜和捕捞鱼虾,禁令颁布后朝廷狠抓落实,派出御史四处巡察监督。此时左拾遗张德家中添了男丁,张德内心狂喜,就在孩子满三朝时,偷偷杀了只羊,请来亲朋好友到家里小聚。这帮好友中有个叫杜肃的,当时担任的是补阙的官职,和张德一样都算是监察系统的同事。本来小范围聚餐,吃完各回各家什么事都不会有,但杜肃在吃饱喝足之后,趁人不备在袖子里藏了块肉饼。回家之后他连夜写了一份奏疏,附上肉饼作为证据,向武则天控告张德违反禁令。



爱卿记住:不要把猫三狗四都请到家里吃饭!



次日上朝武则天将张德叫来问话:“听说爱卿新得贵子,真是可喜可贺!”张德赶紧跪谢。武则天问道:“还吃肉了吧,肉哪儿来的?”张德心里一惊,知道瞒不过,赶紧伏地认罪。武则天笑着说:“朕下旨禁屠时说的明白,红白喜事可以例外(吉凶不预),你也不算违规。不过以后你再要请客,也该擦亮眼睛,别什么人都拉到家里来!”说完女皇帝拿出杜肃的告密信给张德看。满朝文武此时便都把目光投向杜肃,恨不得朝他脸上吐口水。

告密者往往都是阴阳脸,人前人后各有一套。如果真是严格执行中央规定,觉得张德违规,就该拒绝赴宴,或发现肉食当场离席。可这位杜大人吃得眉飞色舞,临了还不忘背后放枪,想通过检举揭发来向上司邀功。若不是武则天当场揭露了他的虚伪无耻,估计将来有这样的饭局,他还会继续蹭,继续玩他的“卧底”。



父子反目



引狼入室被人暗算的事件,其实概率不高,受邀赴宴才是真正的高危举动,古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鸿门宴,比如襄阳会,分别让两个刘皇帝狼狈逃席。当然除了这类杀身之祸,有些暗藏的机谋虽不至于酿成血案,却也是无比阴险,让人汗毛直竖。

刘宋时期谢超宗与王莹不睦,谢想把王莹身边的书童招到身边,但也知道王不会割爱,于是便利用这件事给王莹下套。他找到了王莹父亲王懋,婉转求他:“令郎身边的某某太能干了,我想让他调到我身边,但恐令郎不肯,只能求您帮忙,您开口说句话,必然如汤沃雪。”王懋不知道两人不和,被他几句话捧得飘飘然,于是便信心满满地答应帮忙。



儿子有好吃的宁愿给同事也不给我吃,这是不孝!



哪知道王莹不买老爹的账,一本正经地说:“国家有规定,下属工作人员不能随便借调。”王懋碰了一鼻子灰,只能悻悻返回。谢超宗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半路上就迎了上去,故意调侃道:“看来您儿子不给您面子,汤没能沃雪啊!不过没关系,我请您吃饭。”王懋本来没帮上忙感到惭愧,对方热情相邀不便推辞,只能去了。谢超宗用上等的精白鲍、美鲊和獐肉来招待,王懋问哪来这么多好吃的,谢谎称是王莹刚送来的,还假装问“丈人岂应不得耶?”王懋非常气愤,在朝廷上称自己儿子“供养不足”,使王莹被免职,多年得不到重用。

为了害人谢超宗也是绞尽了脑汁,这顿饭一定下足了血本,毕竟他知道王家也是钟鸣鼎食之家,一般的美食入不了隔壁老王的眼,不至于对儿子产生强烈不满。古人云“疏不间亲”,但谢超宗不信这个邪,利用王懋轻信要面子的弱点,煽动父子反目,给王莹扣上了一个不孝的帽子。想得出这么恶毒的计谋,必定是睚眦必报,四面树敌的小人,所以谢超宗临了也确实未得善终。



哑然失笑腹还空



真的要这么多套路吗?文人相处都这么人艰互拆吗?这倒也未必,只要倾心相交,又有一定的生活情趣,吃饭的事情可以变得有滋有味。

古来文人之中幽默指数最高的非东坡莫属,而唯一可与之PK一番的只有刘贡父一人。某天苏轼在刘贡父面前忆苦思甜,说自己和弟弟苏辙当年刻苦读书,每天只能吃“三白”,觉得天下的美味不过如此。刘贡父问何谓三白,东坡告诉他:就是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刘贡父听完哈哈大笑。可苏轼临时编完这个段子,自己很快就忘了,过了几天刘贡父特地发帖子,请苏轼到他家吃“皛饭”。



老刘你想吃我的东坡肉不?对不起,冇!!!今天只有毳饭!!!



苏轼盯着请贴上的皛(xiǎo)字看了半天,不懂什么是皛饭,但他对人说,老刘是研究历史的,这皛饭一定有典故。到了刘府才发现,所谓的皛饭就是自己前些天说的三白——萝卜、白盐和米饭。好吧,是在下输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几天后苏轼也向刘贡父发请帖,要他赏光来吃顿“毳饭”,刘贡父知道他要使坏,看这个毳(cuì)字,估计是要拿带毛的东西来捉弄自己,倒想知道是什么东东。结果到了苏轼家中,两人闲谈直到太阳落山还没开饭,刘贡父都快饿疯了,连连催促,老苏这才坏笑道:盐也毛,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原来这个毛就是谐音“冇”,即没有的意思,三样都毛(冇)那就是毳饭了!



本期河图洛书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有感受到饭局是门大学问了吗?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讨论自己遇到的奇葩饭局。

栏目策划:彦稠;图文编辑:旧拾

河图洛书 · 2006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