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汉字真的“搞反”了吗?

 素笛轩 2020-08-22


著名G姓音乐人曾在他自己的文化类节目中提到“射”和“矮”这两个汉字,他认为这两个汉字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今天的『学而时习』就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那些“有争议”的汉字。



一、“射”和“矮”

“射”字的甲骨文



这一对汉字搞反搞错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甚广。有的说法认为,这样的看法最早出自武则天,也有的观点认为来自北宋的王安石或者是清代的纪昀。君振自己也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听到了这个说法,当时差一点就完全相信了。

持这种说法的人,无非是认为是“射”分开是“身”和“寸”,一个人身子只有一寸,那不就是矮的意思吗?而“矮”呢,是由一个表示“托”的“委”,和一个表示箭的“矢”组成,难道不是“委矢在弦”射箭的意思吗?这样看来,这样的说法的确很有道理啊。

古人造字“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我们不妨追本溯源,先来看看“射”字。射字看起来是一个“身”加一个“寸”,但实际上,我们找到“射”的甲骨文形态,就明白,这个“射”字就是一张弓搭上一支箭矢的样子。到了“射”的金文形态,就在弓箭的旁边加了一个表示人手的“又”,意思是用手来拉弓搭箭,就是“射”,可以说非常地形象了。

 

因为字形相近,而导致讹变,甚至是部件通用,是非常常见的。这个字到了后来,左边的“弓箭”逐步讹变为身体的“身”,右边的“又”也添加饰笔成为了“寸”。

君振的老师,曾经在课堂演示过,为什么当“又”出现时,一般代指人手。有时指右手,后来才有表示右边、表示递进等意思。这里,虽然“寸”和“又”字意不同,但在古汉字中一旦出现“寸”作为另一个字的部件时,一般还是表示人手的意思。比如说“持”、“捋”、“寻”、“树”等等汉字里面的“寸”,都有人手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矮”字。“矮,短人也。”恐怕小学生都不会怀疑这样的一句话话。“从矢,委声。”所以,一般认为“矮”字是形声字,“矢”表意,“委”表音。“矢”就是像弓箭的箭的样子,《说文解字》中说:“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箭矢作为衡量长度的工具。“矢”字作为部首时,常常引申为“标尺”的意思。在君振读中学的时候,就常常听到一些同学称呼某些男生为“矮矬穷”(无恶意),这大概是和“高富帅”基本相反的意思了,虽然那时候可能并没有产生“高富帅”这个词。

所以啊,矮啊、短啊、矬啊……都是表示矮、短、小之意。那么,“身寸为矮”、“委矢在弦为射”的说法确实可以“攻破”了。



“射”字的金文

“射”字的篆书

“矮”字的篆书

二、“出”和“重”

“出”字的甲骨文



一部古装电视剧中提到“出”和“重”写反了。那么,真的是我们的仓颉在造字时把“出”和“重”搞反了吗?

在给出答案之前,我们看到今天“出”的字形确实像两座山叠在一起的样子,看起来既有“重量”的感觉,也有“重叠”的感觉。但这个字的古文字却不是如此,甲骨文是由一个表示脚掌的“止”和一个表示地穴房屋的“凵”组成。 

 “止”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就很像人脚掌的样子。脚掌有左边的,有右边的,有朝上的,也有朝下的,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真的很有“意思”吧。后来,“止”引申出停住、停留等意思,比如说成语“止步不前”、“浅尝辄止”、“适可而止”等等。

 “凵”字,音为kǎn。它在作为部件时,通常表示半地穴茅屋。“出”字,是把表示脚掌的“止”和表示洞穴的“凵”合在一起,表示从洞穴中走出,“外出”的意思。字形上直到小篆,依然保持了基本的造字本义,但到了隶书,就彻底变成两座山重叠在一起的样子。

“重”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是由一个“人”和一个表示袋子、行囊的“东”组成,表示人背着或者带着行囊很沉重的样子,本义就是沉重。其中的这个“东”字,我们知道是被简化过的,繁体的形态大家相对比较熟悉。请大家自行脑补,东是否像一个鼓鼓囊囊装满东西的袋子。所以,当一个“人”加上一个表示行囊、袋子“东”,就是表示沉重的“重”了,后来才逐步引申开始表示丰厚、主要、重复等意思。

在小篆时,“人”变化为表示人“挺立”的“𡈼”,而后隶书把笔画拉平,成为我们今天的样子。所谓“千里”字形的“重”不过是后来的变化罢了。以上,“出”和“重”的字形各有渊源,又何来“搞反”一说呢?



“出”字的金文

“重”字的甲骨文

三、“牛”和“半”

“牛”字的甲骨文

“牛”字的金文



最后,我们一起来说说“牛”和“半”是不是也搞反了。牛、马、羊、鸡、犬、猪,我们国家的农耕文明,少不了它们的贡献,对于常和他们打交道的人来说,这些动物,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祖先,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牛头的基本形象了。相对于甲骨,金文则更加生动和形象。

下面来说说“半”。难道真的如一些人所说的,“半”有两只角,所以是“牛”,而“牛”好像只长了角,所以是“半”么?不不不!请看“半”的金文,上面一个“八”,下面一个“牛”,汉字构件中的“八”一般表示分开、分离的意思。此处,表示把牛分成两半的意思。所以,《说文解字》中说:“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



“半”字的金文

“半”字的篆文

《芈月传》中的“芈”字的篆文,虽然和“半”长得很像,仔细对比是能发现区别的。

生长于亚洲东部的先民,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创制了文字。优美线条像图画、像舞蹈,记录了中国人的故事,记录了这块大地的文明。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不过,由于考古证据的缺乏,人们仍然无法解开中国汉字一些源起的远古秘密。

在我们所能找到的资料中,仔细对比文字的演变表,就会发现,一些所谓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当个笑话听听就好了。文明的发展,必将以加速度的姿态,不过,在加快速度的同时,别忘了“慢下来”求证而非道听途说,非“误人子弟”,这样,我们的文化才可以在时间之轴上留下坐标。

栏目策划:君振;图文编辑:君振

图片来源:Chinese Etymology汉字字源网

学而时习 · 2008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