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赢4万多,从个人角度对有奖答题的一些思考|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今天还是谈有奖答题,不过要换个视角,昨天我们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分析,发现有奖答题这个商业模式非常棒。

百万英雄这类有奖答题,有高质量的参与人群,和精准的流量引导能力。

昨天我认为有奖答题可以和公司的活动、产品上新、人才招聘等结合起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结果发现百万英雄很快就这样做了,他们在答题中发起了自家的招聘。

随着参与的玩家越来越多,几轮沉淀下来,就会形成见多识广的高质量用户群,会吸引更多公司,想出更多有创意的玩法。

不得不服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们的执行力,360的周鸿祎,映客的奉佑生等大佬纷纷入局撒币。

 

 

一个蓝海市场,几天就变成了激烈的红海,最终谁能笑到最后不好说,但一场烧钱大战又拉开大幕。

对创业者来说,有奖答题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方向,但对参与者呢,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和参与有奖答题?

有奖答题本质是一种游戏,它有过关斩将的快感,有答错题的挫折感、还有直接分得奖金的及时反馈奖励,而这些都是游戏中很容易让人上瘾的设计。

我上周知道这个模式后,特别是周六晚上那场23人平分百万奖金,一人分到4万多后,真的是有点眼红。

加上这个模式很容易让人上瘾,因此我周日一天参与了6场。

不得不承认,我有很多知识盲区,玩了至少十来场,也没赢多少钱,到今天一共就赢了四场,分到的钱也就一杯咖啡。

但我真的很上瘾,前两天晚上没出去跑步,还特意定好闹钟等着答题。

一般来说,我对这些容易上瘾的游戏有一定的自控力和免疫力。

比如前些天流行一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小东西,微信小程序游戏跳一跳。

罗振宇说他也上瘾了,一玩就玩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用了脱不花的办法,关掉音乐才戒掉。

跳一跳是非常容易让人上瘾的,但我玩了几局,发现这是个消耗时间的无底洞。

玩这个除了获得一些即时反馈的快感,以及排名提升的喜悦和谈资,不会有太多收获,就果断删除了,不玩了。

跳一跳这类小游戏,虽然同样容易让人上瘾,但我有一定的免疫力,因为知道没太大实际意义。

但有奖答题不一样,它给我一种错觉,让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答对了题有奖金,答错了呢,也增加了知识点,也是在学习进步。

这几天我确实增长了不少知识点,我知道了曹操第二个儿子是谁,竹林七贤是哪几个,闰年的定义,质子的命名者,根号7和自然常数哪个大,1到10有几个质数、如隔三秋中的秋是多长时间等等很多知识点。

不过,冷静下来一想,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知识点对我有什么意义呢?

从提升认知的角度来看,知识分为点线面体,先有知识点,连成线,划成面,变成体,这是知识的成长过程。

但在这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搭好知识框架,也就是确定自己的方向,在自己想建立的知识框架内,进行点线面体的学习。

比如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理财师或者健身教练等,那我就要建立能帮自己变成这样的知识框架,再往框架里填充知识点。

那些脱离了大框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采集的零散知识点,很难连起来,除了增加我们的谈资,对我们的个人成长发展并没有太大帮助。

就好像画画一样,在一张白纸上画几百上千个点,连不起来,也没太大意义。

我知道竹林七贤是谁,但如果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不了解,对这些人的作品特长也不知道,只知道这七个人的名字,那除了作为谈资,对个人成长真的没有太大意义。

当然我并不否认能成为谈资本身也有一定意义,但玩王者荣耀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谈资。

所以我认为有奖答题本质上是一种游戏,并不能从中学到太多东西,也很难有效提升我们的认知。

如果没有了拓展知识的作用,单从现金奖励来看,对我来说,花了这么多时间,只有几十元的奖励,是非常不划算的。

那么是否要参与有奖答题呢,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娱乐和放松手段,但不要有靠奖金发财,或者提升认知的错觉。

忙碌了一天,晚上空闲下来,偶尔参与一下挺好的,但不要像我之前一样上瘾,定好闹钟,一天参与五六场,那就得不偿失了。

想起一句老话,叫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我们每个人都要认准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向目标靠近,不要轻易被路边的小兔子带偏,分走太多时间和精力。

这是我从有奖答题参与者角度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和参与有奖答题,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每天离自己的目标近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