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的像清仓倒闭却市值360亿,“最垃圾”百货商店给老板的启发|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如果你走进美国罗斯百货(Ross Stores)的门店,多半以为这家店马上倒闭关门,正在清仓大甩卖。

虽然门店外表看起来富丽堂皇,但门店里面一片混乱。

这里没有导购人员,没人整理货架或补货,大概有1/4的货物随意摆放在地上。

这和那些搬迁甩卖的商店没什么两样,但这就是罗斯百货经营的常态。

很多人觉得这么奇葩的店是不是很快就倒闭了。

但罗斯百货不但没有倒闭,反而吸引了大批顾客,甚至经常出现排队的场景。

当其他实体零售店受电商冲击,出现关店潮时,罗斯百货反而逆势扩张在全美开了超过1650家门店。

2017年罗斯百货年销售额超过141亿美元,市值超过360亿美元,是美国三大折扣零售巨头之一。

如果评选美国“最垃圾”的百货商店,非罗斯百货莫属。

这家奇葩商店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为什么如此成功,非常值得老板们思考。

1950年,一个叫莫里斯·罗斯的人在加州圣布鲁诺开了第一家罗斯百货。

当时的罗斯百货就和现在的大部分超市一样,货架布局有序,商品摆放整齐。

但市场竞争激烈,仅仅8年时间,罗斯百货就陷入困境。

1958年,莫里斯将罗斯百货卖给了William Isaacson,随后罗斯百货发展到6家店。

到1982年,罗斯百货6个门店再次易主。

为什么罗斯百货总是做不起来,因为那时正是美国超市巨头沃尔玛大肆扩张的时期。

不光罗斯百货,几乎所有中小百货店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如果罗斯百货的新老板还是原来那套打法,肯定也早早做不下去了。

不过阴差阳错,让他找到了一个另类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道路。

新老板接手罗斯百货后,为了处理掉店里堆积如山的库存。

一上来就搞各种活动,各种打折促销,结果不出几天,六家店的商品就被全部清理干净了。

正当新老板想要大施拳脚的时候,他发现居然依旧有很多人上门询问打折商品。

新老板灵机一动,干脆将罗斯百货定位成折扣零售商,按处理老店库存这种方式经营。

处理原来的库存时,并没有贴心的服务,也没有舒适的环境,整齐的货架,吸引消费者的就是价格便宜。

既然如此,罗斯百货决定把便宜做到极致,环境是否整齐,服务是否到位都是次要的。

秉承这种思路,罗斯百货3年时间快速扩张到107家店,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打法。

当时美国已经有两家折扣零售的超级巨头T.J. Maxx和Marshalls。

罗斯百货为了争夺客户,下决心同等质量的商品,价格比T.J. Maxx和Marshalls只低不高。

对折扣商店的客户来说,他们最在意的就是价格,谁的价格低,当然就买谁的。

罗斯百货的商品折扣力度高达70%到80%,因此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

那么罗斯百货凭什么比竞争对手价格低呢?

它通过各种方式压缩成本,比如货源上,罗斯百货只进过季商品。

因为罗斯百货主要销售服饰鞋帽,这类商品不像食品、药品过期就不能用。

罗斯百货买的也不是山寨货,都是一、二线的名牌,质量是有保证的,只不过因为断码、退市、或者过季被工厂低价处理。

罗斯百货因此打出口号“穿出性价比”(Dress for Less),赢得了许多顾客的喜爱。

除此之外,罗斯百货在运营环节压缩成本,不设置导购员,理货员,所以店里的商品陈列乱七八糟。

但这恰好满足了用户的核心诉求,就是价格便宜。

如果想整洁一些,只需要多雇几个服务员就行了,但多出的成本最终还是要摊到消费者头上。

折扣商店的用户,都是价格敏感型用户,所以他们更关注价格,而不是服务是否到位,陈列是否整齐。

当然罗斯百货也不是一味省钱,在许多连锁店投入不多的IT设施建设上大笔投入,这是它最大的开支。

通过在IT设施的投入,罗斯百货能更好地做好库存管理等内部管理工作,可谓把钱花在刀刃上。

如今罗斯百货以20%到60%的折扣价,为人们提供一流的、知名品牌和设计师的服装配饰和家居时尚,是美国最大的廉价服装和家居连锁品牌。

罗斯百货的模式和之前富日记介绍过的日本的堂吉诃德很像。

他们都不在乎店面是否整洁,都把重点放在努力提供优质低价的产品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对老板和创业者们来说,从罗斯百货和堂吉诃德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

一定要知道目标用户的属性,找到他们的核心需求,然后把所有精力放在满足核心需求上,其他次要需求可以先放到一边。

这有时会让竞争对手看不懂,甚至让人觉得很奇葩,但这样做的公司往往能笑到最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