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起眼的咖啡隔热套,让他卖了1亿美元,小创新背后的大财富|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新,背后都蕴藏着大财富。

当你喝咖啡的时候,不知你有没有留意过咖啡杯上的隔热纸套。

你一定想象不到,小小的咖啡隔热纸套,让发明人杰.索瑞森赚了上亿美元。

杰.索瑞森(Jay Sorensen)是美国波特兰的房产中介。

1991年,索瑞森送女儿上学后,开车到快餐店买咖啡。

因为咖啡太烫,索瑞森没拿好,失手把热咖啡翻倒在大腿上,让他狼狈不堪。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多数人都熟视无睹,自认倒霉。

索瑞森却冒出一个主意,如果能发明一个“隔热杯”,肯定能大赚一笔。

估计有这个想法的人也不少,但大多数人只是想想就算了。

索瑞森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他动手做了各种杯型,实验了各种材料,觉得都不太满意。

要隔热,隔热杯的材质就得“厚”,杯子厚,就没法堆叠,既占空间又很难运送,而且成本还高。

隔热杯的想法不可行,索瑞森灵机一动,不改变现有杯子的设计,做一个隔热杯套,一样可以达到隔热的效果。

在测试过程中,他发现硬纸板的隔热效果不错,因为纸的表面有凹凸浮雕压纹,有空间可以隔热。

索瑞森就用凹凸压纹的“波浪”型纸板做出了套在咖啡杯上的隔热套。

他花了一万五千美元,做了十万个杯套。取名“Java Jacket”。

当时星巴克解决咖啡太烫的方法是用两个杯子,杯子套杯子,不环保,成本也高。

1993年,索瑞森找到星巴克谈合作。

星巴克想得到他的独家授权,而且要求索瑞森变更设计,又想压低价钱。

所以索瑞森找到星巴克的对手Coffee People,他们只看了一眼,立刻下了一万个订单。

隔周索瑞森参加西雅图咖啡展,又接到一百笔生意。

1995年6月20日,索瑞森得到隔热套的专利。

星巴克后来找LBP合作,做出自己的杯套“Coffee Clutch”,基本上是学习Java Jacket。

不同的是Coffee Clutch是用瓦楞纸,Java Jacket是用木屑纸板。

JavaJacket至今已销售40亿个。

虽然一个只有3美分,但也有一亿两千万美元的销售额,让索瑞森大赚一笔。

这样的微创新和小发明,看似不起眼,但架不住量大。

只要做好专利保护,通过一个这样的发明创新大赚一笔可行性很强。

咖啡巨头星巴克一直没有停止这方面创新的步伐。

近年来,星巴克宣布全球所有店面将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这就要求饮料杯做适当的调整,方便顾客在没有吸管的情况下饮用。

星巴克研发出一款无需使用吸管的杯盖。

杯盖一端微微翘起,让饮料更好地聚集在瓶口而不会轻易溢出。

这款无吸管杯盖,适用于星巴克的典藏氮气冷萃咖啡及任何覆盖冷奶泡的饮料。

虽然这个设计看起来不起眼,也很简单。

但这样小小的一个杯盖设计,花费了设计师10周的时间研发。

饮料杯的创新改进并非只有大企业能做,很多个人设计师同样能做出非常有创意的设计。

2015年,两名纽约设计师汤姆·陈和卡那尔·帕珀,发现在流入海洋的825万吨塑料垃圾中,有5%是随处可见的塑料盖子。

能否设计一款无需塑料盖子的饮料杯呢?

经过研究和思考,当时还是库珀联合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汤姆·陈在学校的发明工厂暑期项目中,开发了一种用纸制成的防溢出、可折叠的杯子Unocup。

Unocup纸杯的杯口由三个和纸杯一体化的纸翻盖组成。

只要把三个纸翻盖,依次折叠,插口,就可以构成杯盖,从而省掉配套的塑料杯盖。

陈与他的合作伙伴、Unocup公司联合创始人、建筑师卡那尔·帕珀一起为Unocup设计了约800个样板。

这些专用样板使他们获得了10万美元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奖——新塑料经济创新奖。

他们用这笔奖金继续改进设计,从 05 年开始,试验了多达 800 种杯型。

现在的设计不但能保证优越的防溢出性能,闭合之后还有自然的饮水嘴设计,适宜饮用,符合人体工学,抓握很舒服。

Unocup如今已是一家成熟的公司,通过这种巧妙的设计,它希望减少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保护环境尽一分力。

随着人们对塑料污染越来越重视,传统的纸杯和塑料杯都亟需改进。

星巴克无需使用吸管的杯盖,和Unocup公司无需杯盖的纸杯,都是顺应这种趋势潮流的新设计的代表。

这些产品设计表明,在饮料杯上的微创新还有很大的空间。

索瑞森通过简单的咖啡隔热套大赚一笔,Unocup公司靠无需杯盖的纸杯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这类微创新和小发明比拼的是创意,对技术和资金要求并不是特别高。

因此星巴克这样的大公司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个人设计师和中小创业者只要有好创意,都可以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这些产品可能不那么起眼,但得益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

像索瑞森一样,靠咖啡隔热套大赚一笔,实现财富自由的案例应该会越来越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