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注服务妈妈群体,内容创业公司获 540 万融资,给创业者的启发|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很多模式重、偏线下的公司都受到很大的冲击。

相对而言,一些模式轻、主打线上的公司受到的影响就小很多。

有的反而因为人们居家时间长,上网时间多而受益。

这给企业老板们发出一个信号。

如何把模式变轻,把生意向线上迁移,对提升企业的反脆弱能力至关重要。

对创业者来说,没有企业主的固有包袱,可以轻装上路,一开始就选择轻模式的线上创业。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专注于妈妈的内容初创公司「Motherly」近日获得了 540 万美元 A 轮融资。

「Motherly」成立于2015 年,是一个为新一代的母亲服务的生活方式平台。

最开始成立的时候,「Motherly」主要在网站和其他社交媒体上发布以母性为主题的相关内容。

平台的“Motherly Podcast”可以让用户直接与世界上一些有趣的母亲进行交流。

这些母亲包括女企业家、女演员,政治人物和作家等。

从而帮助用户增长见识,获得育儿灵感。

此外,“Motherly Podcast”还激励用户勇于分享她们的多样化经历,提高对生活的热情。

这吸引了大约 3000 万妈妈用户的关注。

这些母亲用户们的互动热情极高,她们非常愿意在平台积极发言互动,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与学习。

当「Motherly」在线上积累了足够多的内容和用户后,它开始出书。

「Motherly」出了两本书,《这是妈妈》、《成为妈妈的母亲指南:重新定义怀孕,出生和产后旅程》,均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Motherly」的定位不只是为妈妈建立的媒体公司。

有了这么多精准用户的关注,就可以围绕这么用户画像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从而顺其自然的进行很多业务拓展。

这么多母亲,肯定有一些共同的需求。

有一些是免费的,很多母亲都有各种问题,公司就提供起了免费在线生育课程。

还有一些是收费的,比如电商业务。

现在平台上产品种类非常多,已经拓展到包括美妆、食品、衣服、学习用品等等。

公司会帮母亲用户们提供精选的产品,帮助妈妈们缩小对商品的选择范围。

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是,因为从内容起步,「Motherly」几乎没有营销支出。

单是“母亲”这个主题就能吸引到受过良好教育且多样化的妇女群体。

「Motherly」的创业模式从内容创业起步,正是富日记一直倡导的轻模式创业方向,值得学习借鉴。

这在流量越来越稀缺,越来越昂贵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

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和「Motherly」一样的路径,找到目标人群,提供专业内容,吸引粉丝,提供更多相关产品和服务。

比如成立于2014年的美妆品牌Glossier,现在已经是一家估值4亿美元的互联网美妆品牌,还向一家全球性的生活方式品牌进军。

Glossier就源于创始人Emily Weiss在2010年,花700美元做的美妆博客IntoThe Gloss。

不到两年,Into The Gloss每个月就有20万独立访客和450万的页面浏览量。

然后美妆品牌Glossier作为IntoThe Gloss的姊妹品牌自然而然的就诞生了。

和Motherly一样,Glossier也是以内容为切入点,吸引了一批忠诚用户,然后开始做美妆产品,进军国外市场,涉足线下零售店。

富日记一直提倡创业者把内容作为切入点。

这样模式相对比较轻,如果吸引的粉丝少,失败了风险也相对较小。

如果吸引的粉丝多,既可以为目标人群提供相关产品,也可以帮行业公司做广告。

当然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现在做内容越来越不容易了。

图文还好一点,如果做短视频,从团队到设备,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但总的来看,还是比直接开始在这个行业创业投入少一些。

以前富日记介绍过不少这样的案例。

有一家公司做民宿的内容创业,介绍各个民宿,请专家做民宿课程,组织创业者去各个民宿考察学习。

这样赚钱不少,风险也相对小。

这次疫情中,民宿行业受冲击很大。

但这家公司一定受冲击比较小。

没准它还能因此做起民宿转让中介的服务,找到新的赢利点。

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身边有想创业的朋友,你可以劝劝他们是否可以试试从内容切入。

那些想开奶茶店的,让他们从奶茶行业的内容做起。

那些想开火锅店的,让他们从火锅行业的内容做起。

不过话说回来,也并非每位创业者都适合做内容。

也许有的创业者就是适合做实打实的开店做产品,这也是很可能的。

但总的来说,如果创业者能力允许,选择更轻的模式,往线上走一走,大概率会获得更高的反脆弱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