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的秘密之【银行理财】

 二鸣经人 2020-08-22

 

这大概是上周发生的事情,亲戚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给我打电话问买哪个,因为亲戚说不明白,就把电话交给了银行职员,银行职员告诉我这是“结构型”理财,可以挂钩大盘指数、汇率或是股票。

然后我问银行职员,假如挂钩了这些指标,是不是也有概率会亏损?职员告诉我说,这是保本型的,但也可能会亏。

然后我又问,这是基金吗?职员说,不是基金,是他们的一个产品。

后来我又问了一些问题,职员不耐烦了,把电话还给了亲戚。

我告诉亲戚,不要买这个东西,因为我听不明白。

说实话我是真的听不明白,因为整个过程职员告诉我各种术语,也在回避一些问题,另外主要是我也没兴趣了解这些东西。

当一个人刻意回避一些问题的时候,通常有两个原因,要么是他真的不懂;要么是他懂,但不想告诉你真实的情况。我认为银行职员的这两个原因都有。

或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我对一些充满专业术语的表达越来越反感。当然5年前我是很喜欢用这些专业术语的,感觉这样会显得自己很牛、很洋气。

我越来越发现这些东西只是一张皮,自己认为很漂亮的皮,如果执念于这些外在的呈现,对自己的成长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好处,越早认清越好,真的不要觉得那是聪明。

亲戚后来买了一个关于养老的理财产品,保本的,存5年,利息好像是4%点多,不到5%,买之前我让他确认两个事情,第一,这个是不是写在合同里,第二,中途可不可以取出?如果中途取出,利息是按什么标准去计算?后来应该是买了吧,我也没问。

这不是不负责的态度,而是我觉得有些事情我不能干预太多,留点隐私的空间,另外我主要是相信这样的产品大概率也不会出问题,顶多是在利息上动点手脚,亲戚自己感觉到安全这个事情就圆满。

其实就理财来说,可以投资的太多,但对于亲戚来说,我不想告诉他一些存在风险的标的,虽然我理解的风险只是波动风险而已,但我还是担心他们接受不了,所以索性就不说了。

他们看重的是利息的高低,而我关注的是流动性,所以我一开始介绍的那种每天分红的、可以随时取出的,利率却只有2%点多的产品,他认为太低了没有接受,选择了4%点多的。

其实这个也没有对与错的分别,但有一点我是坚定的,就是我们还是要多关注一下现金流,而不是什么利息的高低,在银行能有多高呢?不要心存幻想。

我其实是看不上理财产品的,哪怕再高级,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产品,就像是二手饭,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为了让孩子吃一口菜,就先自己嚼一嚼,嚼碎了,然后再给孩子吃,这么做是因为小孩子没有牙,如果你不嚼,他们是吃不了的。

而所谓的理财产品大致也是这个意思,银行嚼一嚼,喂给我们。

而区别在于,妈妈的二手饭是一种爱,而且菜是好吃的;银行的二手饭是一种利益,未必好吃。

所以,我们可以因为吃了妈妈的饭而健康的长大,但没人能通过银行理财发财。

我们不要把银行理财想象成空中楼阁,感觉带着点仙气,觉得有多么高级,你就想象成去菜市场买菜、买鱼一样行了。

比如这个菜是哪个村儿种的?什么品种?这个鱼是养殖的还是野生的?怎么辨别是养殖的还是野生的?我们都可以去问、去了解、去探究,为什么到了理财这一块就变得畏畏缩缩了呢?

 

当然有些事情确实是我们决定不了。在社会交往中,哪些话是奉承,哪些话是实话,我们能掂量清楚,其实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可以掂量掂量的,就比如“人民当家作主”这句话。

不平等条款永远存在,当然这个“永远”是有前提的。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抗争,如果抗争有用的话;二是择路而行,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行走人世间不过几十年,步子可以迈大点儿,扯着蛋就扯着蛋,就算是伤着了还不是有医生嘛?

心存敬畏的前提是心有胆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