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后代不愿意种地,老人农业在农村还能坚持多久?老话题却现实

 豫乡文旅 2020-08-22

农业的最大危机,是农民的后代都不愿意从事农业。农业的利润很低,赔钱做农业只能满足自身需求,老人农业走不远。靠美国养活中国,是有巨大风险的。(蒋高明博士)

看完蒋博士的话,感触很大,尤其是“老人农业”这个名词的引用。其实我觉得蒋博士有些杞人忧天了,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种地农民就像雨后春笋,就像春茬韭菜,只要有农民这个职业和身份的存在,我们就不缺农民种地。


老人农业在现在农村已经成为常态的社会现象,但不能说中国农业就像农村老人一样,农村的耕地都有上了岁数的老农民来种了,中国农业就没希望了,要知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在农村,老农民是没有退休概念的,能在农田干到干不动为止。

但应该说明的是,所谓的老人农业,在当前的农业时代背景下,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我国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就可以说明问题。主要的原因是,一是农村土地加大了流转集中规模种植力度,种地的老农民数量减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减轻了农村老年劳动力的体力消耗。

蒋博士:农业的最大危机,是农民的后代都不愿意从事农业。

说危及在目前看来确实有表象显示,农村的很多中青年农民,大多数都在外面的城镇打工上班或者做小生意,确实很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务农的,但也有不少的农村中青年返乡创业的,搞种养加或者农村电商,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尽情挥洒青春。

据2018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户籍7.9亿,外出务工人数为1.92亿,减去不能参加农业生产的孩子和老人,再减去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在农村种地的农民数量也不少啊,起码要比外出打工的还要多。虽然说在农村目前从事农业劳动的以老农民为主,但不能推出农民的后代都不愿意从事农业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农民后代加入到农业劳动中来,比如那些超过45岁以后,很难在城镇找到工作的农民工,他们都会回老家种地。

其他国家的种地农民,年龄也大多在50岁以上,所以说谈不上什么危机。

将博士:农业的利润很低,赔钱做农业只能满足自身需求,老人农业走不远。

农村青壮劳动力严重缺乏,这个是实际情况,同时也给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困扰:比如劳动进度减缓,精耕细作被懒人农业取代,新技术新机械推广难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蒋博士说“农业的利润低,赔钱做农业只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原因是相同的,但是推不出“老人农业走不远”的哦。

鉴于上面说的那些话,我对我们国家的农业还是充满信心的,毕竟以后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以及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普及,需要的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强度,都会减少和减轻,这样的话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并不会减低。

当前的情况是,适度规模化种植农业和小农耕作模式是并存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小农耕作模式,要往以后来看。当前,在农村已经有很多的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他们手里的土地面积和现代化的耕作机械不少。

蒋博士:靠美国养活中国,是有巨大风险的。

这个是实话,但似乎现在包括将来都不会发生。我们的粮食生产,从来就没有依赖过外国。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但出口量仅为395万吨,而2019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66384万吨即13277亿斤,主要是小麦、稻谷和玉米,从数据可以看出,从外国进口的粮食占比,是很低的。

所以我们也没想过依靠谁。

老人农业是很正常的社会发展结果,大可不必为此伤脑筋。其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农民的觉悟提高了,因为当下的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家庭为了更有体面和尊严地维持生活水准,农民家庭只能分配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镇去务工,同时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农民的刺激很大,总之一句话,为了积蓄更多的资金。

引用文献资料出处:

新华网:“老人农业”现象成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现实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