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歇马桥村

 黑龙江波涛 2020-08-22

  歇马桥村位于千灯石浦街道南,曾经是上海青浦、赵屯等周边地区的一个商贸重镇。相传,南宋名将韩世忠曾带兵在此休整,当时这里水草丰满,部下在这里养憩,为方便石浦江东西两边往来,就在江上筑了一座桥——歇马桥,歇马桥村因此而得名。

  歇马桥村一直致力于古村落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同时不断挖掘历史遗迹和民间资源,彰显古村落的特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歇马桥村保留着全长500米的古石板路,约5000平方米的明清建筑以及歇马桥等3座古桥,还有孝子牌坊、百年黄杨、百年桂花等彰显古村落特色的历史遗存。

  如今,千灯镇歇马桥村已经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昆山市首个中国传统村落。

东夷故址华夏发祥地,

吴越水乡淞南第一村。

遥想练武淞江持刀歇马啸,

尚忆屯兵澱湖浮云归雁鸣。

歇马桥村风景

定胜桥:

俗名北石桥。相传宋金交战,金兵十万,而韩世忠仅率领三军兵八千,但宋军个个是报国尽忠兵,以一挡十无所俱。两军曾激战黄天荡(今江苏南京附近),韩世忠率军最终杀得金兵败了阵,宋军凯旋震乾坤。韩世忠得胜班师回朝,百姓曾在此桥迎候宋军,并为三军将士赠送定胜糕,以后此桥改名为“定胜桥”。

韩世忠纪念广场:

歇马桥地处昆山市城南中心地带,乃历史名胜之地。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第一个年号)三年(1192年)冬,宋金交战,韩世忠拒兀术(即完颜兀术,又名完颜宗弼)于秀州(今嘉兴大部分地区和上海市内吴淞江以南部分),以前军(古代前军为大部队探路)驻青龙(镇),中军(古代中军为主力大部队)驻江湾(镇),将歇马桥周围三里地选为水路军事基地。次年,出师镇江痛击金兵,转战至黄天荡(在今江苏南京附近)交战四十八天,并大获全胜。宋军凯旋,囤兵于此。

韩世忠纪念广场

韩世忠纪念广场

韩世忠纪念广场

韩世忠率军大战金兵(石雕)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缤纷果园

缤纷果园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古井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石板街(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石板街

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

周达明烈士纪念馆

歇马桥石板街

野蔌斋

歇马桥石板街

歇马桥石板街

歇马桥石板街

众善桥:

众善桥古称葛家巷桥,重建于清康熙丙戌岁仲冬(即农历十一月)(1706年),重修于乾隆年间,是连接市河两岸的主要桥梁,由歇马桥百姓募资建造。此桥集聚了众人的善心,因此得名“众善桥”。众善桥位于老街中心,是古往今来歇马桥连接青浦县界的必经之桥。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众善桥

众善桥

众善桥

歇马桥石板街

回首再望石板街

歇马桥村风景

歇马桥村风景

车从玉带路来见面如亲友,

人约歇马桥住入店似归家。

歇马桥村风景

节孝坊:

节孝坊为旧时旌表节孝妇女的牌坊,是对守节女子的一种表彰。该坊建于清嘉庆年间,全石结构,雕工精湛,中段中间为镌刻“节孝坊”石碑,两侧立柱有对联一副“子道能全堪羡彤编焕彩,亲恩克报无惭丹史流芳”,属于典型的清代石坊建筑。此处为原节孝坊遗址。

原节孝坊遗址

牌坊残存构件

歇马桥村风景

回到村口定胜桥

歇马桥村风景

村前新建牌坊

中午我们到附近的千灯古镇去就餐

  “古镇燠灶老面馆”的燠鸭面(12元一大碗,好吃到热昏!)

  归途到上海嘉定区洪德路300号新建的西云楼商业街,想顺道拜访异地迁建的上海大亨杜月笙的老宅----杜公馆(这是杜公馆门前的公馆桥)。

  杜先生果然是个大忙人,今朝伊到上海城里厢去做一笔“大生意”,我伲在伊家门口吃了闭门羹,遗憾!

    歇马桥落成于南宋,南北走向,采用花岗石材料建成,横跨大石浦江上。《淞南志》载:“有桥驾石浦,相传建自宋季,驱石计工,立马而成”,故曰“歇马桥”。指的就是此桥。
  但关于歇马桥名称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南宋名将韩世忠带兵追赶完颜兀术所率的金兵,至此处后,见这里水草丰满,便令部下在此养憩战马,借以休整。为了方便于大石浦江两岸往来,便在江上架起此桥,当时人们就把这座桥叫做“歇马桥”(也曾见于志书)。
  中腰庄、南腰庄之间的大头浜(河),也有一座名为“歇马桥”的古石桥,与上面所述的歇马桥相比,其用材、造型、结构等相同,只是在长度、高度、宽度及建造年代上略有差异。仅是百步之遥,南北走向,桥东侧刻为“歇马桥”,桥西侧刻为“光裕桥”一桥两名很少见。
  南北两座歇马桥建造年代久远,曾多次重修。2011年,保护古村落,按原样在原地重建。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 <wbr> <wbr>歇马桥村 <wbr> <wbr>昆山 <wbr> <wbr>江苏


 歇马桥村,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石浦街道南二公里处,与上海市青浦区交界,曾经是上海青浦、赵屯等周边地区的一个商贸重镇,歇马桥在古代是非常有名非常热闹的一个小镇。是一座深藏在苏沪边界的典型江南水乡村落,被评选为昆山最具历史文化美丽乡村,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2年歇马桥村被列入永久保留古村落。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歇马桥村,古时,因交通不便,所以成为一定的市集,古称歇马桥镇。如今是个行政村。歇马桥的来历,说法不一。志书说:驾桥时“驱石计工立马而成,故曰歇马”。另有说:南宋时,宋、金交兵,金将完颜兀术带兵进至歇马桥,立马桥上视察地形。后人遂把这座桥叫歇马桥。还有一说,南宋名将韩世忠曾带兵在此休整,当时这里水草丰满,部下在这里养憩,为方便于石浦江东西两边往来,就在江上筑了一座桥。叫歇马桥。其镇名因歇马桥的古桥而命名。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首先走过的石拱桥名为“定胜桥”,尽管有着丰富传说和蕴藏寓意的桥名,却是一座完全新建的仿古石拱桥。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由一条“龙形水系”贯穿南北,村落沿河呈带状空间布局,构成了江南水乡“水街相依、窄巷深弄”的传统风貌格局。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定胜桥旁,摆放着一组战马的雕塑,为纪念南宋名将韩世忠曾带兵在此休整,当时这里水草丰满,部下在这里养憩。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韩世忠纪念馆外景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纪念馆内广场上,竖有一尊南宋名将韩世忠骑马射箭的雕像。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歇马桥老街围在民居院子里的节孝坊遗迹,好在院门虚掩着,可以进入参观。该坊建于清嘉庆年间,全石结构,雕工精湛,中间中段为镌刻“节孝坊”石碑,两侧立柱有对联一副“子道能全堪羡彤编焕彩,亲恩克报无惭丹史流芳”,属于典型的清代石坊建筑。此处为原节孝坊遗址。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在这个苏沪边界的水乡村落里,没有城市的嘈杂与喧嚣,没有时间的追赶与紧迫,没有陌生人之间的隔阂与疏离,迎接你的是歇马桥村最初的古朴与恬静!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歇马桥上个世纪50年代,古镇商贸依然繁华,当时石浦建镇时曾计划将镇政府设于此,后因交通不便取消了计划。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公路交通日益发达,小镇渐渐地冷落起来,至90年代其建制变村。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贾平凹先生曾在《自在独行》一书中这样写道:“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还好,我们比较幸运,在昆山市千灯镇石浦南郊遇见了歇马桥村,一个深藏在苏沪边界的江南古村落。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老街处有一座桥名为众善桥的古桥,它是单跨四拼的石阶石板,东西向跨歇马桥市河。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和许多传统的江南古村一样,歇马桥村的老街临河而建。老街建在一条市河的西边,分为上滩和下滩,中间为一条碎石铺设而成的街,街依市河形状而建。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在这个古村落里,保留着全长500米的古石板路,保存着约5000平米的明清建筑以及抗金英雄韩世忠部下修筑的歇马桥,传统建筑主要分布于古石板街的两侧,临河布置,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街。2012年歇马桥村被列入永久保留古村落。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石板路传来的脚步声很欢快,有老人们吃饱饭后喜欢悠闲的去左邻右舍串串门。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歇马桥的美,靠单纯的文字是道不明说不完的,只有你走进歇马桥,才能真正品味。这里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商业痕迹,这里的原住民一派古风,老街现在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据县志记载,民国时期歇马桥一直是镇建制,曾是上海青浦赵屯等周边地区的商贸重镇,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古镇商贸依然繁华。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老街两旁是一幢幢二层房屋,下面是店铺,楼上主人家的卧室。从老街上延伸出来的、铺着古石板的路,似乎还演绎着昔日古镇的繁华。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老街上有一块嵌在两间房子中间的石碑吸引了我,石碑上面刻有“太岁”字样,“太岁”何意?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不难看出在过往历史中,它是个繁华古镇。事实上在歇马桥村的历史中,因商家云集、集市兴旺、商贸发达在周遭一带也颇有名气,最后此村也因“跨大石浦南昆区二十二图,北三十图的歇马桥”而出名。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苏沪边界,知道人却不多

潺潺河流边,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被时光磨平棱角,拼凑出江南独有的细腻;幽深窄巷两旁,粉墙黛瓦的老房子触手可及,木门与白墙上的斑驳,似乎述说着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让人不由猜想起它的前世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