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教给养猪人成为一名治未病的上医!

 果然悠 2020-08-22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可见养猪人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程度,随着养猪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猪人开始重视疾病的预防,养猪人也从以前的遇到疾病再治疗转为未发病之前就预防,养猪人家里常备兽药也从之前针剂为主的治疗药物,转变为中药、粉剂为主的预防药物。

对于未病、欲病和已病,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

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扁鹊的意思是说,他的大哥治病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即预防给药,通常不会有良好效果的表现,所以他的名声仅限在本家;他的二哥治病是治疗刚刚发病之时,起始症状比较轻微,世人以为他只能治疗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是在当地乡野小有名声;而自己擅长治疗严重的疾病,世人看到的都是一些不可思议的治疗方法,所以就会认为扁鹊的医术最高明。在扁鹊看来治未病才是最厉害的医生,谓之“上医”,疾病初发即可发现并治疗次之,谓之“中医”,而自己只能治疗已发疾病,谓之“下医”。

“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教给养猪人成为一名治未病的上医!

而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同现代养猪追求的“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不谋而合。那如何才能做到“治未病”?

一、充足的营养

最好的药物就是充足的营养,只有满足猪群的营养需求才能保证猪群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目前规模化猪场采用的都是营养搭配合理的全价料或者预混料,并不存在营养问题。反而是农村散养户,在行情低迷的时候容易忽视猪群的营养问题,营养不足仔猪初生重不足,弱仔比例高,母猪奶水不足,仔猪断奶重不达标,肥猪日增重偏低,出栏时间延长。

二、疫苗防控

疫苗一直被养猪人誉为最好的疾病预防方法,任何一种疾病在发病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养猪人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有没有疫苗可以使用。可惜的是虽然目前几乎每种疾病都有可以选择的疫苗,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疫苗之间效果相差比较大。比如目前效果确切的疫苗有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支原体、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丹毒等疫苗,而像口蹄疫、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菌等疫苗效果并不确切。

所以农村养殖户在给猪免疫疫苗时,并不是多多益善,一定要根据自己猪场的发病情况进行选择性免疫,针对疫苗免疫之前有一篇名为《大多数养猪人都存在疫苗免疫这四大误区,请及时纠正!》,有兴趣可点击查看。

三、药物预防

养猪中常用药物有中药和抗生素。对于抗生素目前都是关于细菌耐药性、超级细菌、婴幼儿体内检测到动物专用抗生素等的报道,再加上近几年逐渐禁用了部分抗生素,也对一些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做了严格的规定,可见抗生素作为预防疾病之用并未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甚至在一度打压。为了响应号召,预防疾病建议放弃使用抗生素。

中药,中药目前常见的有两种粉散剂(包括超微粉和普通分散剂)以及重要提取物。

1、粉散剂。直接将符合中药组方的药材进行粉碎加工、包装之后制成的药物,具有价格便宜的特点,但是同时也有猪群吸收利用率不高,药材偏苦影响适口性,各厂家质量参差不齐等不足。因为分散剂成分复杂,国家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质量监督标准,这就要求农村养猪人在选择重要粉散剂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大企业,以保证药物的质量。

2、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是建立在对该味中药成分研究之后,确定了中药中起主要作用的一个重要成分,比如黄芪中的黄芪多糖,板蓝根中的板蓝根多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黄芩中的黄芩苷都是相对应的主要成分,将这些成分提取出来,再经过干燥,添加辅料等其他工序制的的药物。具有可饮水可拌料使用方便,完全溶于水吸收利用率高,苦味减弱不影响适口性,有严格的含量标准质量相对可靠等优势,但中药提取物的价格相比分散剂更高。

中药选用:

母猪:夏季可使用扶正解毒散,利用机体夏季活跃的机会帮助母猪排出体内外邪;秋季使用健胃散,健脾开胃促消化,帮助母猪增加体重,抵御冬季寒冷;冬春季使用荆防败毒散(板蓝根颗粒),预防感冒。另外,还可定期使用茵陈蒿散,起到保肝护肾,排外毒提高母猪使用寿命。在猪群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时使用补中益气散(黄芪多糖粉)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喂健胃散+黄芪多糖粉,增强脾胃的水谷运化功能预防腹泻,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疫苗免疫效果;保育阶段使用黄连解毒散(银黄可溶性粉),预防各种细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疾病,使用板蓝根颗粒,预防蓝耳、圆环等病毒性疾病。


文/果然悠

想了解最新猪价行情,以及玉米、豆粕行情欢迎关注果然悠微头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