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丨痘病毒—可感染猪、鸡、绵羊三种动物的病毒

 果然悠 2020-08-22

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痘病中最被人所熟知的当属“天花”,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生疫情时每4名病人就会有1人死亡,未死亡也会留下严重的痘痕,在18世纪的欧洲导致了超过1.5亿人的死亡。直至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人工接种牛痘的方式预防天花,才将天花逐步控制住,经过长时间的努力1979年12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而天花也成为人类在世界范围内消灭的首个传染病。

科普丨痘病毒—可感染猪、鸡、绵羊三种动物的病毒

痘病毒是病毒颗粒最大的一类DNA病毒,痘病毒科中含有脊椎动物痘病毒和昆虫痘病毒2亚科,而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包括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绵羊痘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以及猪痘病毒属6个属和未定属的成员。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感染猪、鸡和绵羊三种动物的痘病毒。

科普丨痘病毒—可感染猪、鸡、绵羊三种动物的病毒

绵羊痘

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羊感染后会导致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绵羊痘会导致羔羊的死亡率高达100%,但是多数成年绵羊可以耐过,死亡率较低。

绵羊痘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感染。而且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免疫均可感染,但不会传染给山羊及其它家畜。另外冬末春初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季节。

绵羊痘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除此感染的羊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若呈地方流行性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该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症状不同:

  • a、前驱期:体温升高到41-42℃,有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
  • b、发痘期:约经1-4天后发痘。痘疹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开始为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丘疹逐渐增大,变成淡红色结节,并在5-7天之内变成水疱
  • c、化脓期:由于白细胞的浸润以及化脓菌的侵入,水疱的内容物发生混浊,继之变为脓性,体温再次上升,一般持续2-3天。
  • d、结痂期(痊愈期):没有其它病原菌侵入而继发并症时,化脓期很快转入痊愈期,即脓疱内容物逐渐干涸,痘疹处形成褐色或黑褐色的痂皮,好像生锈的铁钉钉在皮肤上一样。

解剖病羊可发现皮肤上的各期痘疹,眼结膜和鼻黏膜潮红肿胀,并有数量不等的浆液性或黏液脓性的眼眵和鼻液等。 内部检查主要在呼吸道和胃肠道的黏膜常见有出血性炎症,特征性病变是在咽喉、气管、肺和胃黏膜等部位出现痘疹。

绵羊痘的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羊圈内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经常保持干燥。保证羊吃饱喝足。

2)加强检疫工作。尤其是针对新引入的羊只须隔离21天,经观察和检疫证明完全健康后方可与原有的羊群混养。

3)疫苗免疫。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在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注射后4~6天产生可靠的免疫。

4)病畜治疗。对症治疗,局部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擦干后涂紫药水或碘甘油。特异性治疗使用康复血清。

鸡痘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接触下传染病,任何日龄的易感禽类均可发病。患鸡常表现增重不良,衰弱,蛋鸡患病时还可出现暂时性产蛋下降。根据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可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种,也可表现为两种的混合型。

1)皮肤型:病鸡的鸡冠、肉髯、眼睑和其他身体无毛部位的结节状病灶。解剖可见局灶性上皮形成结节状增生。接着形成丘疹、水疱,约两周后病灶基部发炎并出血,最后形成结痂。

2)粘膜型:病鸡的口腔、食道或气管黏膜见到溃疡或白喉样黄白色病灶。解剖可见在黏膜表面形成微隆起、白色不透明结节,增大并愈合后形成黄色奶酪样坏死的伪白喉,不易剥去,如将其剥去可见出血糜烂。

鸡痘的预防

鸡痘主要通过疫苗进行预防,通常在鸡翅内测五血管处皮下接种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一般接种后的7-10天接种部位局部会出现红肿,随后产生痂皮,2-3周后痂皮脱落,疫苗免疫期可达4个月。

猪痘

猪痘可感染各个阶段猪群,但成年猪的抵抗力较强,常呈隐性感染,而4-6周龄仔猪感染该病可引起仔猪的死亡。病猪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而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此外蚊蝇等也会参与该病的传播,所以夏秋蚊蝇较多的季节是该病的高发季节。

一般仔猪和育肥猪感染猪痘病毒后会有5-7天的潜伏期,病初病猪体表出现遍布全身的红斑,进而出现孤立的圆形丘疹,丘疹凸出于皮肤表面,后期会发展为水泡,最终脓疱破溃会形成痂皮。病猪主要表现为奇痒难耐,在墙壁、围栏上蹭痒,发病率可达100%,但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且病猪采食量和饮水量一般正常。

猪痘的防治

该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于免疫,所以预防主要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比如定期消毒,控制温湿度等,具体工作如下:

a、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舍卫生,保证猪舍正常的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加强猪舍内消毒和灭蝇灭蚊工作。发现临床症状病猪后需迅速将病猪隔离,防止传染给同窝的其它健康猪只。另外要注意防止猪群的皮肤损伤,对于圈舍中的尖锐物品要及时清除,以避免其划伤或刺伤猪群皮肤。

b、做好检疫工作。新引入的猪群要做好检疫和隔离工作,隔离一周后无临床症状方可同原有猪群进行混群。

c、猪痘治疗。发病后可在病猪的饮水或者饲料中添加板蓝根、黄芩、黄柏等清热解毒类的中药以及黄芪多糖等补益类中药,利用中兽医扶正祛邪的理论,帮助猪群对抗猪痘病毒。同时在饲料中加入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或者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防止病猪的继发感染。对于皮肤溃烂的病猪伤口可使用紫药水或者红霉素软膏进行涂布,促进伤口愈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