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面对免疫抑制,养猪人该如何正确面对?

 果然悠 2020-08-22

摘要:随着非洲猪瘟的发生,养殖户对于猪群健康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导致猪群健康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因为该病会损害猪群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器官活性下降,抗体产生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不仅本身会导致猪群发病,其对免疫器官的危害还会导致猪群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所以要想做好猪场疾病的预防,防控好免疫抑制性疾病是一项重要任务。

文/果然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养猪就离不开疾病,而要防控疾病依靠猪群自身抵抗力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近几年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盛行,猪群健康度不达标,导致抗体产生不合格,免疫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猪场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

何为免疫抑制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指的是免疫调节失去平衡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引起的疾病,而免疫抑制性疾病严格来讲并不能算是一种病,而是生猪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是由于猪群免疫系统遭受到免疫抑制因素的侵袭后,导致猪群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的损伤的一种状态。

导致猪群免疫抑制的因素

引起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根据传染性可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其中传染性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些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包括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肺炎、流行性感冒等,而非传染性因素又包括理化因素、不良刺激、营养因素以及药理性因素等。

1)营养性因素

猪群免疫系统发挥免疫功能需要借助于多种营养物质,若是猪群日粮营养搭配不良,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者矿物质等会对猪群的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免疫抑制;饲料中能量不足或者蛋白不足同样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而且部分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等)和微量元素(比如铁、硒等)还是免疫细胞分化、抗体合成以及免疫器官发育所必需的物质,一旦这些微量物质缺乏,就会导致猪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

2)理化因素

最常见的就是饲料中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T-2毒素等)含量超标导致的免疫抑制,此外饲料中重金属超标或者工业化学物质含量超标也都会对猪群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临床表现为疫苗免疫失败,抗体含量不达标,抗体保护时间短等问题。

何为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面对免疫抑制,养猪人该如何正确面对?

3)药理性因素

有些药物在使用后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最典型的就是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抗生素中的氯霉素类和四环素类等。所以养猪人在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抗炎、抗休克治疗时,不能单纯使用需要搭配抗生素一起使用,因为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若无抗生素很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

4)不良应激

猪群饲养环境、饲料等的突然改变,外界天气的突然变化,以及猪舍中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超标,以及转群、长途运输等各种不良应激都会刺激住体内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该激素会对巨噬细胞造成抑制作用,也会损伤T淋巴细胞,导致猪体免疫功能下降。

5)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a、蓝耳病,蓝耳病毒的免疫抑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干扰机体的免疫应答,另一方面是引起肺泡巨噬细胞等效应细胞数量的减少,功能减退。而该病的危害不仅仅是该病单纯的危害,还会导致猪体猪瘟、伪狂犬等疫苗免疫失败。

b、支原体肺炎,现代研究表明,猪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其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易感性都会增强,这是因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而且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也会下降,还会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导致整个呼吸道免疫能力下降,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强。

c、圆环病毒病,圆环病毒导致免疫抑制是因为圆环病毒的寄生位置为淋巴组织中,会破坏淋巴组织的正常结构,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遭到破坏,为其它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创造机会。

d、猪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猪流感病毒会损害猪群呼吸道上皮细胞,降低或丧失呼吸道粘膜的屏障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发生流行性感冒猪群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病的主要原因。

e、其它疾病,此外诸如猪瘟、附红细胞体病等也都会对猪群的免疫功能造成损伤,而使得猪群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强。

养猪人该如何正确面对免疫抑制性疾病?

虽然导致猪群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但是养猪人不可谈免疫抑制而色变,一些免疫抑制性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的野毒感染,治疗疾病时地塞米松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的使用,转群、换料、断奶等正常饲养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会引起免疫抑制,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式去面对该病,就可以将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降至最低。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直至非洲猪瘟这个无药治无疫苗防的药物进入我国后,生物安全工作才引起了所有养殖户的注意。要想防控各种疾病一定要将猪场的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将猪场内的病原含量降至最低,减少病原侵害猪体的机率。

2)加强饲养管理

转群、换料、断奶等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处理不当同样会导致猪群的免疫抑制,这就要求养猪人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中应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群的侵害,比如仔猪断奶可先将母猪从产床赶出,仔猪继续在产房生活5-7天时间后再下产床;换料采取渐近性换料的方法,按照新老饲料2:1-1:1-1:2的比例逐渐更换。

另外要注意尽量给猪群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温湿度要适宜(各阶段猪群温湿度需求见下表),加强通风改善猪舍中空气质量,降低氨气、硫化氢以及粉尘等浓度,注意猪群的饲养密度。

何为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面对免疫抑制,养猪人该如何正确面对?

3)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猪群饲料营养搭配不当就会影响到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以及抗体生产,导致猪群的免疫功能低下。通过提高猪群的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物质的水平,全面提高饲料的质量,以提高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对于哺乳母猪和保育仔猪采食量不足,可饲喂湿料或者粥料,以提高猪群食欲提高采食量。

何为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面对免疫抑制,养猪人该如何正确面对?

4)合理的疫苗免疫

  • a、疫苗的选择

猪群疫苗可分为季节性免疫疫苗、必免疫苗和选择性免疫疫苗,必免疫苗包括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细小病毒等常规疫苗,季节性免疫疫苗主要是猪丹毒、猪乙型脑炎、流行性腹泻等季节性发生的疾病,而选择性免疫疫苗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b、疫病检测系统

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建立在猪群健康度高低之上,健康度高,疫苗免疫成功率就高,所以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疫病检测系统,定期对猪群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淘汰野毒感染猪群,尤其是蓝耳、伪狂犬等病,逐步建立健康的猪群。

  • c、免疫增强剂的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疫苗免疫效果,还可以在疫苗免疫期间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比如中药黄芪多糖粉、芪贞增免颗粒、补中益气散等都可以提高猪群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还可以增强住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多方面提高猪群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延长疫苗保护时间。

5)合理使用药物

  • a、疫苗免疫期间药物选择,前文提到地塞米松、氯霉素类抗生素等药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这些药物在疫苗免疫前后应禁用。
  • b、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使用抗生素治病防病时需要注意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尽量选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物,以提高药物使用效果。比如青霉素+链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磺胺间甲氧、阿莫西林+硫酸粘杆菌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等搭档。
  • c、使用窄谱抗生素,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窄谱抗生素,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速度,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