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果然悠 2020-08-22

“少外出、少聚餐,勤洗手、戴口罩、拱手不握手,有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时,立即带上口罩就近就医。”,这些词语村里的大喇叭每天都会播放一遍,提醒大家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新冠肺炎同非洲猪瘟同属病毒性疾病,而非洲猪瘟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猪人的“头等敌人”,那我们能不能从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到对非洲猪瘟防控有效的措施?

文/果然悠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非洲猪瘟再认识

非洲猪瘟最早是在1921年发现于肯尼亚,开始该病一直在非洲大陆进行传播,直到1957年随着各国之间贸易的增加,非洲猪瘟才得以走出非洲大陆,侵入到了欧洲,1971年传入美洲,2007年,首次传播至欧亚接壤的格鲁吉亚,迅速传入俄罗斯,并在高加索地区定殖。2012年,传入乌克兰,2013年传入白俄罗斯。2014年传入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2016年传入摩尔多瓦,2017年传入捷克,罗马尼亚,2018年侵入中国,后进入韩国、越南等亚洲周边国家。可以发现2012年之后该病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侵入中国后迅速在亚洲多个国家传播开来。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非洲猪瘟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该病毒是单一的、有囊膜的、存在于细胞质内的双链DNA病毒,时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目前认为非洲猪瘟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是有23个基因型。猪科的所有物种对非洲猪瘟病毒都易感,另外钝缘软蜱同非洲野生猪科动物都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天然储存宿主。

非洲猪瘟被认为是一位脾气暴躁的年迈老人,虽然会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其传播能力并不强。这是因为在猪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性传播,而空气传播和媒介传播的危害性并不大。

  • a、空气传播,理论上非洲猪瘟病毒可在急性感染期形成高浓度的气溶胶通过空气传播,但是空气中病毒的半衰期仅14-19分钟,且传播半径仅2米,所以不存在通过空气发生远距离传播的可能。
  • b、媒介传播,虽然苍蝇、老鼠、鸟类等可携带病毒并传染给猪,但其携带病毒量很低且容易失活,所以并不是非瘟传播的主要途径。

而目前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性传播,而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也就是说从传播途径来看非洲猪瘟病毒同新冠肺炎病毒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养猪人在防控非洲猪瘟时完全可以借助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方法。

1、少外出

翻译到非洲猪瘟的防控中就是加强生物安全,减少猪场同外界的接触。正常情况下猪场同外界的接触主要有人员的流动、饲料车辆的进出和卖猪车辆的进出三个方面。

a、人员流动的管理

猪场内员工外出休假后返回猪场需要隔离48小时才能进入猪场,进入猪场后要更换随身衣物,同时对随身物品进行消毒,而猪场外无关人员应该禁止进入猪场。而猪场内部要严格划分脏区和净区。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b、饲料运输车辆的管理

最好的状态是场外打料和场内自动输料方式相结合,以避免饲料车进入猪场所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若是无法做到场外打料,则需要针对进场饲料车进行三级消毒,饲料司机洗澡更衣后方可进场,而且进场后不能下车,由猪场内工作人员卸料。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车辆洗消操作流程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车辆烘干操作流程

c、拉猪车辆的管理

猪场需要在距离猪场3公里以外的地方建设猪群中专台,以防止外来车辆同猪场内车辆和人员之间相接触,而且要严格按照内部车辆和社会车辆的行驶路线行驶。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生猪中转台

2、少聚餐

翻译到非瘟的防控就是减少猪与猪之间的接触,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属于接触性传染病,健康猪同发病猪接触后就有可能被病毒所感染,所以猪场防控非瘟的重要原则就是猪与猪之间不接触,猪与人之间少接触,这与“少聚餐”来防止新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要求猪场在原有硬件设施的情况下进行改进两点:

a、改进栏杆为水泥实体墙,尤其是母猪定位栏之间,产床之间,保育栏与栏之间,育肥栏与栏之间都需要从此前的铁栏杆或者水泥栏杆改为实体墙,将猪与猪之间的接触降至最低;

b、改进定位栏母猪的饮水方式,由此前的“通槽”饮水改为单个饮水器饮水,以防止被感染猪的唾液污染饮水而感染其它健康猪。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3、勤洗手

翻译到非洲猪瘟的防控中就是加强消毒,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使其低于猪群的感染阈值,从而阻断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猪场消毒应该重点重视3点:

a、消毒剂的选择

目前国际上公认对非洲猪瘟病毒有良好杀灭效果的消毒剂为戊二醛苯扎溴铵、强碱类消毒剂(火碱、生石灰等);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b、消毒频次的选择

正常情况下猪场大环境一周消毒一次即可,至于带猪消毒其只能杀死环境和猪体表的病毒,对于猪体内的病毒无效,而且带猪消毒时消毒液还会破坏猪群的呼吸道屏障,反而会加大感染的可能,所以日常饲养时无需带猪消毒,但是当猪群出现疑似非瘟感染或处于非瘟感染的窗口期时才需要带猪消毒,隔日一次即可。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c、消毒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场所和时间应该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比如给猪舍地面、棚顶、栏杆等消毒就可以使用化学消毒药喷洒,0.5%~1.0%过氧乙酸、20%石灰乳都可以;对空气消毒则可以使用熏蒸消毒,按照每平方米福尔马林25 mL、水12.5mL、高锰酸钾25g的比例密闭24~48h,熏蒸消毒;对猪场大门和注射门口应使用消毒池消毒,消毒池应使用2%~4%氢氧化钠、1%复合酚、1%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4、戴口罩

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播是借助空气飞沫传播,而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空气飞沫的接触从而起到一定的防控效果,简单讲就是切断传播途径,翻译到非洲猪瘟的防控就是减少猪与猪之间的接触,除了上文提到的改进猪舍硬件设施之外,再就是人在非瘟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

a、清洁用具及时消毒,猪场内一般一个饲养员要饲养很多头猪,一旦其中一头感染饲养员在使用未消毒的用具清理猪舍时就会把病毒携带到其它猪栏,导致疾病的传播,这就要求猪场内的清洁用具要专人专用,杜绝随意借用。

b、注射器要及时消毒,注射器会接触到猪的血液,而非洲猪瘟病毒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所以要求猪场疫苗免疫时要做到一头母猪一个针头,肥猪和保育猪一个栏内一个针头。打针治疗时应一头猪一个针头,防止非洲猪瘟的扩散。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5、有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时,立即带上口罩就近就医

翻译为非洲猪瘟防控就是一旦猪群表现出疑似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或者非洲猪瘟的典型临床症状需要立即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若不是则按照普通疾病进行诊疗,若是则需要采取相关防控措施。

这就要求猪场负责人对非瘟临床症状有详细了解,非洲猪瘟病猪有几种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比如发病猪耳、四肢、腹部皮肤发红或发紫,病猪高烧至40.5℃以上,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急性非洲猪瘟还会导致病猪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粘液或血液,还可能出现腹泻症状,病猪有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等神经症状。临床上当病猪的病死率超出正常范围或无征兆突然死亡时,并表现出皮肤发红或发紫、高热或结膜炎、腹泻或呕吐、神经症状四种症状中的一种时即可判定为符合非洲猪瘟发病的临床症状标准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而解剖非洲猪瘟感染所致的病死猪可观察到如下几点:脾脏肿大、易碎、暗红色至黑色;淋巴结肿大、出血;胸腔积液;肺水肿,间质明显增宽;肾脏及膀胱有明显出血点。若是临床上解剖发病猪有脾脏异常肿大或有出血性梗死,下颌淋巴结或腹腔淋巴结有出血症状这四种病变中的一种病变,即可判定为符合非洲猪瘟发病的剖检病变标准

a、若非非洲猪瘟感染,首先将病猪隔离,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疾病,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治。

b、若疑似非洲猪瘟感染,则需要“拔牙”处理,即将疑似非瘟的病猪淘汰,“拔牙”时应注意早、快、狠、净、阻五字决。其中“早”指的是要第一时间发现疑似病猪;“快”就是发现疑似病猪后应立即隔离处理;“狠”指的是淘汰力度要大,牺牲一头,挽救整栋,牺牲一舍,挽救整场是拔牙的基本原则;净指的是处理要干净,不留任何残留,不仅要将发病猪淘汰,还要将发病猪栏舍进行火焰消毒,猪排泄物和分泌物进行仔细清理;“阻”指的是猪场内的物理屏障要坚固,杜绝猪与猪之间相接触。

还需注意拔牙后应注意对污染的环境充分洗消,暂停猪场的不必要操作,保持猪群处于静默状态,重点检测周围猪舍,要求保持高压至少21天时间。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另外,防控传染病还需要保护易感动物,中医认为非洲猪瘟属于典型的温病,针对温病应采取卫气营血辨证:

  • 病入卫分,猪群卫气功能失常,病位在皮毛,是温病的初期阶段,病猪表现为扎堆、发热、打颤等症状。此时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若是给猪群饲喂扶正类药物,有利于正气将外邪排出体外。
  • 病入气分,病邪由卫入气,侵犯脏腑,病情加重,病猪邪热雍肺、肺失宣降,猪只表现为精神沉郁,高烧,身体发红,咳喘,泄泻等症。此阶段是机体同外邪斗争的关键期,若机体抗病力强,则时间较长;若抗病力弱,则时间较短。若是能在此阶段给猪群饲喂扶正和清热类药物,可控制病情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 病入营分,该阶段为温病的深重阶段,营行脉中,内同于心,营阴受损,病猪表现为皮肤赤红、斑疹隐现、神昏肢厥,灵位里热炽盛,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病猪表现为厌食,便秘、呕吐等症。此时应采取滋阴生津、凉血降火和益气补虚等原则进行治疗。
  • 病入血分,此时病猪津液亏损,气虚体弱,气不统血,血无所附;血虚妄行,溢出血管。临床表现为体温迅速下降、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以及皮下及组织器官瘀血出血等,此阶段病猪理论上应该采取活血化瘀、滋阴生血、益气补虚和凉血止血的治疗手段,但实际上已经无治疗价值。
养猪丨“少外出,戴口罩”,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中学习非瘟防控

猪属于大的群体,同一疾病不同的猪可能处于不同的发病阶段,所以针对猪群的非洲猪瘟感染应采取补中益气、清热解毒和凉血止血类中药。黄芪是补中益气类药物的代表,可通过滋生气血生化之源,稳固先天之本而扶正祛邪,提高猪群的抵抗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金银花和黄芩是清热解毒类药物的代表,金银花甘寒,方向疏散,善于清肺经热邪,而黄芩苦寒,善清肺火和上焦实热,二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辛凉解表之功。板蓝根是凉血止血类药物的代表,板蓝根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温疫时毒,温毒发斑等症,针对非洲猪瘟的气分症和营分症有良好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