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年被电商“套路”,今年8毛一斤,商家不上门,网友更是不买账

 果然悠 2020-08-22

“电商”算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全新行业,靠着电商不少农产品打通了产销的通路,农民解决了水果滞销的问题,能赚到更多的钱。而电商也减少了库存、资金的压力,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消费者则相当于从农民手中直接购买农产品,省时省力还便宜。但随着电商的发展,一些不良商家就借助电商套路农民和消费者。

去年被电商“套路”,今年8毛一斤,商家不上门,网友更是不买账

一方面商家利用农民急于卖果子的想法,诱导农民拍摄一些滞销和伤心的图片和视频,并将这些素材经过认真的包装,然后把加工过的素材放到网上进行宣传,利用网友对农民的同情心赚钱。当然这些商家也不是真正要帮助农民,他们往往都是低价收购一些劣质的果子,然后通过网络卖给网友,结果购买的朋友回家打开一看没几个好的,全是坏的,这种一锤子的买卖导致大量网友对网络购买水果产生了抵触心理。

去年被电商“套路”,今年8毛一斤,商家不上门,网友更是不买账

这事去年就发生在了有名的李子——黑布林身上,去年黑布林上市时正赶上雨季,不少果子因为雨水太大而开裂,农民急于出手,这时候商家上门承诺帮助农民卖黑布林,但要求他们帮忙拍视频和照片,当农民很配合得完成“工作”后,商家也仅是收走了不多的劣质黑布林,剩下好的答应过几天再回去,可是却是“一枪打了个兔子”再也没见到人,不过农民拍摄的视频和图片却是满天飞,商家借助这些素材进行虚假宣传和营销,不少网友上当受骗。

去年被电商“套路”,今年8毛一斤,商家不上门,网友更是不买账

而现在正值黑布林上市的关键时期,今年的黑布林价格同样不理想,产地仅8毛钱一斤,要知道黑布林曾经的售价可是五六十一斤,大果一个就能卖到接近10块钱,即使去年价格不理想也不止卖到8毛钱一个,真的是此一时彼一时,曾经的“水果王者”沦落到掉在地上都没人要的地步。

去年被电商“套路”,今年8毛一斤,商家不上门,网友更是不买账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就是黑布林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前几年因为黑布林之前,不少农民跟风种植黑布林,导致黑布林上市的量每年都在大幅增加,再加上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更是没有商家上门收购了,导致黑布林只能在当地小面积销售,而在产地谁家都有的情况下,还购买黑布林的消费者本身就不多,再加上黑布林本身就是比较小众的水果,上市的时间又有各种桃子、西瓜等大众水果的冲击,黑布林就更卖不动了。

去年被电商“套路”,今年8毛一斤,商家不上门,网友更是不买账

其他水果滞销还有“电商”这条路可以走,降降价格网友就帮助农民消化掉了。但是因为去年不良商家的“套路”,不少消费者购买的都是小果和劣质果,花的是大果的钱却没吃到大果。甚至有朋友直接说:“网上的黑布林再便宜也不能买,想吃还是去超市买,更放心些。“这电商问题还没解决,黑布林又出现了过早采摘追逐市场,导致上市的黑布林不熟,又涩又硬,黑布林的口碑是一下跌至低谷,这次网友是真的不买账了。

去年被电商“套路”,今年8毛一斤,商家不上门,网友更是不买账

最近几年不少品种的水果都出现了滞销的问题,这里面从农民到商贩都有问题,农民不考虑市场容量的跟风种植,为了追赶市场过早采摘,导致水果的产量短时间增加,入市的水果又达不到标准,导致水果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逐年下降。而商家为了利润,疯狂加价,产地3、4元的水果到了超市就是10元,甚至15元,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消费者想知道产地的价格是易如反掌,当知道价格相差如此悬殊,巨大的心理落差也让消费者对这种水果望而却步。

去年被电商“套路”,今年8毛一斤,商家不上门,网友更是不买账

要想改变当前水果市场的现状,需要农民和商家共同着手,商家诚信经营,合理控制利润,农民合理种植,将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消费者购买到质优价廉的水果,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这个产业长时间发展下去。而现在大家是把自己的路走窄了,甚至是自己把自己往绝路上逼,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