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伟天英 2020-08-22

《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文学家罗贯中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是一部经世治国之书,也是一部英雄情义之书,道尽了世间人心。

表面上看,《三国演义》是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但其中更是蕴藏了诸多人生处世哲学,如能领悟其中的智慧,人生必当无往不利!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一、谦虚低调,君子有终

《省心录》曰:“器满则溢,人满则丧。”器物被装满就会溢出,人自满就会衰亡。

《三国演义》中,有个人比关羽还狂——祢衡。祢衡年少得志,年纪轻轻便成了孔融的忘年之交,一时之间,名闻天下。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过于狂傲,目中无人。

后来,孔融将祢衡推荐给曹操,祢衡表面应允,但心里却很看不起曹操。

一次,曹操让他演奏乐器,他竟当众脱衣,击鼓叱骂。曹操虽恼怒至极,但又怕落下不能容人的恶名,便饶他一命,把他送到荆州刘表那里了。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侥幸不死的祢衡并未收敛,仍旧目中无人,惹得刘表很是不快,于是把他送给了黄祖。

黄祖为一介武夫,不像曹操、刘表一样顾忌名声。当祢衡再一次狂性大发时,黄祖二话不说便把他杀了。

一代名士,终因目中无人而早早落幕。

恃才傲物之人,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因为山高海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易经》:“劳谦,君子有终,吉。” 君子始终保持谦虚的品格,就会得到好结果。

自古骄兵多必败,从来轻敌少成功。

做人,切忌把自己看得太高、把别人看得太低。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二、留有余地,进退自如

《菜根谭》曰:“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意思是在道路狭窄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能走;在享受美餐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吃;这才是立身处世取得成功的最好方法。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做事最懂得为自己留有余地。

刘璋的亲信张松途经荆州,受到刘备盛情款待。张松见他如此礼贤下士,便劝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对于张松的提议,刘备不置可否,只是热情劝酒。

后来,张松派好友法正征询刘备的想法。酒过数巡,法正问:“张松昔日的提议,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刘备答道: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刘备此言蕴藏着极高的处世智慧。他不是不想夺益州,而是要预估此事的风险,事先留好余地。如过早表态,事情一旦败露,不仅图谋益州的计划落空,日后还会给自己多树一个强敌。

后来,刘备收到刘璋的邀请,提兵入蜀。他一面与刘璋互通书信表示友好,一面收买人心,沿途所经之地布下亲信兵马。

每行一步,都有两手准备。正因如此,刘备在他人的地盘混得风生水起,最后成功蚕食益州,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主。

人生正如棋局,有时“留有余地”比步步紧逼更加高明。

步步紧逼虽能得一时之利,却有后顾之忧;留有余地,则不致于陷入僵局。

话不能说得太满,事不能做得太过。如此山穷水尽之时,才有峰回路转之机。

正如《菜根谭》所言:“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人情反复无常,人生之路崎岖不平;在走不通的地方,要懂得退让一步的道理;在走得过去的地方,也要给予人家三分便利,如此方能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学会留有余地,人生之路方能越走越宽!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大事,一定要从细小的事开始。

《三国演义》中,刘璋的属下王累劝说:“张鲁犯界,乃癣疥之疾;刘备入川,实心腹之大患。”但在刘璋心里,带着不足万人入川的刘备才是“癣疥之疾”。但正是这“癣疥之疾”,最终让他倾家荡产。

细节,就如同鞋里的一粒沙,虽然微小,但如果不重视,就可能把脚磨破。

赤壁之战,黄盖借着东风,带了二十只装满硫磺等点火之物的船向曹操诈降。曹营众人都为黄盖来降而高兴,惟有谋士程昱眉头紧锁。

程昱对曹操说:“来船有诈,千万不要让它接近我们。”

曹操听后很是好奇,便问程昱是如何看出来的。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程昱说:“黄盖来降,必带粮草器械。如粮食在船,船必然稳重,吃水深;而这些船却轻飘飘地浮在水面。况且今晚东南风很急,恐是要采用火攻之法!”

正因为重视细节,程昱识破了对方计谋。

只可惜,曹操并未听从他的建议,最终落得大败而逃的结局。

纵观古今,雄才大略而遭遇失败之人,多数都是因为:只看重大局,却忽略了组成大局各种的细节。

癣疥之疾,亦能成为心腹大患。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四、善始善终,慎终如始

老子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谨慎收尾。

建安五年,曹操突袭刘备,措手不及的刘备军队瞬间便被打散。刘备侥幸逃脱,而关羽因走投无路,不得已降了曹操。

曹操十分看重关羽,一心想要把他收入麾下。而张辽与关羽是老朋友,曹操便让张辽私下去探关羽的口风。

张辽问关羽今后如何打算,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极好,但刘将军待我情义深重,我曾发誓与他同生共死,永不背叛!”

正是关羽的有始有终,成就了他的千秋忠义口碑。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但却可以做到有始有终。

人生繁杂,我们常常一念之间,就改变了初衷,做出另外一种选择。而正是因为我们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

人生天地间,无终始者,非君子也。

惟有善始善终的恒心,才能让生活中的美好成为永恒。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五、看淡得失,通透豁达

《易经》有云:“动则得咎”。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失。

世间之物,来去无常,正视人生得失,拥有时懂得珍惜,失去后也不必叹惋。

刘备在做徐州牧之时,曾收留吕布一段时间。曹操担心刘备与吕布强强联手,便用了一招“驱虎吞狼”之计。

他借汉献帝的名义下旨,让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向来以汉室宗亲自居,自然不能抗旨,只能带着关羽出发。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临行前,他安排张飞镇守徐州。谁知张飞喝酒误事,被吕布搞了偷袭,张飞惨败,徐州落到吕布手里。

当张飞告诉刘备事情的经过后,刘备只是轻叹道:“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菜根谭》说:“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刘备看淡得失的大气,不仅让关羽、张飞折服,也为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基础。

看得开的人,能透过眼前的得失,看到远处的风光。

看不开的人,一叶障目,为眼前小利沾沾自喜,为眼前小失悲痛欲绝。

看淡得失,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做一个通透豁达之人,才是快乐之源。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结语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每个人看到的景象不同,领悟的内涵亦不同。

《三国演义》,不仅是奇谋秘策,更是世道人心,亦是人生处世之大智慧。

如能参透其中的处世哲学,并将终生受用!

悟道《三国演义》:战争烟火中的人生处世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