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哲学难题新解

 静远德载 2020-08-22

一、缸中的大脑(Brainin a Vat)

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完美安排和模拟身体感官刺激信号的电脑上。你能否判断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

柳下:不能。

柳下实现意识学揭示:单一感觉实现没有意识(认知)意义,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意识是两种以上感觉神经同时兴奋的主体实现;不同种感觉神经因同时兴奋建立连接并因连接引起同时兴奋,感觉神经连接路径即意识逻辑。这是柳下意识实现感觉神经连接模型,强调意识主体是以感觉经验对存在建立属性的,所谓“物理”的本体是意识主体建构存在而非客体,其立足点是感觉而非物理属性,柳下称之为“哲学的感觉中心转向”,一切现象、形式、属性、概念、语言、逻辑都可还原为不同感觉之间相互确定。意识不是对客体的本真反映,而是生成了生物适应生存的新东西,意识主体对客体存在只能给出关系而给不出本质。主体感觉确定也是意识主体对客体的利用等实践依据,这给出新的知识论奠基。

 

二、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柳下:不对,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

意识主体是以感觉经验对存在建立属性的,基于感觉中心转向这一认识论自觉,柳下对存在作“性空”处理,提出无本质固有属性(包括时空)的统一最小单元概念。这不是预设,而是柳下头脑中概念体由连接逻辑深度析解的结果,并且,若假设物质无限可分,则质能的量化无以实现,相互作用也无处实现。以终极单元为进路,柳下自觉立足且也只能立足感觉范畴,从根本建构物理机制模型

单元各为一个整体,只具自然单位个数,无量差,无结构,不可分割,不生不灭,不可标记。单元以统一恒速各自作径向扩展,(像气球膨胀),两能元相遇则即时于切点(两球面接触点)从新由点径向扩展,直至再遇重复前为。孤立单元任意径向大小没有区别,也无法确定是否在作扩展活动,即没有时空意义。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径向多大,在何处他遇则相应即时“塌缩”确定于该处(切点),柳下称之为实现,这是最基本的实现。单元的活动状态相应实现确定。“性空”的单元模型虽是如此简单,却埋下了量子和时空现象的全部逻辑及其量化基础。

单元之间的几何精致关系显示存在的发展是因果决定的。单元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几率更不是其內禀属性,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实现相应确定虽然具体主体实现可以相应确定先前存在的形式、状态、属性,但丝毫决定或影响先前存在,确定不是决定,在柳下的概念和逻辑体系里,决定和确定已彻底分野。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无关前客体存在。作为主体信息来源的存在为该主体的客体,客体决定主体,主体确定客体而且,存在会永不停息地在环境中实现相应确定,实现是再实现的路径依赖,实现即确定,未实现的可能路径即不存在,因此,多世界不存在。多主体实现不是多世界发生,多主体之间是存在的交集、并集、子集等集合关系,且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是处于同一世界。

 

三、中文TheChineseRoom)

图灵1950年设计这样一个测试测试人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问过一些问题后,如果被测试者超过30%的答复不能使测试人确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的回答,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美国哲学家John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中文屋”反驳“图灵测试”:一位不懂中文的人身处一个留有小窗口屋子中,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对应关系的书。写着中文问题的纸片通过小窗口送入房间中房间中的人使用他的书找寻对应的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房间外的人以为他理解中文。

柳下:“图灵机器”不实现意识。

柳下立足现象我在,建立了进化论的意识实现感觉神经连接模型,提出单一感觉没有意识意义,不同种感觉神经同时兴奋的主体实现即意识(认知、概念、现象),不同种感觉神经元因同时兴奋建立连接,此即记忆(概念体)。意识(认知)是两种以上感觉之间相互确定来的,一个睡着的幼儿感觉到脸上痒,这只是一种感觉,他(她)可能应激反应用手挠一下,但对此没有任何认知(意识);如若他(她)醒着,突然感觉身上痒,看到有一只虫子在痒处爬动,则实现“虫子形象—质感”的意识,并且相应同时兴奋的神经建立起连接。一旦再感觉到这种痒,不用看,因为连接,相应视觉神经即可能被唤起兴奋而实现那种虫子的形象。若同时实现快感或痛感,则赋予虫子价值意义。如若语音听觉或字形视觉神经与概念体因同时兴奋建立连接,则语言实现了,一旦再听见该语音或看到该字形,即相应听觉或视觉神经实现兴奋,则引发连接的概念体兴奋,主体中虫子的形象或质感同时实现。意识主体是以感觉经验对存在建立属性的,属性实现在具体主体,而不是客体固有,对于同一存在,有什么样的感觉同时实现则有什么样的主体认知实现,离开感觉实现,则给不出任何形式、属性。

直至目前,人工智能机器还都是“图灵机”,是数字代码计算范式的,其数字代码的意义对应于人的感觉,其本体不是独立的意识主体。尽管柳下提出主体都实现感觉,但感觉相应于实现结构,计算机原件实现的感觉与进化强化而来的生物感觉相去甚远,更与代码指代的人类感觉无关。计算机原件之间也建立不了感觉经验连接,实现不了意识的发展。再则,不同感觉之间相互确定实现意识,感觉并非意识。人工智能更没有快感或痛感,不会实现为利害或价值主体,而社会是以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若干主体,因此,机器人没有资格成为社会成员。人类应立法限制未来赋予人工智能物快感或痛感神经,使其永为人类工具。

 

四、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and Typewriters)

“猴子和打字机”思想实验也叫做“无限猴子定理”,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柳下: 不可能。

柳下提出广义进化论:存在之间互为环境;存在之间相应实现组织、再组织、被组织或分解,并改变、分化着环境;实现为再实现的基础和路径依赖;存在的适应和优势是与环境相应的,存在量增总是指向环境中有利于实现的组织模式者。广义进化论也称作广义自然其中给出了“吸引子逻辑”,也即存在发展的趋向。而动物因具有快感和疼痛感神经组织而在环境中有价值取向或偏好,更凸显“吸引子逻辑”。再多的猴子在再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打出的字会大多集中于某些区间而不是机会均匀泛化,所以,永远也打不出《罗密欧与朱丽叶》。

 

五、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eosGravityE)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从高处释放开,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柳下:这个思想实验说明,无论物体的质量,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在同一引力场中,所有物体自由落体速率都一样。
这是史上最成功思想实验之一,一根手指头都不用动一动,就击败了亚里士多德。

 

六、特修斯之船(The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它说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一块木板腐烂了,就会被换掉,直到所有的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出来了,最终的这艘船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哲学家Thomas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柳下:几乎人人都清楚其中事,只是头脑中概念规定不同而已。无论何种认定,头脑中的概念确定都不决定客体存在。

 

七、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LightBeam)

爱因斯坦相对论思考开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

柳下:不可能酱紫的。下面柳下做出详细论述,并顺带解决著名的芝诺悖论“阿基里斯追龟”和“孪生子悖论”“祖孙悖论”。

柳下实现物理学建立了能元(即统一最小单元)之间相应实现的几何学模型,精致地呈现出能元之间的两种关系途径:

1、作用。能元们各自径向扩展,两能元相遇,实现于切点,并由切点重新展开,此则实现了位移,这就是能元之间的作用。

能元之间格局契合则实现递次牵制而组织为相应能元数量、分布接引样式和实现频率、自旋数、谐合程度(即实现牵制循环的周期次数,也可称为寿命)的集聚体,较为稳定的多实现为对称样式。能元集聚体之间或与能元之间相适会再组织为更复杂结构的集聚体或非连续组织,层层建构,不可限量。能元集聚体接受或释放能元或能元集聚体会改变其中能元活动路径、能元间的活动频率及整体运动速度,为物体的动力学原理。能元无量差,显然,物体间作用或能量传递和物体加速为非连续“量子式”。能元集聚体中能元个数即集聚体的能量。能元集聚体束缚能量,其解体释放能量,物体间作用因结构而有能元参与之别。

能元各自扩展速率都相同,它们相互牵制的集聚体当然不会超过它们统一的扩展速率。能元论给出了实在的极限速率。

能元几何模型给出无限精致的量化关系,不存在数字式约等,若干非同源(一起实现的能元伙伴位置绝对同一)能元与一能元接近总能分出远近来,不存在“三体混沌”。因为能元统一恒速径向扩展及切点实现,所以在能元环境中,实现总是在双方都是最近的能元之间发生。“双方最近实现”原则在能元环境中实现最短程先至及先至能元接引机制,这形成若干能元的最短程位移和频率的保持,这就是光,能元的扩展速率即光速。能元这些实现机制还可在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实现调整机制,使光发生折射和行进速率转换。能元论给出了最小作用量解释。

2、影响。能元之间不仅有直接实现关系,也有实现与否影响他者实现的关系,一个能元的或然会造成深远而广泛以至无穷的影响。一个能元是一个整体,所以,能元无论径向多大,只要一点实现,别处即时消失。于是,能元一处实现与否,则即时决定此能元他处实现与否,并连锁决定其他能元的实现及实现伙伴,此间上述环节无能元扩展速率之限。加之能元不可标记,能元实现逻辑实在论地且几何式精致量化地给出了非局域现象的量子逻辑,以及能元实在不可但影响信息可以超越极限速率的推演,波函数等也可赋予在能元们的作用和影响过程中。

能元相应实现模型导出三个运动学原理:

1、因为能元从点向无穷大扩展,所以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绝对标准尺度。能元径向大小没有绝对意义,只有在具体主体比较实现的相应意义。因为能元扩展速度都一样,设其增大或减小N倍,主体(钟或人体)能元之间实现节奏也必增大或减小N倍,则速度测量值或感觉不变,即能元扩展速率无论多大,其测量实现值都一样,我们给它的定义是c;若保持银河系能元数量不变,令其几何相似地缩小N倍成为原来的针尖大小,能元之间实现节奏也必增大N倍,其中的主体(钟或人)测量或感觉光穿过这一“针尖”所用时间仍不变(约10万年),空间测量或感觉当然也不变。此即黑洞时空的柳下解释,也消除了物理机制失效的奇点。宇宙中存在能元致密度区域分化,黑洞即相对于人类主体的能元高致密区域。可见,速率、空间、时间都是能元或能元集聚体之间节奏比较实现,不存在绝对意义,不是存在的固有属性,三者是一个超级协变系统,实现在具体主体。速度和时空是客体信息在主体的节奏比较实现,同一宇宙事件于不同主体有不同时空实现。我们来面对芝诺悖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到终点”。笔者认为,这里时空主体是划段计算剩余的人,他只要一直划分下去,他的活动节奏就需要一直加密,对他来说也即时空扩展下去,他无穷划分,他时空就无穷扩展。对我们来说仅是很短的时间,在他却是无穷长。不过,这必须以他的尺度无穷缩小,其能元无限致密下去为前提,这是不可实现的。这不是时空弯曲或时空维度蜷缩,而是多元主体时空实现,时空不是客体实在。

2、能元在扩展过程中为球面,其虚拟球心为绝对静止参照。能元的实现,实现了能元的位移,但其速度和距离都没有绝对意义,所以,此处的运动虽有绝对静止参照但不能说是绝对运动,“柳下运动”既不是传统概念的绝对运动,也不是传统概念的相对运动,在这里,运动的概念再一次实现变革。虚拟能元球心为理想的绝对静止参照,这只是理论模型,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存在物。无穷数量的能元统一恒速(c)各自径向扩展,物体不过若干因实现而相互牵制的能元集合,当然其速率不可能大于或等于c。在理想的静止参照系看来,运动物体内部能元扩展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之差强一致物体外部光速(能元扩展速度)物体速度之差(以即时速度计,无论是惯性系还是加速系,包括在各方向的矢量分量),并成为该物体的主体光速标准,因此,运动系测光速不变且无法测出己速,物理定律不受影响。

3、不仅主体能元致密度影响时空,主体加速也改变时空。物体接受或释放能元或能元组织,内部能元之间实现路径和频率改变,物体整体即时加速,物体加速是量子式非连续的。这是柳下动力学原理给出了量子论和相对论彻底统一的接口

下面对上述三个运动学原理进一步论证:

设在理想绝对静止坐标轴上,物体或光甲、乙分别以速度vv运动。这里vv是相对于绝对静止的,它们的比较标准是光速c。现在要问:在主体甲看来,乙速度V是多少呢?

柳下运动学原理揭示,问题中的主体是甲,速度比较标准应是甲中能元信息传递速度即能元扩展速度与甲运动速度之差。

V=(vvc(cv)

因为c是极限光速,所以( cv)vv),Vc,即被观测实体速度永远不大于光速;vc,则Vc,即光速不变 vv,则V0,即同步相对速度为0

vvvv0,V与静止参照系中甲同向,它的主体比较速度cvc被v部分抵偿vvvv0,V与静止参照系中甲反向(我们始终以问题速度V为正方向),它的主体比较速度cvc被v补偿。

vv0,所以V0,也就是主体总测不出自身速度,即物理定律在匀速系和加速系都保持不变

v<<c,则Vvv,当主体相对于理想绝对静止的速率远小于光速时,我们则回到牛顿运动学。

 vvcvcv,揭示作相对运动的两主体互测对方速率通常是不对等的,vv接近c的情况下凸显出来。以当前科技水平,这个已经可以安排实验了。

上面是主体速度变换解释。

能元之间相应实现模型也导出“尺缩钟慢”,物体量子非连续跃迁式加速,其中能元之间实现节奏与物体理想绝对静止参照系中速度v有关系

v方向tvt01(vc)2

垂直于v方向tv垂t01(vc)21/2 

不同方向上能元间节奏的分裂会导致物体解体;若物体内部能元们在能元加入或释出时来得及协调,使物体在v方向收缩为

lvl01(vc)21/2                              1)

正好补偿了v方向的节奏,物体中能元实现节奏获得一致、谐调,赶上了最快的

tvt01(vc)21/2                            2)

因为钟慢,物体作为主体光测外物则各方向均有尺缩

lvl01(vc)21/2                              3)

因相对运动(速度V)观测对方物体也有信息传递路径加长的钟慢效应

TVT01(Vc)21/2                          4)

1)(2)式为物体自身变化,(3)(4)式为物体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观测效应,对客体存在没有影响。

孪生子中哥哥乘飞船离开假设静止的弟弟,后又回到弟弟身边。因为加速是量子非连续的,虽然哥哥的生命节律在每一级正加速后都会变慢一级,后在每一级负加速后又都会恢复一级,当回到弟弟身边时正好又与弟弟的生命节律一样了,但是由于这个过程中哥哥的生命节律一直比弟弟慢,所以哥哥要比弟弟年轻了。这里不发生悖论,因为从(3)式看可知哥哥加速会看弟弟尺度变小,所以在光速不变的情况下不会看到弟弟节律按照(4)式变慢,转换实现在每一级加速瞬间。量子非连续动力学原理是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接口,并且统一通贯地解决惯性系和加速系的时空问题。这不是在爱因斯坦概念体系中能够完成的,而是以柳下概念体系对爱因斯坦概念体系的改造、修正,时空曲率不是客体存在,引力的原因是物体之间能元实在的交流而非时空曲率。

不同主体可以时间不均,但不可穿越,因果从未有违。

 

八、空地上的奶牛(TheCow in the field)

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柳下:人们信以为真的概念,即使经过所谓的验证,也不一定正确。例如所谓的弯曲时空,尽管有所谓的1919年艾丁顿借日食机会对星光观测的验证。因为,他们对光线弯曲现象的发生机制解释错了。从实现物理学的作用机制看,光线弯曲不是因为引力场时空弯曲,而是因为单元之间作用。对同一现象会有不同的主体解释,所谓验证是靠不住的。

 

九、电车难题(TheTrolley Problem)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柳下暂不回答,先让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

 

十、定时炸蛋(TheTicking TimeBomb)

一个炸蛋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抓到放置炸蛋的嫌疑人后,你是否会刑讯获取有关炸蛋的情况甚至以伤害儿女来逼供?

柳下:九、十两个问题最终追溯为同一个政治伦理问题,即是否为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柳下实现哲学中,存在之间无固有属性,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和再实现,实现相应确定;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主体不可替代。价值是具体主体实现,不存在绝对价值。当事主体的任一选择对各利益方有相应不同实现,而其深远影响陷入混沌,且为环境中动物主观向利行为(“吸引子”)所抵偿。我们不要做任何脱离具体主体或超出视域的功利分析,谁也不知道这一个人或那十个人将给社会带来什么。社会是以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若干主体,政治是整合、代表、实现若干社会利益主体的要求,权益不是天赋或绝对的。一切动物行为都是环境中主体主观向利实现,政治行为的选择是在场主体视域中主观利益的博弈实现,所谓权益是政治博弈的结果。行为离不开在场主体,选择权还是还给在场当事价值主体吧,柳下无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但有一点要记住,结果实现在广义选择而不是理想,环境中不利于存在者趋于消亡。

当下人工驾驶领域也面对着一个不可回避的困难:本车在一辆商砼车倒来时,是否应违章变道甚至撞向路人?若是,则制造商或设计人可能面临诉讼;若否,则车辆可能没人买。柳下认为,这在程序上应作选择设计,即“是”或“否”交给买主来设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