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海门:江海交汇 山歌甜美号子嘹亮;勇立潮头 沈绣灵动古琴悠扬

 风吟楼 2020-08-22

CCTV-10

2020.8.17 23:2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江苏卷 海门篇

海门篇  预告片

海门的余东古镇,地处长江与黄海的交接处,是南通地区一座保存非常完好的古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余东古镇因盐成邑,当年的运盐河和盐码头风貌仍在,原有的盐仓、盐店、盐栈等遗迹尚存。

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清政府在新涨出的沙地上设立“海门直隶厅”。公元1912年,“海门直隶厅”复称“海门县”。 

江海交汇 沙洲沉浮 百里岛礁

“蛎岈山”位于海门东北部,它由活体牡蛎堆积而成,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科考基地。

作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一块天然潮间带活体牡蛎礁,蛎岈山不仅证实了海门曾地处于古长江入海口的地理位置,同时对于研究长江河口的地理变迁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

2006年,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在蛎岈山成立,后更名为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当地建成了一座龙形栈桥,游客们行走其中,邂逅“入水为礁,出水为岛”的海洋奇观。

张謇:实业救国 惠泽桑梓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张謇出生在当时的海门长乐镇,受良好家风的熏陶,从小便刻苦读书,勤于思索。

189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正式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纺纱企业。

随后,张謇又陆续开办多家分厂,并于1914年在家乡开始创办大生纱厂第三分厂。

发展实业的同时,张謇还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1902年,张謇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民办、独立的师范类院校。

张謇先后创办了370多所学校,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开创了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慈善等领域的诸多第一。

这是张謇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1926年,古稀之年的张謇发着高烧、拄着拐杖来到长江保坍工程的现场查看施工情况,23天后,张謇因病离世。

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部门在张謇的家乡修建了张謇纪念馆。

山歌甜美 号子嘹亮

清朝末期,崇明、句容等地的大批移民带来了吴语山歌。人们在劳动时即兴哼唱,逐步形成了具有海门特色的山歌形式。

海门山歌采用南部沙地方言演唱,内容以表现人们的劳动生活场景为主,曲调婉转悠扬。宋卫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门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一直致力于海门山歌的推广。

1958年,海门成立了山歌剧团,陆续创作出近百部剧目。其中,《小阿姐看中摇船郎》于1986年在北京中南海上演,主角儿正是宋卫香。

通东号子是人们在劳动中自编自唱的口头音乐。一般为一唱一和的对歌号子。不同于山歌的舒缓,通东号子节奏明快,高亢激昂。 

一针一线 织就中华刺绣艺术的大美

1914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一个专门传授女子纺织、刺绣技艺的文化机构,邀请我国著名的刺绣大师沈寿担任所长。以沈寿命名的“沈绣”便传入南通地区,进一步推动了海门家纺产业的发展。

20世纪初,沈寿受西方摄影和油画的启发,在传统苏绣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新的刺绣流派“沈绣”。

“沈绣”强调光影效果及色彩搭配,将物体的质感、动物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使作品呈现出仿真的艺术效果。“沈绣”也因此被称为“仿真绣”。

2018年,海门当地政府部门成立叠石桥家纺小镇。这里汇聚了上万家家纺企业,打造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2019年,“一带一路”叠石桥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举办,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商及数万种商品汇聚于此。

古琴音色 清纯悠扬

2018年,一座造型古朴典雅的博物馆在海门正式开馆,这就是我国第一座以江海文化为主题的“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展馆,叫做“江海琴韵”。这里陈列着一件件由海门的古琴艺术传承人倪诗韵制作的古琴。

2002年,为了在家乡传承古琴文化,倪诗韵创办了一家斫琴文化工坊。他招收数十位斫琴工匠,手工制作古琴,吸引了众多爱好古琴弹奏的年轻人。倪诗韵制作的古琴音色清纯、悠扬,被收藏在了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作为江海门户的海门与上海市隔江相望,由港口、铁路、越江通道交织而成的立体路网,四通八达,加速了海门的崛起,使海门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桥头堡。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海门篇》

播出时间:8月17日 23:26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蒋张妍(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