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达之父束星北:曾被爱因斯坦聘为助手,晚年却扫了十几年厕所

 花开无田 2020-08-22



前言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腾。而此时,身在青岛的他在听闻喜讯后,不禁嚎啕大哭。

家人们从未见过如此失态的他,在他们眼中,老者一生为人刚正,坚毅不屈,即便是在遭遇了不公正待遇,被斗争、被罚打扫厕所之后,他也未曾哭过。而这一次,老者的哭腔里却透着撕心裂肺的伤感。

不为别的,因为他也是一名物理学家,他也本应该是其中的一份子。壮志难酬,总是让人心伤。

而他就是束星北,一个在今时今日仍鲜有人知的近现代物理学家。但在这鲜有人知的背后,他是中国雷达之父、抗日英雄,是孜孜不倦的先生,更是有着爱国情怀的敦厚长者。

束星北,天才闪耀

1907年,束星北出生于江苏省的江都县的一个望族之家。优渥的家庭条件加以聪颖的天资,也让他的求学之路一路顺遂。而在1926年,他开启了留学之旅。从堪萨斯州拜克大学到加州大学、爱丁堡大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期间,他师从达尔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物理学界新的理论方兴未艾,关于相对论的提出和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而束星北,作为最早接触研究相对论的物理学家之一,从中他也得到了众多优秀物理学家的认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便在回复中国学生的信中,对束星北有过高度评价,而在这段时间他还评价两篇论文成为爱因斯坦的助手。

1931年5月,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后,在母亲的号召下他回到祖国。

而在与妻子葛楚华结婚之后,眼见“九一八事变”,他选择了留下,投笔从戎。可仅仅半年时间,便因为触怒了蒋介石只得离开了他担任物理教官的中央军官学校。好在随后,竺可桢主持的浙江大学聘任了他。

而在浙江大学,他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也赢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不照本宣科,不指定参考书籍,寓教于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物理理论,这样的老师谁又不喜欢呢?

当时读机电系的李政道,便是在束星北的影响之下转学了物理系;程开甲、李文铸、许良英也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而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眼见国破家亡,虽然浙江大学也因此数次搬迁,但这位有着朴素爱国情怀的老师,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军工领域。也正是因此,在1945年春他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雷达,雷达之父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而在科研的背后,他也保留了骨子里的刚正、坚毅不屈。面对学生被害,他勇敢发声;面对“三反”运动,他据理力争。

1947年,浙大学生于子三因为反对内战惨遭杀害,束星北号召罢教;1950年,苏步青被斗争,束星北又一次站了出来,甚至还打了人。

而后,面对一边倒的学习苏联,众人顺从,他却选择说不;这样的性格,束星北的结局可想而知,一时间他甚至连讲课都不被允许。

无奈之下,他只得转而研究气象学。而短短的不足2年时间里,他主持的研究室便写出了10篇论著,成绩有目共睹。可是好景不长,在那个年月里,他迅速被扣上了帽子,停职反省、批斗自然是家常便饭。

然而他不是不会变通,只是不屑于变通。他接下来的做法,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但这可笑过后却又是凄凉感,他在门上贴上宪法条陈: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有什么用呢?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被管制,被劳改去修筑水库,生活拮据,安全毫无保障。1960年,他又被安排到青岛医学院改造,负责打扫厕所。

而就在这时,作为物理学家的他赫然发现,他曾经的朋友包括王淦昌等人都联系不上了,他知道他们肯定是参加到了那个项目中。他也想参加,于是接下来他竟“世故圆滑”了。

认真改造,厕所被他打扫的干干净净,而对于物理领域涉及的几乎方方面面的机器,从X光机到变压器、鼓风机,在山东的各个地区都留下了他修理的足迹。

好好改造,然后立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就是一个曾经刚正的老者的初心。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哪里能如愿。

于是,有了1964年他嚎啕大哭的一幕。而等待他的,仍旧是此后十数年如一日的困顿生活,而他有的却仍是对祖国强盛的热切期盼。

1972年,已经功成名就的李政道在回国前夕,他去信说到:"你这次回国,当能看到祖国经历的惊天动地的变化,28年前那种国内卑污,国际受辱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还矣!"

而在李政道回国后,面对周总理希冀帮助引进人才的要求,李政道却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老师的名字。此时的束星北,打扫了十几年的厕所。也幸亏是李政道的举荐,1979年73岁的束星北重返讲堂,重拾教鞭。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纵然此时已经73岁,但束星北却仍能尽一己之力。当时,我国的第一枚洲际导弹即将发射,但是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准确确定弹头数据舱的接受以及打捞时机。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甚至国家为此还特意拨付100万元经费,作为负责这一项目的责任人陈炳鑫,却找到了束星北。束星北没有迟疑,这是一个波能消散问题,随即很快给出了准确的预测、判断。

1980年的发射回收中,打捞部队见证了实际境况,而这也验证了束星北的计算结果。

但是天不假年,1983年,77岁的束星北在青岛病逝。

而令人感动的是,即便是弥留之际,束星北还坚持要捐献出自己的遗体用于科研。可青岛医学院却将此事遗忘了,直至半年后才记起。此时,遗体已经腐烂,而遗体也只得草草掩埋在了操场旁边。

小结

束星北先生才华横溢,有“中华第一才子”之称,一生之中除了物理学,在气象学等领域也贡献良多。

从他的人生履历之中,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战乱,没有动荡,他肯定能有更多的贡献,但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但从他身上,我们仍能看到的是即便身处危局,他仍旧心系祖国,不改其色这些无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