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衲读016|三家分晋的源头,在晋国第一权臣赵盾身上

 九彩飞翔 2020-08-23

电影《赵氏孤儿》中的赵盾(鲍国安饰)


春秋时期,晋国是实打实的老大,其他像齐、楚、秦等大国,虽然也曾多次会盟诸侯而称霸,那都是趁着晋国偶尔内乱的时候闹腾两下,毕竟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一旦晋国整顿好内乱,便霸气四射,其他国家不敢与晋争锋。

所谓物极必反,强大的晋国,最终还是亡于“三家分晋”,而要追溯三家分晋的源头,就不得不说说赵盾这个人——在晋国历史上,老衲觉得他才是最最重要的人物。

赵盾出世

要说赵盾,又得说到晋文公重耳。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最后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返晋国夺回国主之位。重耳流亡时,有五个人一直不离不弃地跟随他,人称“五士”,他们是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武子。当然,还有一些人也跟着,比如介子推等,《史记》载“从此五士,其余不知名者数十人,至狄。”
他们首先到了狄国。狄,又称为翟。重耳他妈就是狄国人,所以重耳先跑到了狄国,在这里他一呆就是十二年。有一年,狄国攻打咎如,俘获了两个美女,而且是姐妹俩。狄国就把这姐妹俩送给了这个流亡团伙,姐姐季隗嫁给了重耳,妹妹叔隗嫁给了赵衰,重耳和赵衰成了连襟。当然,不像现在,那个时候一个男人可以娶很多老婆,所以连襟这种关系也并不是很被看重。

叔隗嫁给赵衰后,给赵衰生了个儿子,他就是未来半个世纪威震天下的赵盾。

晋文公上位之后,对晋国进行了军事改革,设置三军:中军、上军、下军,每军设一将一佐,来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其地位排序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这六个人称为六卿,中军将最大,也称作上正聊。晋文公委派当时跟他一起流亡的和后来复国时忠于他的有功之臣来统帅各军,占据要职,但这其中并没有赵衰。
赵衰当时但任另外一个要职:执政大夫。本来晋文公是想让赵衰成为六卿之一的,但赵衰以能力不足坚决推辞。晋文公对赵衰极为赞赏且看重,登位后不久,就把他的女儿孟姬嫁给了赵衰。这两人原本是连襟的,现在成了翁婿,你看,古人就是这么乱。

孟姬嫁给赵衰后,就被称为赵姬了。赵姬十分贤惠,当她听说赵衰在狄国还有一个夫人和一个儿子后,马上要赵衰派人去把叔隗赵盾母子接了回来,然后又要求赵衰将叔隗立为正妻,她自己做侧室,而且让赵盾作为赵家的正统接班人,同时告诫她自己生的三个儿子赵同、赵括(这不是后来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婴齐,必须以庶子的身份尊敬赵盾。

党争胜出

晋文公后是晋襄公。晋襄公的时候,坚持让赵衰进入六卿之列,以执政大夫的身份兼任中军佐。前622年,晋国四位功勋卓著的元老,包括赵衰在内,还有先且居、栾枝、胥臣,都先后死了,当时,赵盾接替他爸赵衰做了执政大夫,但军中六卿一下子死了四卿,晋国的人事调整迫在眉睫。

第二年春天,晋襄公检阅军队,人事调整拉开帷幕。当时,有两帮人马都盯着空缺出来的位子,我们权且叫他们为新党和旧党。

所谓旧党,是指老一辈权贵,以梁益耳、士榖、蒯得、先都、箕郑父、荀林父等为表,他们的先祖都是晋国的传统贵族,他们自身也年纪较大。新党则是新发迹的六卿的后代,以贾季(狐偃之子)、赵盾、栾盾、胥甲、先克为代表,属于典型的军中少壮派。

此前,晋襄公已经透出口风,要重用旧党老臣,即由士榖将中军,梁益耳佐之;箕郑父将上军,先都佐之。新党少壮派统统靠边站。

对于这个方案最不能接受的要算是先克。他的祖父先轸、父亲先且居都是正卿,他如果连六卿都进不去,那也太丢面子了。他首先向晋襄公发难::“狐、赵之功,不可忘!”先克这句话是在提醒晋襄公:狐偃、赵衰、先轸、先且居是晋国霸业的最大功臣,您是不是该优惠下他们的子孙们?

晋襄公一想,有道理。于是晋襄公就按照照顾元勋后裔的方针,安排六卿将佐。以贾季为中军元帅、赵盾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荀林父为下军将,先蔑为下军佐。

新党胜出,占据了六卿的前三位。而此时的赵盾,他不仅位列六卿的第二位,而且,他还兼着执政大夫的职务,和他死去的老爸一样的级别。但,赵盾的野心不止于此,而命运也特别照顾他,就在这个时候,襄公的老师阳处父从外地回来了。

阳处父对襄公的安排不满意,准确地说,是对给赵盾安排的位置不满意。襄公立刻接受老师的意见,让赵盾和贾季互换了位置——赵盾从此成了六卿中的第一位。此时赵盾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了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清洗政敌

几个月后,年岁不大的襄公死了。围绕着立嗣问题,第二轮争斗在新党内部更加剧烈地展开。

当时,襄公的太子夷皋年纪还小,大概5岁(据《左传》推断),也许7岁(据《东周列国志》推断)。对于谁来接替襄公的位置,赵盾和贾季产生了相同又不同的意见。

相同的意见是,夷皋太小了,不足以管理国家,还是找一个年纪大点的好。不同意见是,赵盾想立公子雍,贾季想立公子乐。他们各自给出的理由老衲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两人谈崩了。赵盾直接派人去到秦国接公子雍回国来接位,贾季也派了人到陈国去接公子乐回国。但贾季的使者还没走出晋国,就被赵盾派人干掉了。贾季输了。

贾季输了,心中一口恶气难出,他觉得这一切都是阳处父造成的:本来我是六卿之首,就是你这个老家伙回来后,把赵盾搞到我头上去了。他派自己的族人狐鞫居去杀了阳处父,这种做法当然是非常非常的弱智,真是授人以柄。立太子之事,赵盾和贾季只是政见不同,赵盾还不好把贾季怎么样,现在这桩事情发生后,赵盾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贾季了。在当年11月,赵盾主持埋葬完晋襄公后,立即处死了狐鞫居,贾季则逃到了狄国。狐氏就这样黯然离开了晋国的权力中心,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贾季走了,旧党却又开始发难。前618年,旧党串通起来,派刺客杀了先克,赵盾正好有了理由大开杀戒。就在先克被杀的当月,赵盾诛杀了旧党的先都和梁益耳,三个月后,又杀了箕郑父、士縠、蒯得,旧党被彻底洗清。

回过头来,还是说说三年前立新君的事。本来贾季想扶立公子乐,最后失败,但赵盾想扶立的公子雍也没能坐上宝座。因为这时候太子他妈出来插了一杠子,改变了事情的走向。

按照事先赵盾的安排,派去秦国接公子雍的人和秦国已经谈妥,秦康公派了大部队护送公子雍,正在回晋国的路上。这时,太子他妈穆嬴听说她的儿子要靠边站了,就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堂上哭诉,搞得晋国的大臣们都很尴尬内疚,穆嬴又抱着太子跑到赵盾家里,指责赵盾辜负了襄公的托孤之嘱。赵盾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因为其他考虑,比如小孩子当国君容易控制等,改变了主意,还是立太子夷皋为新君,这就是晋灵公。

按说,赵盾改变了主意,一要和秦国解释一下,二要和国内的大臣们,特别是前往秦国迎立公子雍的两位大臣做一个说明。但赵盾不仅没有给任何人作出解释说明,还干了一件更奇怪的事:他除了留着上军守住国都外,其余所有部队全部出击,打跑了还蒙在鼓里的护送公子雍的秦军。从此之后,秦晋两国由多年的姻亲变成了世仇,秦国开始联合楚国对付晋国,直到春秋结束,两国的关系再也没有好过。

赵盾弑君

赵盾清除了内部的新老政敌,又扶植了一个小孩子当国家的君主,大权在握,一时无二。这样过了十几年,新的麻烦来了——晋灵公成年了。

晋灵公是一个标准的昏君:贪财、好色、嗜血,而且喜欢胡闹。举几个例子。

前612年,当赵盾率领晋国大军,义正词严地去讨伐不服从晋国的齐国,突然收到后方下达的停止军事行动的通知,原来齐国人拿了许多好东西去贿赂了晋灵公,这时候的灵公大概也就15岁上下吧。前610年,类似的情形居然又发生了,赵盾率领诸侯的多国部队要惩罚弑君的宋国人,依然因为同样的原因半途而废。

因此,晋国这个霸主不免被大家嘲笑乃至抛弃了。前608年,郑国人就觉得这样的晋国没什么好怕的,也靠不住,于是就投靠楚国去了。晋国的霸主权威固然受到影响,而赵盾也每每感觉颜面扫地。

晋灵公还有一个癖好,喜欢玩弹弓,而且喜欢站在高台上面射下面过往的行人,看到别人为了躲避他东奔西窜,他就觉得特别开心。

有一次,晋灵公的厨师给他煮的熊掌没煮烂,他就把厨师杀了,让宫女抬着去扔到野外。赵盾去劝说灵公,灵公口里同意改正,但没过多久赵盾发现灵公又随便杀人,赵盾再次去劝说。

说多了,灵公也烦了,他派了一个刺客去杀赵盾。结果,刺客看到赵盾家里很简朴,觉得赵盾是一个忠臣,不愿意杀他了,但不杀回去又交不了差,于是刺客撞树自杀。(这个自杀的刺客的心理活动,不知后人是如何知道的。)暗杀不成,灵公又摆了一道鸿门宴,想让赵盾赴宴时派武士干掉他,结果赵盾又被人救了。

灵公屡次要杀赵盾,忠臣赵盾开始觉得做忠臣特别没意思,他决定做一个权臣,于是他也起了杀心。

经过一番布置,赵盾以晋国容不下自己的理由宣布流亡,但是当他还没有逃出国境,赵盾的堂弟赵穿出手杀了灵公,把赵盾接了回来,恢复了正卿的职位。这时,晋国的太史董狐在史书上记录:“赵盾弑其君”,还拿到朝堂给大家公示。赵盾赶忙理论:“老先生,您弄错了,那是赵穿干的呀!”太史从容答对:“你是国家的正卿,国家由你管理,你逃亡并没有出国境,事情就是你做主的,回来又不惩办凶手,您说,弑君的不是您是谁呢?”赵盾叫苦不迭:“都怪我没有跑快点啊!”

赵盾弑君成为春秋乃至古代中国的一桩道德公案,连后来的孔子都参与了讨论:“如果赵盾出了国境,他就不必背负弑君的恶名了。”

荫泽后世

杀了灵公,赵盾派赵穿去到周天子那里,接回灵公的叔叔黑臀(你看这名字起得,真是扎心啊),这就是晋成公。晋成公在位时间不长,但他一上位就做了一件让赵盾家族地位更牢固的事:赐赵氏为公族大夫。也就是说,赵家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地扶持家里的人发展势力了。于是,赵氏家族由赵盾担任正卿,赵括为首席公族大夫,带领着赵盾以前的旧部,赵同、赵婴齐为馀子,都位列大夫,赵家兄弟四人都堂而皇之的入朝为官。

前601年,日夜操劳的赵盾忧劳成疾,自知不久人世,即将油尽灯枯之时,他召郤缺于榻前,将儿子赵朔托付于他,然后与世长辞。赵盾出生之年史上无记载,可能是重耳逃亡的第二年出生,也就是前654年,这样算来,赵盾也就活了53岁左右。

老衲之所以说晋国最重要的人是赵盾,不仅是因为他在世时纵横捭阖,权倾一时,他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他奠定了晋国公卿权压公室的基础。由赵盾之后,晋国公卿势力一步步扩大,最后形成三家分晋,造就战国七雄中的赵、魏、韩三国。

赵盾死后,他的儿子在郤缺的扶持下,进入六卿,成为下军佐。但没有了赵盾,赵氏家族的势力慢慢减弱,其他公卿家族崛起。前583年,赵家遭遇“下宫之难”,只有一个孤儿幸存(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前两年还拍了电影的,好多大腕上阵),赵家全族被杀。孤儿赵武,是赵朔的儿子,也就是赵盾的亲孙子,长大后被晋悼公任命为卿,恢复赵氏的爵位。

前548年,赵盾的孙子赵武在时隔半个世纪后再登执政,赵氏逐渐恢复元气。

前492年,赵盾的四世孙赵鞅又在晋国执政,奠定赵氏化家为国的基础。

前453年,赵盾的五世孙赵无恤在晋阳之战联合韩氏、魏氏击溃智伯,三家分晋终成定局。

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赵盾的八世孙赵籍与韩、魏同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史称赵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