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没想到,不常联系的朋友,心里怨恨这么大 文,王彦辉 朋友之间多联系,这不仅仅是一头口头的应景话,而且是一种真正的需求。如果朋友之间很长时间不联系,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的留言,我觉得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反映了一些人对不常联系的朋友的一些不满和抱怨。 朋友不常联系容易淡漠朋友的话是这样说的“有些朋友从不联系你,除了突然丢给你一个链接,叫你帮他投票,人与人之间本不该如此冷漠……所以这时候我总是会点开链接,进去投他的竞争对手一票! ” 朋友之间不常联系,以至于产生了冷漠和误解,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再热情了。 我还注意到微信朋友圈里有这样的一种现象,隔三差五就有朋友发来信息,说他正在清理僵尸粉,不关注的朋友就清掉。这种情况是不是也属于经常不联系,不互动引发的恶性循环呢? 换位思考增进理解为这些事而心中愤懑的朋友,完全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像那些不爱互动,不爱联系的朋友,可能确实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打招呼,或者觉得打招呼有点形式主义,心里有就是有,用不着打招呼。 虽然我们理解这些不常联系和互动的朋友,但是我们自己却要从这里面得到一点反思。朋友之间确实是需要有一些联系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主动的跟这些朋友联系一下。联系的形式也不一定非得聊多长时间,打个招呼啊,发个祝福啊,点个赞,分享一个图片或者视频,都可以。 友谊之花在陪护中壮大不要以为见与不见,他都在那里;不要以为联不联系,他都在那里。有时候他已经不在那里,你再找,就石沉大海,再也找不到了。 也有人说,真正的朋友不经常需要联系,不需要形式化的问候,当对方需要的时候,一转身就可以过来。持这种想法的人,未免把朋友关系看的太纯净了,我觉得朋友关系也像一朵花,需要经营和灌溉,如果任其不管,可能会慢慢枯萎,即使不枯萎,也不会鲜艳壮大。 朋友有些功利性也可以理解其实我们看到,在对朋友的不满中,其实并不是单纯针对不联系的现象,而是对那些日常不联系,只有在拉票、集赞、捐助等活动时,才想起朋友的人。这未免有点儿像我们老话所说的“用着人靠前,用不着人靠后”,也就是比较势力的意思。 其实想想也对,朋友嘛,就是相互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联系一下,请求一下,获得一些援助,平时忙忙呼呼,各忙各的事儿,确实顾不了那么多,可以理解吧。 做朋友不亏不欠不争不怨从咱们自己做人的角度上说,还是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好。咱们对朋友,不冷漠,不淡忘,有时间的话就多联系,多互动;没时间的话,也有一些联系和表示。对朋友,不苛求,多联系的,咱们欢迎;联系少的,咱们也不责怪。能帮人家一把的就帮一把,毕竟咱们能力有限,也帮不了人家多少;每个人都有独立性,一般也不会轻易开口。 所以无论什么朋友,还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住良心,不亏不欠,心安理得,不争不怨为好。(完) 作者简介: 王彦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本能心理理论与技术创立人,飞扬心理中心主任咨询师,著有教学讲义《用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理论,都能教出好孩子》、《婚姻和谐的三把金钥匙》、《中老年防骗心理故事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