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赞扬与责备》夫妻关系和亲子教育中,利用评判机制建立良性循环

 Shree席瑞 2020-08-23

当别人以为我们很好的时候,通常我们也会认为自己非常不错。我们总是很在意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哪怕我们嘴里说着:谁会管别人怎么评价我呢!可是我们依旧每天生活在各种评价中,也许是对外界的,也许是对我们自己本身的。

我们自身或者别人的胖瘦、贫富、聪明或者愚蠢,具有同情心或者冷血、社交活跃或者内向孤独,事业有成或者业绩平平……

只要我们身处社会中,评价就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大部分是围绕着来自社会的比较而存在的,那么在这些评价中就会出现正面或者负面的内容,我们将自己与其他人比较,并从中获取生活的信心或者是经验,我们承认对手的优势,以保护我们的自尊。

英国的心理学家特丽·阿普特将30年的研究人类对于各种评判的反应以及应对提升凝聚于《赞扬与责备》一书,揭示出赞扬与责备是如何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影响我们做出各种反应的机制及运作。

《赞扬与责备》夫妻关系和亲子教育中,利用评判机制建立良性循环

作者特丽·阿普特,是一名资深心理学家,剑桥大学纽约纳姆学院资深导师,有多部作品入选《纽约时报》年度优秀读物,《泰晤士报》、《卫报》、BBC等知名媒体都对其作品赞誉有加。

书中从家庭、社交、工作,这3个方面来探讨赞扬与责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作机制,如何影响我们做出各种反应,以及我们该如何提升我们自身的评判机制,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感知自我和他人,增强沟通,提升共情能力。

作者在书的前三章节对于赞扬与责备的起源和内涵、形成机制和利弊做了深刻的阐述,我们会在具体的生活实际案例中探讨,这会使得读者有更加有直观的认知和体验。

亲子教育和夫妻伴侣中的赞扬和责备

家庭中的评判是最复杂的部分,一方面我们要面对伴侣日常相处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还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以及亲子教育中的种种问题。

这几年关于“原生家庭是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的主要因素”的观点非常之多,一些论坛里甚至有“原生家庭之罪”类似的严重负面评判小组,指责家庭中的不公平待遇和其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

来源于原生家庭的评判制度以及夫妻伴侣的相处方式使得孩子受到重大影响,这其中的赞扬和责备机制是怎样运行的,作者在书中给予了我们一些答案。

家庭教育中的评判机制

周末的晚上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去楼下买烟,3岁的小宝回来的时候兴奋的递给妈妈一包辣条,并告诉妈妈:“这是妈妈最爱吃的。”

妈妈本能的说:“我不爱吃辣条啊!谁告诉你妈妈爱吃辣条的?”

这时丈夫指责妻子说:“孩子挑了半天给你挑的零食,你还不乐意!你怎么当妈妈的?不懂鼓励一下孩子给你带零食的惊喜,不爱吃算了。”说完拿着辣条,领着小宝们去了客厅吃零食。

妻子感到非常委屈,自己从来不吃辣条,小宝不懂事,难道爸爸不应该知道的么?而且关于孩子是应该赞扬所有行为,还是向孩子适当的表达自己真实意见这件事,在晚上的时候夫妻两个还是争论不休息,妻子对于丈夫责备自己的事情耿耿于怀,丈夫对于妻子反驳孩子不鼓励的行为也感到愤怒,觉得她不会教导孩子。

生活中这样的小事比比皆是。近几年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总是提倡赞美的力量,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都要无条件的赞美,这也是父母对年幼孩子的一种爱。

无论孩子第一次学会叫人还是自己吃饭、穿衣等等,初为人父母都会觉得充满惊喜,从中感受到莫大的欢乐,并鼓励夸赞孩子,这也令孩子受到鼓舞,从中得到欢乐。

可是当孩子一点点长大,这种成长的惊喜仅仅靠着夸奖和赞美就会出问题,这时家长们也许会改变原先的策略,有些家长意图通过责备来使得孩子懂事,可面对逐渐生出自我的青春期孩子来说,这无疑是灾难性的,因此我们总感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长束手无策。

好似一丁点的小事都会引起孩子极大的逆反心理。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家长与孩子间因为时间管理的问题发生冲突,家长觉得孩子拖拉,自己报名的课程孩子因为一些原因有一次不愿意参与,家长就开始不断的指责孩子,而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母亲也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孩子穿的裙子过于短了,父母觉得不合适,而孩子觉得大家都是这样穿的,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评判,因此父母与孩子发生剧烈的争执等等类似的问题。

青少年的大脑发育机制会让他们过快的评判他人的语言、神情,动作等等是否带着恶意?需要一定的阶段才会成为一个能够理智客观分析问题的成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采用哪一种评判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都说“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对于家长们的赞扬和责备非常敏感,会在这种评判为自己谋利,或者躲避责备,或者得到更多赞扬,青春期的孩子则会去挑战家庭的评判规则,试图去建立自己认为对的规则。

夫妻相处中的评判机制

回忆我们在日常的夫妻相处中,是怎样发生争执的开端,更容易找出我们是否用负面的方式评判了对方。

例如在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钟晓芹和陈屿的婚姻出现问题,就是彼此的负面评判太多,没有发现对方在生活中好的一面,孩子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陈屿在婚姻之中没有及时沟通,没有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夫妻之间长时间的相处中缺乏了赞扬,彼此对于过去视为优点的特质,开始变得漫不经心,钟晓芹会问:“你有了解我么?”认为陈屿不尊重他们之间的感情,不再是自己在婚姻里所期待的人。

钟晓芹离婚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再欣赏陈屿了,爱已经被对彼此的失望和责备毁掉了。

当婚姻中对于一方的责备大于赞扬的时候,婚姻状态就会陷入僵局中,后来陈屿想要改善和钟晓芹的关系,他们彼此试图去接受对方的兴趣爱好,去赞扬并肯定对方所做出的成绩,陈屿会不再责备钟晓芹的认路能力,让她来导航,钟晓芹会给陈屿的弟弟和妈妈付出,也会熬夜读钟晓芹的作品,并表示肯定以及对妻子的赞扬。

正是这种相处模式的改变,让他们看到了更好的自己,相处中变得更加从容。

夫妻相处也是如此,尽可能的减少负面情绪对于我们判断的影响,减少愤怒造成的口不择言,不去攻击对方的弱点,不忙于指责对方。

当然也可能由于对婚姻和彼此的失望,我们通过冷战、互不搭理等方式来继续维持婚姻,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因害怕责备而产生的反作用:石墙化。”当发生不意见时为了避免争吵的发生,而选择用沉默的方式来抵抗,认为争吵是无用的,这种大多数是男人选择的方式。

当发生问题时,男人更容易陷入一种沉默中,这种沉默通常让女人感觉更加崩溃,认为是男人不愿意与自己沟通,反而加剧了矛盾。

《赞扬与责备》的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婚姻中赞扬与责备的比例:5:1的魔法比例,当赞扬责备超过比例数,婚姻就可以茁壮的成长。

利用赞扬,激发被看见、被理解、被欣赏是的情感,当赞扬和欣赏足够多,就会抵消责备带来的伤害。假如我们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对这件事带来的积极效应表示肯定,再之后才进行一些改善意见,效果就会变得不同,人们就更乐于接受这样的责备方式。

利用赞扬与责备的评判机制改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中亲子、夫妻的相处如果懂得利用这种机制,就会使得亲密关系得到改善,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作者提出一种家庭评判制度,用于评估我们内心的评判准则与正确的评判之间是否产生了偏差,主要有五个标准,大家可以对照下列的标准来对自己的家庭评判进行分析:

1. 严格VS通融

量标准是你是否有机会为自己解释,跟家人协商出更通融的评判结果,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火上浇油?

2. 笼统VS特定

此时的错误会否牵扯到过往的错误和事情,并定性为品格缺陷?做错事时是否有人定义此事为可怕的预言?责备从一件事扩展到对你人格的定义?

3. 定义VS引导

是否会定义好或者坏成员?还是只看行为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4. 慷慨VS吝啬

是否需要争夺才获得赞扬?每次只有一个人获得赞扬?

5. 回应VS侵入

你的内心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你的情感会被不信任地进行检查?

当清楚了以上这些评判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后,我们就能够更加明晰如何去赞扬和责备才是最好的方式:用通融的方式让每一个家庭成员表达自己,当发生错误时,只针对特定的事实做责备,而不会牵扯到过去,更不会以此下恶劣的定义;慷慨的表达赞扬,对每一个家庭成员公平公正,积极的回应每一个人的情感需求,并尊重每一个成员。

如何利用积极的评判改善亲子关系以及夫妻关系,利用赞扬的方式取代责备,是作者在书中探讨的主要问题,在书中作者提出了3种改善的方式。

1. 控制赞扬与责备的比例。尽量多赞扬,并对对方的赞扬给予正面的回馈。

2. 抵抗自利偏差记忆,正视对方在婚姻中的付出,并表示肯定。多反思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指责对方,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付出上,对方对婚姻的贡献上。

3. 多去留意对方为婚姻所做的事情,不去忽略对方的优点,不去扩大对方的缺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