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世纶医案;桂麻各半汤

 铁毛l 2020-08-23

冯世纶;桂枝各半汤3皮肤瘙痒三例

1   王某,女,13岁,2003年3月6日诊,自感身痒一周多,自服阿司咪唑,效不明显,白天痒轻,晚上痒重,用手挠之起小丘疹,白天却看不到,有时感面热,无汗出,口中和,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综合分析;证属外邪客表,营卫不和,与麻黄桂枝各半汤加白蒺藜,赤小豆,方;

桂枝5克,麻黄3克,杏仁5克,白芍3克,生姜2片,炙草3克,赤小豆10克,白蒺藜6克,枣2枚

上药晚上服1剂,身见微汗,身痒未再发作。

论;此解表则愈,不加白蒺藜和赤小豆也行。此外感不明显,而皮毛痒明显,就是营卫不和,时感面热,即是面红的变证。唯脉不缓之桂枝汤,而细微浮之虚脉也。用各半汤,小汗解表之义,故身痒能愈。桂麻各半汤,就是麻黄汤与桂枝汤的综合方,平稳方,大胆用之,绝无麻黄汤与桂枝汤禁忌之过。

2   李某,女,40岁,2007年4月5日诊,反复面部瘙痒5年,发作4天。每年到这个季节则作,刮风天则更甚,皮肤每因瘙痒而鲜红成片,干燥疼痛,曾被确诊为季节性皮炎。纳可,寐安,口中和,二便调,舌体瘦,舌淡红薄白,脉不浮。《伤寒论》23条言,面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麻各半汤主之。抓主症,面部反复瘙痒,身痒。正与此病机符合;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草6克,生姜12克,大枣4枚,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12克,生龙牡蛎各10同煎,炒槐花10克,生薏仁30克,败酱草3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

3剂,嘱禁食羊肉,鱼虾,辣椒炙热之品。

1剂痒止,3剂后皮损消失。除口略干,余无不适。

问;此例脉不浮,为何辩证为太阳病,而用发汗之法?

答;桂麻各半汤,证因无汗则邪仍未去,而在表的津液已有所亏,故脉必不浮。既不能单用麻黄汤大发汗以虚其表(怀疑是不是漏掉了麻黄),单用桂枝汤解肌力量又不够,故二方复合而小剂使用。

问;痒不是风吗?为何发汗止痒?

答;此是解表之义。表不和则风不止,表不解则痒不止。

问;为何不直接用麻桂各半汤?

答;一是个人经验积累与用药习惯,二是与经方用麻黄,临床中遇到的阻力有关。

论;纳可,寐安,口中和者,此是排除里证,即知此只是表证而已。脉虽不浮,但病五年,可以舍脉,就从症治,此辩证甚合提纲,为什么却没有麻黄,荆芥有发表的作用,但真替代不了麻黄。本方除去桂枝,就已经跑题了,加了那么多味,又那么多量。

3  李某,女,35岁,2008年9月10日初诊,四肢及胸腹皮肤起湿疹,湿疹密集如谷子,痒甚难忍,挠抓后流黄水结痂癞。曾服湿毒清颗粒及中药之清热解毒祛风之剂皆无效,问其症状,口中和,汗出少,而时恶寒,或身热,身热时痒甚,大小便如常,舌苔薄白,脉细缓,寸浮。此太阳表不解挟湿,治以微发其汗,与桂枝汤加味;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草6克,生姜12克,大枣4枚,荆芥10克,防风10克,蒺藜15克

   3剂显效,7剂痊愈。

论;流黄水而结痂癞,从此外症看,这已成所谓的“牛皮癣”。本案是用桂枝汤加减,却没用麻黄,而在《经方医学》中,是附在桂麻各半汤的后面的。此时有恶寒,就是卫气不出,为什么没加麻黄,以泄内郁之卫气,又是以荆芥代替了麻黄。麻黄之药,无可替代。如能替代,桑菊饮方,薄荷方,岂不是个个都药到病除。观曹颖甫下面附《悼恽铁樵先生》一文,三个生命的代价。

曹颖甫,桂麻各半汤4,外感

顾左,住斜方路,十月二十一日,寒热交作,一日十数度发,此非疟疾,乃太阳病,窥豹一斑 桂枝麻黄汤。

桂枝三钱,甘草钱半,杏仁五钱,麻黄钱半,白芍钱半,生姜二片,大枣4枚

按;此证甚轻,故轻剂而病易愈,不徒与铢两不合已也。

论;此寒热交作,一日数十度发,此一定要区别少阳经证。少阳一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也就是少阳经病,必见此三证,此为一定之理,提纲已经说明,在看小柴胡汤提纲之补充,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或胁下痞硬等。少阳脉弦细,太阳脉浮,没有这些证,就排除少阳经与小柴胡汤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