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映首日票房破亿!男观众也看哭了,谁说中国人拍不出原味战争片?

 大师兄666999 2020-08-23

8月21日,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上映。

久未去电影院看片的观众,入场时,语笑嫣然;观影时,哭声一片。

笑着去,哭着回。

——这绝非夸张!

本来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是非常期待这部电影的。

专业能力早已有目共睹的管虎执导;业内大咖林木担任美术总指导;大师级摄影师曹郁助力;资深演员王千源、张译、姜武、黄志忠、杜淳、刘晓庆、阮经天等一众实力派加盟......

强大的制作班底加上顶尖的演员,拍不出一部原味的战争片吗?

但是,电影还未上映时,很多所谓的影评人告诉我们不行。

理由是,一方面他们认为这是一部类似于《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建军大业》的献礼片,会得益于国家的文化政策,只是一个“临时拼凑”的商业项目;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该片有悖历史,甚至有道德和立场风险,会把观众们带偏。

于是他们得出结论:中国人拍不出原味的战争片!

果真如此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我们尊重他们的观点,但不代表我们就认同他们的观点。

电影一开始,就给我们拉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苏州河将上海分成了两半:此岸是满目苍夷、弹痕累累的四行仓库,彼岸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租界。

我相信任何一个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的观众,都会被这强烈的对比震撼到。

生死一河之隔,觉醒一念之差,地狱和天堂近在咫尺。

面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的影视作品该用怎样的方式给呈现出来?

历史真实中的八百壮士,他们当时又有什么样的心态?

现在的观众通过电影回忆那段历史,又有何感想?

曹郁用画面语言告诉我们:那场战争是令人窒息的、感到压迫的,同时也会让人在残酷之外,看到一种诗意的美。

冷暖色调的自如切换,真实细节和宏观战场的淋漓展现,长镜头和短镜头的交叉使用......

观众们通过光影画面,感同身受。

导演管虎一如既往地发挥出了他的优势,群像刻画兼顾细节,角色塑造立足小人物视角,角色的性格鲜明、有血有肉。

不过分煽情的内心戏,不令人感到突兀的剧情推动,真实感十足的角色设定......

观众们通过紧张的剧情,身临其境。

演员们整体发挥出色,代入感十足的方言台词,丰富的肢体语言,复杂的心理戏,仿佛他们就是“八佰”中的一员。

演技在线,表演真实,性格鲜明......

观众们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推己及人。

主创人员、演员和观众们一起面对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八佰》中,有无所畏惧的天生英雄,有胆小怯弱的懦夫,有冷酷无情的旁观者......但几乎所有人都通过了这场战争,进行了反思,并有所成长。

当战士们前赴后继背着炸药包、视死如归地护城时;

当旁观者也变成了参与者,当逃跑者停下脚步、害怕者挺起胸膛时;

当镜头掠过四行仓库的遗址,转向高楼林立的大上海时;

当《苏州河》的主题曲在安德烈·波切利和那英的口中,缓缓响起时......

现场的女观众早已哭得无法自已,男观众也哭了。

这不正是一部优秀战争片的最好证明吗?

正面历史、直面内心,反思战争、珍惜现在,《八佰》做到了!

电影《八佰》能改变真实的历史、改变了真实的历史吗?答案是肯定不能、没有!

但是,《八佰》改变一部分观众们印象中的历史,改变一部分接触历史的人们,这是很多人吐槽它、非议它的主要原因。

如何通过战争片让观众们相信被重塑的历史,这是战争片的重要的社会功能,也是意义所在。

我们的《三国演义》把吕布、赵云塑造成“战神”,妨碍了历史的真实性了吗?

好莱坞大片《珍珠岛战役》、《血战钢锯岭》、《中场无战事》,需要拿出史料,一帧一帧地进行比对吗?

影视作品不仅有娱乐属性,还承载着塑造价值观、文化输出的重任。

这时有些所谓的影评人跳出来说:叶问打不了十个,送旗者没有夜渡苏州河。你这不是吹毛求疵,故意使坏吗?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观众而言,并不会过多去计较真实的历史细节,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确定自己对真实历史的是非判断。

而对于影视从业人员来说,他们永远不能也不会像史学家一样去研究和理解历史的复杂性、真实性。对于导演来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还原历史,对于演员来说,按照导演的要求去塑造好自己扮演的角色。

这也是一种意义上的真实,更何况还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加持呢?

电影《八佰》把观众们“带进”了1937年的上海四行仓库,当时的真实情况史料上有、纪录片中有但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他们不会通过这两种方式去深究当时的细节。而是通过剧情的真实、角色的真实、画面的真实,形成自己印象中的真实。

这种真实被感性释放出来之后,观众们感动了、哭了,感受到了那段历史上同胞们的屈辱,激发出了爱国心、凝聚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更积极乐观地去生活。

印象中的真实,情感上的真实,不也是一种真实吗?

当然了,我们不能站得太高去审视一部战争片,也不能趴得太低去仰视一部战争片。

我们通过战争片去认知历史的时候,要知道影视作品更多的是对感性的专业化传播,演员更多的是感性的再加工,观众们的情感更多的是感性的释放。

通过影视的传播效率,掌握历史画面的视觉控制权,让人们加深历史印象,打造文化标签,提升国家的软实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好莱坞不是一直都这样做的吗?

每个国家的影视工业不都承担着这样的责任吗?

截止笔者下笔,该片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3.66亿,首日票房达到了1.34亿。这也从侧面应证了——电影《八佰》是一部原味的战争片,中国人能够拍出原味的战争片,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