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探究】地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有生命?

 hjh2004 2020-08-23

只做最有用的地理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到底有多久呢?大约在45亿年前,那时候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还不存,太阳的周围环绕着尘埃。
大约45亿年前
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在重力的推动下,尘埃集结成了细小的石子,地球就是由这些尘埃和石子越集越大构成的,地球开成之初就开始在公转和自转。最开始,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一个昼夜只有6个小时。
地球形成之初
科学家们猜测,在大约45亿年前,曾有一颗名为忒伊亚的星球撞上了地球,所形成的碎块在重力的作用下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星球,这就是我们的月球。
月球的形成
在39亿年前,地球上下起了流星雨,这些流星是太阳系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岩石颗粒。正是这些流星,给地球带来了生命的重要物质——水。
地球上下起了流星雨
每颗流星带来的水其实很少,但是流星雨断断续续下了2000万年,于是带来的水就非常多了,今天我们喝的每一口水,都是39亿年前流星带来的。
地球上有了水
地球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才开始有了人类,其中包括:
1、35到4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有了单细胞的微生物,开始有了生命。
2、34亿年前,地球上的微生物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产生的大量的氧气。
3、3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有了陆地。
4、24亿年前,地球上开始有了可以呼吸的空气。
5、10亿年前,开始有了更复杂的生物体,生命第一次不再只是单细胞组成。
6、6.35到8.5亿年前,地球进入了一次冰冻期,这一冻就是2亿年。
7、5.35亿年前,地球上开始进化出了各种动物,只是这些动物都生活在水里。
8、3.75亿年前,水里的动物开始进化出四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了。
9、2.52亿年前,类似像蜥蜴这样的爬行动物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但很不幸的是可能是因为火山喷发,约96%的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被灭绝。
10、2.5亿-6500万年前的时代,地质学上分为3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是地球上爬虫类统治地球最鼎盛的时代,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其中代表动物恐龙,出现于三叠纪晚期,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由于当时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就是恐龙,统治地球时间长达约1.6亿年之久,这段时间也叫恐龙时代。
11、6500万年前,来自外太空的巨大陨石砸到了现在的墨西哥。爆炸是毁灭性的,但爆炸的长期影响更加恶劣。尘埃被抛入高层大气,阻挡了阳光。在随后的寒冷和黑暗中,地球遭受了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恐龙灭亡了,翼龙和巨型海洋爬行动物也灭亡了。
12、5500万年至6000万年前,地球上的的生物开始进化出了猴子、猿。
13、700万年至1300万年前,第一种类人猿出现在非洲。后来,该物种分成了现代人类的祖先和现代猿的祖先。已知最古老的原始人是乍得人猿,大约生活在700万年以前。
14、20万年前,开始进化出了智人,也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球就形成了这样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我们的蓝色星球
关于地球的起源,至今还都停留在假说上面,毕竟地球形成的年代过于久远,地球形成时留下的线索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目前关于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很多种,但是任何一种假说都有需要证明的地方。
目前,地球起源于星云的这种说法认可度是比较高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视频】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也和四大内行星的形成过程一样。在太阳系形成4000万年后,大部分偏重的金属元素,比如铁和镍,像炽热的淤泥一般陷入地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铁元素为主的地核。你可以把地核想像成一个6000度的铁球。

较重的物质渐渐沉入地心,而轻一些的硅化物则浮出表面,这个过程就好似在今天炼钢炉内发生的情况一样。密度较高的硅化物形成了地核与地壳之间大约厚达3000千米的地幔。

在彗星的撞击下,地球表面伤痕累累,温度升高,使得最轻的硅化物浮到了地表,在这里它们要比地球内部的物质冷却得更快。这些被称为花岗岩的较轻物质,形成了大约35千米厚的大陆地壳。相对整个地球而言,这层地壳就像蛋壳一样薄。海底地壳(大部分由火山岩构成)更薄,大约只有7千米厚。

从地表到地球核心的距离大约为6400千米。这样,即便是大陆地壳也仅仅是其到核心距离的1/200。大部分早期的大陆地壳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大陆地壳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和格陵兰的部分地区还可以找到,距今大约有38亿年的历史。

最轻的物质,包括氢气与氦气,从地球内部冒向表面。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早期地球的表面是一片火山岩的大地。我们通过分析火山口生成的气体混合物,可以精确地判断是哪些气体冒到了地表。它们包括氢、氦、甲烷、水蒸气、氮、氨气和硫化氢。其他物质,包括大量的水蒸气,是彗星撞击所带来的。大部分的氢和氦逃逸了,但当地球完全形成时,它还是大到足以用引力场保留住剩余的气体,从而形成地球第一个稳定的大气层。

大部分甲烷和硫化氢转化成了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很快就在当时的大气层中占据了优势。在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大气层里,天空看上去是红色的,而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蓝色。

然而,随着地球的冷却,集聚在大气中的水蒸气转化为一场持续几百万年的滂沱大雨。大雨造就了最早的海洋。最早的海洋在35亿年前形成,因为我们知道那时已经有活的有机体存在;它们的出现说明地球表面温度已经降到了100℃以下。海洋溶解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人们所看到的天空渐渐变成了蓝色。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温度对于生命为何如此仁慈?原因至今不明。也许在所有恒星系中都存在这样一个有限地带——与恒星保持一定距离,而不至于使水沸腾,却又比较接近恒星而获得热量,使生命得以出现。然而我们知道大气并不是按照简单、可预测的规则进化的。早期金星的大气层可能和地球相同,但是厚厚的云层和更多的太阳辐射形成了温室效应,最终使金星表面温度达到了水的沸点。金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火星由于体积较小、引力较弱,所以尽管过去可能拥有稠密的大气层,如今却也几乎消失殆尽。也许就是因为各种环境条件的罕见结合才使得地球适合生命生长,这说明尽管宇宙有数十亿颗行星,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有可能存在生命。生命一旦形成,它们便把地球当成自己的家,改造大气和地表,使之更适宜于生命的存在。
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因此,在太阳系形成10亿年后,地球有了一个温度极高的铁的地核、高温半液态的地幔,还有薄而坚硬的地壳和广阔的海洋,以及主要由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所构成的大气层,还形成了自己的卫星月球。这个时期的地球,淹没在持续的酸雨中,周期性地被彗星或小行星撞击所形成的火山熔岩所覆盖。但是地球拥有促使最早期的生命形式进化和繁荣的一切因素。最重要的是,地球拥有液态水,因为它的位置距离太阳不远不近,既避免了水沸腾而变为蒸汽,又可以确保水不会凝结成冰。

一键搜你感兴趣的热门文章

所有发过的高阅读文章合集

一心只专注做地理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