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盐酸仔草(台湾);大酸味草,大老鸦酸、地麦子,紫酢浆草,大叶酢浆草,大咸酸甜草、水酸芝、一粒雪、隔夜合,三夹道,铜锤草。 [来源] 为酢浆科植物紫花酢浆草 Oxalis corymbosa DC. 的全草与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35cm。有多数小鳞茎聚生在一起,鳞片褐色,有三条纵棱。叶基生,掌状三出叶;总叶柄长15~24cm,被毛,小叶阔倒心形,长约3.5~5cm,宽3.5~5.3cm,先端凹缺,叶缘及叶背被毛。繖形花序有花6~10朵;萼片5,绿色,椭圆状披针形,长约6mm,宽约2.5mm,先端有2条褐色斑纹,外面被白色毛;花瓣5,淡紫色,基部绿黄色,有深色条纹,倒披针形,长1.2cm,宽0.5cm,先端钝或截形;雄蕊10枚,5长5短,长者长约6mm,短者长3mm,花丝基部合生,被白色短柔毛;子房由5心皮组成,具5棱,柱头头状,深绿色。蒴果角果状,具毛。花期5月,果期6~7月。 ![]() 紫花酢浆草--近拍 ![]() 紫花酢浆草--开花植株 ![]() [生境分布] 全台各地区都有栽培供观赏,部份逸为野生。 [栽培要点] 野生品,尚无栽培者。 [采集加工] 1.全草:全年均可采收,尤以夏、秋季为宜,洗净,鲜用或晒干。 2.根:秋季挖根,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性味功能] 1.全草:味酸,性寒。归肝、小肠经。散瘀消肿,清热利湿,解毒。 2.根:味酸,性寒。清热,平肝,定惊。 [主治] 1. 全草: 主治肾盂肾炎,扁桃体炎,胆囊炎,失眠,尿路结石,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咽喉肿痛,水泻,痢疾,水肿,白带,淋浊,痔疮,蛇头疔,痈肿疮疖,烧烫伤。 2. 根: 主治小儿肝热,惊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炖肉。外用:适量,捣烂敷。 [附方] 1. 治跌打损伤(末破皮者): 大老鸦酸30g,小锯锯藤15g。拌酒糟,包敷患处。 2. 治月经不调: 大老鸦酸30g。泡酒服。 3. 治扁桃体炎: 鲜红花酢浆草30~60g。米泔水洗净,捣烂绞汁,调蜜服。 4. 治咽喉肿痛,牙痛: 鲜红花酢浆草全草60~90g。水煎,慢慢咽服。 5. 治慢性肾炎: (红花酢浆草)鲜品15~30g。配鸡蛋煎服。 6. 治肾盂肾炎: 鲜红花酢浆草30g。捣烂和鸡蛋炒熟服。 7. 治蛇头疔: 鲜红花酢浆草叶和蜜捣烂敷患处。 8. 治烫伤: (红花酢浆草)鲜全草适量,捣烂,用冷开水调敷患处。 9. 治小儿急惊风: 大老鸦酸根15g,鱼鳅串、铁灯草各9g。煎水服。 10. 治小儿肝热,骨蒸: (红花酢浆草)鲜根15g。水煎服。 11. 治尿酸痛风: 本品鲜品捣汁加蜜服。 12. 治痔疮脱肛: 全草炖猪大肠服。 13. 治皮肤干痒: 本品加冇骨消头煎服。 [附注] 1. 孕妇禁服。《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全国中草药汇编》 2. 《中华本草》 3. 《台湾植物药材志》 4. 《花莲县药用植物资源之调查》 5. 《青草世界彩色图鉴》 |
|
来自: 天祥x3oz98fpg2 > 《肾病》